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在京高考仍难“破冰”
(2010-12-17 11:23:21)
标签:
北京市线联平高考教育改革义务教育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媒体综合报道:
非京籍在京高考仍难“破冰”
晨雾 / 转贴
北京晨报:
市人大讨论通过京版教改纲要 学前教育要覆盖常住人口
非京籍生在京高考明年未解禁
晨报讯 (记者 施剑松)昨天,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由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有望年内公布。据悉,京版中长期教改纲要明确北京达到教育现代化的时间为2020年,届时北京将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
另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北京将在满足京籍适龄幼儿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将普及学前教育面覆盖本市常住人口,在未来5年内新建和改扩建600所幼儿园。
据统计,非京籍学生在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人数截至今年10月为43.3万人,其中7成就读于公立学校。目前,非京籍学生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评选优先方面与本市学生同等对待。并且包括非京籍学生在内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全部免除了杂费和课本费。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非京籍学生家长联名要求子女在京高考,对此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高考报名以户籍为报名依据,因此本市今年无非京籍学生在京参加高考的计划。
信息来源:2010-12-17《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0-12/17/content_66764.htm
京华时报:
北京中长期教改纲要获批
非京籍在京高考仍难“破冰”
信息来源:2010-12-17《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0-12/17/content_613535.htm
新京报:
教委回应“放开在京高考”
称教育部规定高考以户籍为主要报名地点,非京籍学生仍不能在京高考
本报讯 (记者王佳琳)昨日,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说,教育部规定高考以户籍为主要报名地点,北京市目前仍按照这一政策来落实安排非京籍学生的高考。
前段时间,北京万名外地学生家长签名《呼吁书》,多次建议北京出台临时措施,允许外地考生在京报名,参加2011年高考。昨天,在“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之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线联平针对“前一段时间有家长向北京市教委反映放开非京籍学生在京参加高考”的问题回应说,这几年北京一直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来落实非京籍学生参加高考,在报名明年的高考时,仍然按照这个原则落实。
线联平说,截至2010年10月,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共有43.3万人,其中70%在公办中小学就读。随迁子女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评优选先方面,与北京市学生同等对待。
此外,线联平还表示,北京市已审定通过了《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预计将在近期正式向社会公布。
信息来源:2010-12-17《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2/17/content_182161.htm?div=-1
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本月出台———
7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校
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关注教育改革
本报讯(北京青年报
据了解,《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序言、总体战略、主要任务、重大建设项目和改革实验、实施五部分组成,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家城市行列的战略目标。
新建、改扩建600所幼儿园
针对目前出现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线联平表示,在未来5年,本市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共600所,增加幼儿园的学位总量,以此破解现存的入园问题。600所幼儿园的数字是在测算的基础上确立的建设目标,为此这些园所得建设将基本上解决入园问题。同时,线联平表示,目前存在的个别入园彻夜排队问题与家长的择园心态也息息相关,希望家长能够理性选择,不要“扎堆”在某几个幼儿园。
7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校
据线联平介绍,截至2010年10月,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共有43.3万人,其中70%在公办中小学就读。还有30%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在经过批准的民办学校学习,这些学校也已经纳入到各区县行政部门管理之中,对他们办学条件的安全性,还有课本的教师的资质进行了全面管理。对于现存的少量学生在没有经过批准的学校就学的情况,市教委将通过各种办法来扩大公办学校的容纳空间,尽快吸收他们进入到公办学校学习,保证这些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高中办国际班处“试验”阶段
针对目前高中兴办国际班现象的出现,收费是否合理等问题,线联平表示,高中办国际班目前尚不普遍,总量不多,尚处于尝试阶段。国际班是应社会需求产生的,这是高中学生多样化选择、多样化需求的结果,在尝试的阶段,有关部门还将不断关注这种教育模式的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国际班的收费虽然不菲,但都是经过有关国家部门核算确定的,所以是合理的。
非京籍学生仍不能在京高考
关于非京籍学生参加高考,线联平表示按照目前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考是以户籍为主要报名地点,这几年北京一直是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来落实的,所以今年在高考报名当中我们仍然按照这个原则落实。
“三招”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现在关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也是比较关注的,包括前不久教育部在公布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环节当中,北京也加入当中。
“解决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国家的要求,因为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同时也是社会呼声很强烈的一个问题。”线联平说,“但在减负这个问题上坦率地说还具有复杂性,因为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还有一个社会对新一代的成长的关心问题,对于学校的教育我们采取了几方面的措施,将来还是要进一步推进。”
信息来源:2010-12-17《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546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