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等13所大学自主招生联考举行
晨雾 /
转贴

2月20日,参加北大等十三高校联考的考生在上午考试结束后走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场。当日,被网友昵称为“北约”高校联考的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在全国各省区市同时开考。新华社发(王新摄)
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李江涛)20日上午8时30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学校组织的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考,在全国各地设立的29个标准化考点同时开始。
据了解,此次考试共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七科,20日上午考语文、数学、英语,下午考物理和化学,晚上考历史和政治。考生可根据所报考高校对考试科目的具体要求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报考复旦大学的考生需参加全部七科考试,有些高校只需五科成绩,还有的学校只需要四科成绩。
考试结束后,将统一组织集中阅卷。3月上旬,各高校将分别组织面试。为了给考生更充分的选择,各校面试时间将尽量错开。
记者从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考办公室获悉,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联考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工作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更加强调选拔的自主性,体现综合性大学人才选拔的独特性,与高考形成区别,推动中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2月20日,一名参加北大等十三高校联考的考生步入天津南开大学考场。新华社发(李想摄)
按照中国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目前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名额仅占总招生计划中的很少一部分。
2010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大学首次实行自主招生“五校联考”,统一命题,考试成绩共享并互相承认。2010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宣布加入“五校联考”,形成“七校联考”。同年,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组成13所学校参加的自主招生考试“联盟”,加上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理工学科高校的“联盟”,中国高校形成了自主招生考试的三大“联盟”。

2月20日,参加北大等十三高校联考的考生在上午考试结束后走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场。新华社发(董金林摄)

2月20日,在北大等十三高校联考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一名考生步入考场前阅读学习笔记。新华社发(王新摄)

