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地高考"上海已在探索  10类考生已受益

(2011-03-09 13:07:44)
标签:

教育

袁贵仁

上海

高考

东方网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异地高考"上海已在探索  10类考生已受益

 

晨雾 / 转贴

 

  东方网3月8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教育部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参加两会期间的这一最新表态,让很多在上海就业成家的“新上海人”家庭心情复杂。孩子未来有望在上海高考,很高兴;但不清楚到底何时政策会全面出台,很担心。

 

  事实上,上海已经在“异地高考”问题上探索多年。2011年,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而1年前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5年前这个数字则是6类。

 

  目前的难点在于,“异地高考”难题的破解,涉及到户籍制度和高校招生权这两个需要全国通盘解决的问题。

 

  初中现“漂移族”

 

  “孩子读书的事,比生意难多了。”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电话那头小谢的父亲突然冒出这样的一句感叹。

 

  小谢家住普陀,是上海一所初中的初二女生。小谢的父母是新上海人,开着一家公司,三年前举家迁往上海。为了读书,父母将小谢安排进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过到了初二,全家需要作出一个新的选择:因为小谢没有上海户籍,父母担心上海推进“异地高考”的速度不够快,他们必须决定是让孩子在上海读高中,还是回杭州读高中。

 

  最后,小谢一家决定帮小谢报名杭州一家私立贵族学校。面试之后就读初三,成绩可以的话升入学校的高中部,未来在浙江参加高考。“这两天孩子不说什么,但情绪明显受了影响。我们一家都很喜欢上海,不然也就不会来上海。其他都还好,就是读书实在不方便。”

 

  因为不能在上海参加高考,很多新上海人家庭,都选择让孩子在初二离开上海,为中考和未来的高考做准备。

 

  10类考生已受益

 

  为了让更多小谢这样的“漂移族”能在上海高考,上海教育部门已经在逐年放宽非上海户籍的考生在上海高考的条件。

 

  目前,有10类非沪籍考生可以报名参加2011年上海高考,主要包括了持引进类人才居住证父母的子女、支内支边知青的子女、在上海就读中职的学生、外国侨民等。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和市教委批准的其他特殊情况考生两类,是今年新加入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探索“异地高考”与破解“高考移民”,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国家统一布局。他表示,高考制度是全国性制度,异地高考也是全国性制度,很难靠一个地方进行试点。“异地高考改革还应该与高考改革结合起来,现行的高校自主招生,还与统一高考联系在一起,而统一高考要求

‘户籍+学籍’相结合的报名制度。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真正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打破集中录取。”

 

来源:东方网 作者:邹娟 韩晓蓉 选稿:郑闻文

信息来源:2011-03-08 东方网>>东早都市>>滚动新闻
http://dfdaily.eastday.com/eastday/dfzb/d/20110308/u1a862609.html

 

沪研究逐步放宽异地高考 专家建议留出政策缓冲期

 
  东方网记者孙晓菲3月8日报道: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两会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与此同时,2011年,将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范围相比前一年有所扩大。
  
  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在沪定居的新上海人来说,孩子上学不再需要返回户籍地,省去了两地奔波之苦,无疑是个喜讯。然而,也有部分上海家长顾虑重重,认为上海小囡的“竞争对手”会急速增加,高考要“拼”进个好学校更加艰难。
  
  对此,上海一些教育专家则认为,本地家长并不需要太担心。向明中学副校长周孝放表示,开放异地高考后,按照宏观统筹的原则,沪上高校的计划招生数也一定会扩大,原则上来说不会对本地考生造成太大影响。当然,非沪籍考生进入上海一起参加高考,必将对本地生源带来的挑战。“我还是欢迎他们来,有竞争才有激励。”
  
  市西中学校长顾正卿也认为,上海目前的高校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而本地生源正在减少,异地高考放宽条件后,本地高校资源能开放给更多的非沪籍考生,无疑是一件好事。
  
  两位校长还表示,异地高考政策在制定中,既要兼顾公平,也要考虑到很多后续的问题。顾正卿指出,参与异地高考的非沪籍考生,一定要保证其使用的高中教材和上海高考接轨。周孝放则提出,上海的普教系统学生准入门槛也要配套,要让这些可以参与上海高考的外地考生也能进入上海的初中、高中学习,例如可以考虑恢复在高中招收“全国班”学生。他还说,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要循序渐进,“建议从这一届高一学生的高考开始实施,留出适当的时间缓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鉴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考录取率高、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基础教育质量高等问题,异地高考很可能催生“高考移民”。这就需要很多综合措施逐步推进,包括缩小各地高考计划指标差距、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证制度、加大高考自主招生改革力度、将高考转变为社会化考试等。

作者:孙晓菲 选稿:郑闻文

 

信息来源:2011-03-08 东方网>>上海频道>>滚动新闻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qtmt/20110308/u1a86267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