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联考亟待 规划系统改革思路

(2011-02-21 09:48:27)
标签:

上海

《北京青年报》

教育规划纲要

大学联考

教育部门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大学联考亟待规划系统改革思路

 

晨雾 / 转贴

   

  19日,清华、人大等7所高校组成的合作自主招生考试“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开考。20日,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13所高校组成的“中国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也正式开考。

 

  今年的自主招生联考,在舆论的呼吁下,北大所在的13校联考、清华所在的7校联考和同济所在的9校联考,终于错开了时间,没有造成联考之间的“火并”,一定程度扩大了考生的考试选择权。但是,联考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其一,联考的时间安排仍然过于密集。北大和清华的联考现在只错开一天,同济的联考则在下一周,这从理论上给了学生选择权,但客观而言,由于时间太紧,考生或只能“二保一”。

 

  其二,考试时间紧迫。清华的7校联考,需要考生用6个小时完成四个科目的考试。而北大的13校联考,考试共设七个科目。如果考生这两个联考都参加,意味着两天要考如此众多的科目,要接受漫长的智力、体力和意志的考验。

 

  其三,联考仅起到替代各校笔试的作用,未摆脱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嫁接。自主招生联考,成为去年底最热的教育新闻,但客观上说,这种联考的进步意义有限。参加联考的考生,可根据联考成绩获得多所学校自主招生面试机会,也可获得多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资格,但是,他们还必须按要求,参加高考,填报志愿,从所获自主招生资格学校中选择一所填报在A志愿或者第一志愿,高考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方可被录取。这样的制度设计,对大学来说,无疑就是用政策抢生源;对中学来说,将确定“高考为主、自主招生为辅”的迎考路线;对学生来说,则普遍陷入自主招生的纠结中,将加重负担。

 

  在现行自主招生程序安排中,给学校的考试时间选择,确实有限,但为何不从自主招生程序调整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如果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脱钩,自主招生联考完全可以一年考多次。在考试只有两个月就开考的情况下,要调整考试形式和内容,也确实不慎重,可到了来年,会不会又由于时间紧迫,又来不及调整呢?回顾我国自主招生考试,无论是2006年复旦、上海交大推出自主选拔预录取尝试,还是去年的联考,给人的感觉,都是仓促上马,尤其是联考,还有一些学校明确表示自己是“被结盟”。对此,教育部门和自主招生高校,应该调整工作思路,系统构思、整体推进自主招生改革。

 

  自主招生改革的这种局面,也体现出当前高校招生的特点,即招生部门既是政策决策机构,又是政策执行机构,没有一个独立的招生委员会,来系统构思招生工作。当自主招生工作启动,招办就陷入长时间的事务性工作,直到新生入学。留给招生部门构思、推进改革的时间,相当有限。合理的职能分工,应是招生委员会进行决策、监督方案落实,招生部门执行。在现代大学制度中,这也是保障自主招生公平、公正的重要机制。

 

  这种情况,在教育部门也很类似,具体的招生考试部门,长期陷入事务性事情,对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改革的关注度不够,这需要有独立的招生考试委员会,超脱具体事务,负责改革方案的系统设计,并督促落实。在这方面,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在制订时,已有清晰的认识,明确提出要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对考试招生制度革新进行整体设计和评估论证,确保改革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教育部也已经将此作为2011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基于此,我国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尽快启动建立考试指导委员会和招生委员会,对考试、招生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其中,时下的联考制度及其发展完善,是应当整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期望存在于联考中的明显问题、弊端,不要反复出现在接下来的自主招生中。冰琦(上海教授)

 

信息来源:2011-02-21《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68006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