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家庭的烦恼事
晨雾 /
转贴
上周末和下周末是高考艺术特长生统测的时间。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和家长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家庭对“要不要参加高考”产生分歧,而一些艺术考生则因为要准备专业测试忽视了文化课程。
中小学生
心理诊所
编者按
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日渐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如今的孩子们承受着严峻的心理考验。为此,本刊与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共同开设了“心理诊所”,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和本刊微博解开孩子们的心结。热线电话为83557535;教育周刊微博:http://wanbaojiaoyu.t.sohu.com/,读者可通过手机短信将问题发到微博上,短信发送方法为:106666661688822(联通),10657500012516317(移动),我们将在教育周刊上每周选取咨询中的典型案例为家长们作分析和指导。
案例1
临考试时一努力就上去了
学生:我现在成绩虽然不行,临近考试的时候一努力就上去了。中考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现在离高考还半年呢,来得及。
案由——
小江的妈妈带着他来找咨询师,因为眼看大考在即,孩子却总是紧张不起来。阶段考试的成绩总在班级里垫底,可是孩子却一点儿不着急。妈妈说,眼看考大学无望,想让孩子复读。但小江却很不以为然,他说自己学习有爆发力,只要临近考试的时候一使劲就能考好。中考的时候就是最后几个月努力学了一下就上了高中。
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介绍,最近来咨询的人员中,家长和孩子对高考意见不统一的案例显著上升。小江这样的案例属于孩子盲目乐观,还有一类是家长忽然发现孩子成绩不像自己以前所认为得那么好,于是开始焦虑。“有些孩子平时对家长报喜不报忧,总说自己在班里成绩不错,但实际底子很差。高考临近,几次阶段性考试成绩一出来,家长才发现问题,但却不愿意接受现实,不是埋怨孩子就是埋怨老师。”
建议——
如果孩子和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认识出现分歧,首先要做的是找孩子的任课老师咨询。老师是能够客观评价孩子成绩并作出分析给出建议的人,家长一定要先跟老师沟通。对于小江那样自信满满的孩子,如果他的成绩真的无法达到考进大学的水平,家长也不要硬说他不行,可以让他大胆去试,但要做好帮助他迎接挫折的准备。对于那些现在才真正清楚孩子学习水平的家长,专家建议要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真实的水平考虑高考的去向。承认孩子成绩差不是丢脸的事,而是对自己和孩子负责。
案例2
埋怨父母拖后腿
学生:我的画功很好,连某画家都曾经认可我、鼓励我。我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但是我爸妈却不承认我的成就,不支持我。
案由——
晶晶来咨询的时候带了十幅自己得意的素描作品,她的理想是考进某大学的艺术学院。晶晶的妈妈说,孩子从来没跟专业的老师进行过连贯的绘画学习,都是上各种兴趣班,她的绘画水平其实只是业余级别。但晶晶对自己很有信心。最近因为准备艺术特长生统测,晶晶已经废寝忘食地练习了很久。每天课也不上,一睁眼就拿画笔,一直画到睡觉。对文化课各个科目她却几乎连书都不翻,一天用来学文化课的时间还不到一个小时。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每次提醒晶晶复习文化课,都会跟孩子吵一架。晶晶觉得父母不支持自己画画,拖她后腿。
分析——
艺术类考生要走的并不是一条捷径,艺术专业录取比例远低于高考录取率,竞争非常激烈。各高校对考生水平都有不同的要求。考生不能盲目乐观。晶晶这个案例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太娇惯,孩子已经听不进大人的建议。
建议——
艺术类考生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尤其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自学成才的学生,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家长应该跟孩子讲清楚:即使专业课考得再好,文化课成绩不合格也不能录取。所以应该先把文化课的缺口补上。在满怀信心参加考试的同时,也要想清楚,万一失败了该怎么办。
本报记者 李莉 J063
信息来源:2010-12-21《北京晚报》
http://bjwb.bjd.com.cn/html/2010-12/21/content_350018.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