2月20日,考生步入北大等十三高校联考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场。新华社发(王新摄)
信息来源:2011-02-20 新华网 /
新华教育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20/c_121101646.htm
北大等13校联考:重考生综合素质科目成绩各取所需
新华网上海2月20日电(记者俞菀、仇逸)20日8时30分,由北大、复旦、港大等13所大学组织的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
据悉,此次联合考试的科目确定为7门。上午考语文、数学、外语,下午考物理、化学,晚上考历史和政治,每门科目的满分为100分。
北大上海招生组组长林纯镇表示,根据综合性大学人才选拔的需求,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更加突出对学生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我们更希望招收那些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优秀学生。”
来自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的考生丁一鸣在13所高校中申请报考了中山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傍晚5时30分,他完成了5门科目的考试。“感觉时间比较紧,考查综合素质和思维灵活性、开放性的题目特别多。比如语文作文是关于哲理的,我就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复旦附中的文科考生浦隽瑾是主要冲着进北大而参加了13校联考。她参加完上午的必考科目后,下午准备找个安静的教室看看书,等待晚上的历史和政治考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复习资料,就是看些报纸摘要或者杂志什么的,希望能拓宽一下自己的思路。”
这次13校“联考”的高校分别是:北大、复旦、港大、北航大、北师大、南开、夏大、华科大、武大、川大、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考生考后会拿到每一科目的成绩,各个高校需要的参考成绩科目也各不相同。“报考复旦考生需要参加全部7科考试,有些高校只需要5科,还有些学校可能只需要4科。”北大上海招生组组长林纯镇说,“这充分体现了自主招生改革中强调的高校选拔自主性,体现了综合性大学人才选拔的独特性,同时也是出于减轻学生负担的切实考虑。”
信息来源:2011-02-20 新华网 /
新华教育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20/c_121101845.htm
考生追捧高校自主招生联考是机会还是负担?
新华网广州2月20日电(记者郑天虹、凌军辉)元宵节后的第一个周末,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展开。以清华大学为首的7所高校和以北大为首的13所高校举行的联合自主招生考试,19日、20日相继举行,加上不久后举行的由北理工等组成的9所理工类高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预计全国将有约20万学子赶考。
相比每年有1000万考生参加的高考而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虽然仅占极小份额,却引发强烈关注:自主招生联考是对考生再次加压还是多种选择?是增加高校办学自主权还是另一场生源争夺战?公平性和自主性何以“两全”?记者深入采访考生、家长和学校,试图探寻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改革走向。
“尖子生”扎堆,高校自主招生联考成“小高考”?
比较学校、准备简历、填报名表、准备笔试……尽管离今年高考剩下不到半年时间,但广东实验中学的小朱在春节期间仍把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名目繁多的高校自主招生上,“为了不到1%的机会,我已经付出了100%的努力。”
2003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全国各地高校都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进行招生考试的历史。到2011年,自主招生的试点学校已由最初的22所扩大至80所,且以联盟的形式联合招考,形成“三大一小”阵营,其中,单是以清华为首的“华约”和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便集中了大陆地区传统实力较强的19所高校。
“以往清华独立招考,能通过资格审查的学生不多。但今年它组成的联盟军有7所高校,学生即使没过清华的资格审查,但通过了其余6所中任一所,也能参与‘华约’的测试,这让很多考生跃跃欲试。”广州广雅中学教导处主任何智介绍。
19日一大早,“华约”联考南京电大游府西街考点前已挤满考生和家长。来自江苏泰兴农村的考生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儿子是黄桥中学高三的一名“尖子”生,通过了北大报名。虽然没为考试特别准备,但时间、经济的花销还是有些吃不消。“本来孩子还报了其他学校,为了不干扰高考复习节奏,节省开支,就不去考试了。”
深圳实验中学梁姓家长说,他的孩子在“华约”“北约”都报了名,不仅平时找难题做,而且两个月前就开始钻研这两个联盟的考试样题,“本来只需参加一个高考,大家公平竞争,现在多了这么多自主招生考试,反而使孩子多准备两个考试,有种‘被挟持’的感觉。”
不仅学生、家长感到负担加重,中学的压力也逐步加大。由于联盟自主招生是新模式,加之有的联盟的命题方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所以多所中学认为这样的考试“有助”高考,十分鼓励学生参与,并采取各种措施,以期增加学生踏入名校的筹码。
“高校自主考试不断扩容,越来越像一场‘小高考’。”江苏一所知名中学的杨绍龙老师说,几大高校联盟联合进行考试,看上去是避免了考生奔波,但直接导致了“全民自主招生”,“掐尖”的面越搞越大,打乱了中学的教学安排。
生源之争,为特色人才另辟蹊径还是“掐尖大战”?
今年,有自主招生权的80所高校中,有34所高校以“集团”联考形式亮相,几乎囊括国内所有知名高校。教育界人士预计,2011年是中国高校招生选择站队的一年,也是生源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某重点中学在自主招生报名期间意外收到“北约”中某高校的来函,提出追加自主招生指标,表示所有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都可以增加报考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指出:“自主选拔录取作为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的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主要招收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
事实上,通过推荐、申请获取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学生往往是学校的“尖子”。东莞虎门外语学校学生家长孙广辉告诉记者,学校推荐来考试的是年级前5名,他儿子位列其中,在东莞市名列前10,儿子此次报考的是浙大。“即使没有此次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以孩子的实力,正常参加高考也可以上浙大,所以降分录取对他的意义并不大。”
江苏一所四星级高中的高三班主任朱老师认为,从高校自主招生的实际情况看,中学推荐报名的几乎都是综合成绩排名顶尖的学生,真正的“偏科生”很难获得推荐。
广州市第三中学一位高三任科老师则指出,高校生源大战不仅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初衷,而且还导致考生选择权的减少。佛山一中的温姓考生告诉记者,1个月前,自己一直在香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之间“挣扎”,“虽然‘华约’‘北约’考试时间并不冲突,但多准备一个考试,就会分心。”无奈之下,他最终选择了“华约”。
“对学校而言,目前的自主招生,就是‘抢生源’的一种手段,这是自主招生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期望目前大学的自主招生,能录取偏才和怪才,不过是不了解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一厢情愿罢了。”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评论道。
考生家长期待考试更公正、透明
在采访中,很多考生和家长不约而同地表示,在公平性方面,自主招生比不上高考,难免让公众存在很多疑虑。
深圳实验中学学生家长王先生说,自主招生的申请、面试、命题等环节都有暗箱操作空间,整个过程并不公开透明,结果公示了也没有解释,提了意见也没有反馈,公众总是有质疑。
南京九中的考生家长陈贤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扩容”趋势表示担忧,很多高校都是直接点对点地把名额分配到重点学校,本来就很少的名额很快就被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全部瓜分完。“这实际上变相侵占了非重点中学和农村中学考生进入名校的机会。”
记者电话采访了广东、江苏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相对广州、南京等地的考试热潮,他们却对自主招生异常“冷淡”。“考一次试需要时间、精力,光是来回的车费和住宿费就是笔大负担。这种考试对我们农村孩子很不公平。”广东东山中学一位老师说。
事实上,为应对公众对以往各高校单独主持考试、单独命题“有失公允”的质疑,今年几大高校联盟的自主招生选择了由政府或专业考试机构主持的统一考试。然而,所谓自主招生的“自主性”却大大削弱,尤其体现在今年的考题上。
广东佛山一中的吴姓考生参加完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华约”后就明显表示“失望”。“题目一点都不难,和平时准备的高考没多大区别,就是时间紧了点。”他认为,该份试题并不能考核学生的能力、“特色水平”或“创新思维”,只能希望自己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信息来源:2011-02-20 新华网 /
新华教育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20/c_121101784.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