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信息,谁泄露的
(2011-06-20 08:20:17)
标签:
教育高考生北京个人信息《新京报》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 第三只眼
高考生信息,谁泄露的
晨雾 / 转贴
近日,网上有人售卖“2011年全国高考学生名单”,其中7万北京高考生信息花1000余元便能买到。信息包括考生姓名、性别、家长姓名、电话以及家庭住址等。昨日,北京市教委工作人员回应称,此事不排除网络黑客所为。
对这种行为,《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公布实施时,曾引起公众一片喝彩声,认为刑法利刃将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领域内切实发挥作用,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骚扰行为将不再出现。然而,《刑法修正案(七)》公布实施后,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现象依然普遍。
原因何在?一方面,是法律执行方面出现问题。一些非法泄露、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没受到法律的应有追究,比如高考生信息敢在网上公开叫卖却未见被立案查处就是一个例证。
另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还有待健全。仅有看似严厉的刑法,远远不足以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并不是所有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都会受到刑法追究,只有那些造成了严重后果的案件才会进入刑事司法程序。事实上,更多的让人难以容忍的骚扰往往是那些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民事侵权行为。
然而,就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这种大面积泄露、买卖高考学生名单信息的行为,已涉嫌犯罪,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介入查清,高考生信息是谁泄露的,不论是内鬼还是黑客,不应没有答案。
□陈英凤(编辑)
相关报道见A14版
信息来源:2011-06-20《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20/content_244855.htm?div=-1
市教委:不排除黑客窃取考生信息
市教委表示曾多次要求学校保护学生及家长隐私
申志民
■ “7万高考生个人信息被叫卖”追踪
本报讯 (记者申志民)昨日,本报报道《7万高考生个人信息被叫卖》一事,考生以及家长电话、住址、姓名等隐私信息被网上售卖。昨日,市教委工作人员表示,曾多次要求学校保护学生及家长的隐私,不排除是黑客窃取了考生信息。
学校泄露可能性不大
昨天,针对“北京7万高考生个人信息被叫卖”一事,北京市教委值班人员介绍,教委曾多次与学校沟通,保护学生以及家长的相关隐私信息,“学校教师泄露可能性不大”。
该工作人员认为,7万考生信息被泄露,或与网络安全有关,“不排除网上黑客窃取信息行为,教委愿意与大家一起维护网络安全。”
个人信息最好“选”填
昨天,部分家长和网友支招如何避免信息泄露。“逛街时经常碰到一些发单员让我填单,我绝不填写电话和住址”,家住海淀的倪女士说,一次逛街,一个发单员将与孩子才艺相关的调查单递给她,考虑到发单员辛苦,她填写了自己的家庭电话、地址、职业等,“第二天,我接到三个电话,两家是才艺班,一家是推销乐器的”。
“不能因为小恩小惠就填写”,倪女士支招,遇到调查员发单并赠送礼品等情况,市民不妨将重点放在调查本身,而不是个人信息上。“如果对方一定要填写回访电话等资料,要慎重。”
“现在办理银行卡、车险,去医院就医,甚至去小区访友,都要填上详细资料”,网友“石头”支招,“个人信息除了‘选’填外,有必要与银行、医院等签署保密协议。”
■ 律师说法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个人信息被泄露属于违法犯罪,但市民维权相当难”,北京市翰盛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召利介绍,目前,国家针对信息泄露等违法活动的处罚力度不够,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不妨设置一职能部门或类似科室,有效吸纳市民针对信息泄露问题的反馈意见,综合向公安等部门反馈并追查,彻底整治违法机构或个人。
信息来源:2011-06-20《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20/content_24496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