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今年暂不“一年多考”

(2011-01-10 18:25:17)
标签:

纲要

高考改革

学习时报

《新京报》

教育部

分类: 高考政策与规定

北京今年暂不“一年多考”
该计划已在中长期教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及 

 

晨雾 / 转贴 
 
 本报讯(记者王佳琳)针对教育部长袁贵仁日前在《学习时报》刊登文章,阐述高考改革主要思路中提出的部分科目一年多考的设想,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今年北京高考不会有新的变化,现在也没有一年多考的计划。不过,在北京市中长期教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已提出了将探索高考有的科目一年多考。

 

 一年多考的提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有所提及,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省份,在本地制定中长期教改纲要意见时,都将其作为了未来高考改革的办法之一。

 

 而一些省份,则已率先进入了实操阶段。比如浙江从2009年起,在英语科目中试行“一年多考”。浙江省高考中英语为150分,30分的英语听力考试被放到了平时举行,即每年的3月和9月,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限定在两次以内),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此外,去年开始,天津市高考英语听力不再随同全国统一高考举行,而是安排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

 

 对于多数地区将英语听力率先作为一年多考的突破口,一些高考生表示影响有限。“听力本是送分项目,每次考试相差的分数应该不大,而我们更关心的是,比如数学等分量更重的科目,能不能多给考试机会,减轻一考定终身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一位高三考生说。

 

 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目前尚无计划在哪个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因此今年尚不会执行一年多考。

 

信息来源:2011-01-10《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1/10/content_190330.htm?div=-1

 

■ 观察家
高考改革方案当响应民意尽快“落地” 
  
 舆论将教育部部长对《纲要》有关内容的“重申”,理解为教育部确定新方案,反映出民间对于真正落实、推动《纲要》,明晰具体的改革任务、步骤、时间节点、责任的期待。

 

 1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近期确定高考改革方案。随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除了教育部长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有关高考改革部分的论述外,教育部并未对外公布有关所谓的“高考改革方案”。

 

 确如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所说,教育部长在《学习时报》上谈到的下一步高考改革的主要思路,并不是什么新方案。这其实就是去年7月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所描述的高考改革思路,包括引起媒体关注的“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都是《纲要》的原文。

 

 然而,这并无“新意”的改革思路,却被理解为“高考改革方案”,耐人寻味。一方面,按照常理,在《纲要》颁布半年多之后,教育部长再次提及高考改革,大家自然会推想,这应该是落实《纲要》的进一步行动,不会停留在重复原有的《纲要》表述层面;另一方面,这表明,虽然国家《纲要》历经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在媒体上广为讨论和传播,且已颁布半年,但对于其具体内容,还是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于是,综合这两方面因素,闹出“误会”。

 

 这当然不能怪公众对《纲要》没有全面掌握,而是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反思。早在制定规划纲要过程中,不少人士就指出,对《纲要》,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关注多,有关教育学者、专家关注多,而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却参与很少;社会公众虽然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但他们往往是对一些具体措施很感兴趣,比如中学是否文理分科之类,而对于系统的改革方案,却不甚了解。这除了要加强《纲要》的宣传、讲解之外,更需要建立让一线师生、公众参与改革推动、落实的机制。这不但可以提高师生、公众对《纲要》的关注度和了解程度,更是让《纲要》能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

 

 而对《纲要》的落实,在社会中也存在这会不会变为“墙上规划”的担忧。原因是,《纲要》本身,明确了改革的目标,还缺乏明晰的改革路径。以高考改革而言,“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减轻学生负担,可是,有的科目,究竟是哪些科目?这种多次考的成绩,究竟在高考录取中派怎样的用场?推行多次考后,集中录取制度会不会调整?等等,都是未知数。

 

 舆论将教育部部长对《纲要》有关内容的“重申”,理解为教育部确定新方案,反映出民间对于真正落实、推动《纲要》,明晰具体的改革任务、步骤、时间节点、责任的期待。但愿教育部能重视这种民意诉求,在2011年中,加快完善具体的改革方案,让《纲要》尽快落地。

 

 与此同时,有必要改变目前以教育行政机构为主导的改革模式,切实建立师生、社会公众参与改革决策、改革落实、改革监督的改革机制,这将促进有关《纲要》所制定的改革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且,这本就是《纲要》所提到的“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

 □熊丙奇(学者)

 

信息来源:2011-01-10《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1/10/content_190259.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