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专家提醒填志愿五误区

(2011-05-10 16:47:38)
标签:

晨雾

高考

高考志愿

高招

考生

平行志愿

提档线

分数线

分类: 高考心理和方法

孩子易冲动 家长喜代劳
心理专家提醒填志愿五误区
 
晨雾 / 转贴 
 
 
  随着高考填报志愿临近,“志愿怎么填”的问题成了考生和家长争执的焦点。这几天,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了许多为填志愿而闹意见的家庭,从咨询情况看,一些孩子在志愿选择上表现出任性或冲动,反映出对社会认识的偏差,而部分家长也存在一厢情愿、越俎代庖等“老毛病”。专家提醒,在志愿填报时,要注意避免五大误区。

 

  误区

  要面子不要里子

 

  小元的父母来求助是因为最近孩子太“刻苦”了,每天学到半夜一两点,而且立志一定要考进著名大学A校。爸爸说,从他的平时成绩和模拟考试成绩看,考A校根本没戏,但他就是要较劲。

 

  原来小元有个好朋友是学美术的,此前已经通过了另一所名校B校的艺考加试,等于是一只脚已经跨进了B校大门。小元心里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成绩比朋友好,现在朋友几乎确定能被B校录取了,自己绝不能比不上他。于是小元将目标锁定与B校紧邻的A校,发誓一定要考上,每天加班加点地复习。

 

  专家劝解小元:如果这样复习,一个月后恐怕能不能上考场都要画个问号了。选择志愿一定不能赌气,不能为了面子攀比,必须理智对待自己的成绩和高考志愿。

 

  豆豆是另一类因“面子问题”而来咨询的。豆豆的妈妈以前经常拿他跟别的孩子比,总说他不如这个、不如那个。现在快填高考志愿了,豆豆赌气说,非一本不上,高考志愿只填一本,其他都不填。这可急坏了豆豆妈。因为孩子的成绩达不到一本水平,如果真的只填一本志愿,最终的结果就是哪个大学都考不上。

 

  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用高考志愿做赌气的筹码,在填志愿上找“面子”,最终就会丢了“里子”。实事求是、心平气和,才能保证志愿填报科学合理。

 

  误区

  只看兴趣不看发展

 

  小江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咨询中心,因为对于高考志愿,三个人各有自己的主意,谁也说服不了谁。小江在某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优秀,总在班级前三名,用他的话说是“想考哪所大学都能考得上”。但小江却不想参加高考,因为他现在对街舞特别感兴趣,只想去韩国学跳舞。

 

  这个决定对爸爸妈妈来说,无疑是兜头一盆凉水。因为妈妈本想让他学医,而爸爸想让他学工科,现在父母的期望全都成了泡影。无论家人怎么劝说,小江就是铁了心要去学跳舞。对于父母的设想,小江说:“我先去学街舞,如果以后跳舞没什么发展,再学医。”这让妈妈心急如焚:“等到那时候,不是黄花菜都凉了吗!”

 

  专家提醒考生,选择升学途径时一定要理智,不要一厢情愿。不仅要仔细分析自己的优势,还要研究社会需求,考虑自己在这方面是否有发展的条件。因为现在选择的专业很可能就是以后要从事一生的职业,不能因为一时兴起就仓促做决定。此时一步走错,就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误区

  为躲父母只填京外

 

  小东决定,所有的高考志愿,只填外地学校,不填北京院校。“一定要离开他们,走了就再也不回来。”小东说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在家里觉得很不安稳,他甚至劝自己的父母赶紧离婚。

 

  和小东情况类似的学生不止一两个,还有的学生觉得父母管得太严,现在高考是个远走高飞的机会,因此坚决选择到外地去上学。

 

  专家提醒考生,留在北京还是去外地,不要因家庭关系做决定,还是应该看哪所学校更适合自己,哪个专业更有发展前途。上大学是为了求学,而不是为了逃避。何况作为家庭的一员,不能用离家出走的方式逃避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种逃避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误区

  不顾爱好只选热门

 

  一些家长对所谓的“热门专业”情有独钟,他们认为,选了热门专业,以后就业就不用犯愁了。但家长们应该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长、爱好是学习的助力器,身体状况对完成学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选择未来就读学校,考生各方面的素质条件都应得到充分考虑。不能因攀比而强努,也不要因屈就而埋没才华。毕竟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纸文凭,大学的学习应该与未来孩子的工作保持相对应的关系。试想,一个人能在自己的一生中从事一项与自己兴趣相投、与自己的特长吻合的工作该是多么幸福。对于那些爱好、特长比较突出,努力方向比较明确,知识积累的指向性和专业意识都比较强的考生,在选择志愿的时候这一因素是一定要兼顾的,除非他们的特长、爱好毫无社会价值或与社会道德相违背。

 

  误区

  替儿做主规划未来

 

  因为填志愿的问题,一位核研究所的工程师被孩子气着了。这位工程师想让孩子“子承父业”,也学核物理,但是却遭到孩子一番奚落:“你们奋斗这么多年,咱们家要钱没钱、要房没房,你还不如开饭馆的,我为什么要走你的路?”父子俩为填志愿吵翻了。

 

  专家分析,孩子的这种对抗,源于他对父亲生活状态的不认可,同样他也不认可家长为他选择的发展方向。有些家长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很有感情,或者自己年轻时就一直有从事某行业、考上某大学的梦想,但没能实现,于是到孩子高考的时候就极力主张孩子报考自己心仪的高校或专业。但这种做法通常会遭到孩子的反抗。不少来咨询的孩子都强调:自己已经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我的事情我做主”。一些孩子还表示,如果非要按父母意思填志愿,就不参加高考了。

 

  专家建议家长尊重孩子就学的选择权,要慎重考虑考生自己的意愿。往年已经有很多惨痛的教训让“独裁”的家长们后悔不已。一些考生在考入父母为自己选择的学校后产生严重逆反情绪,每天玩电脑游戏,等着学校发劝退信;有的拿着父母给的学费自己做起了生意;还有很多考生因为所考的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法转系甚至退学。

 

本报记者 李莉 J063
 
信息来源:2011-05-10《北京晚报》
http://bjwb.bjd.com.cn/html/2011-05/10/content_39964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