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校联考”呼之欲出?

(2010-11-18 14:42:28)
标签:

教育

高校

联考

上海交大

北京大学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八校联考”呼之欲出?

若消息属实,则意味着高校自主招生进入“战国时代”

 

晨雾 / 转贴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将组成八校联盟,进行‘八校联考’的自主招生考试,共同委托北京大学命题……”昨天这则“给力”的消息,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一旦消息属实,就意味着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将进入“战国时代”。

 

    记者向八校中的多所高校求证,对方均表示无可奉告。北大招办的一名负责人称:“我不能证实八校联考到底有还是没有,但是有关政策确实在研究中。”而复旦招办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我只能说无可奉告”。

 

    人们注意到,往年此时,各高校都已经发布招生信息,并已开通网上报名系统。而今年,各高校似乎仍无动静。

 

    一旦八校联考实行,对于报考部分高校的学生来说,将可以通过一次考试的成绩获得8所学校的认可,可大幅降低考试成本。但是有关专家认为,八所高校中复旦大学的千分大考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风格大相径庭,未来的考试究竟采取哪种方式,显然还需要等待正式政策出台。不过有关负责人称:“上海高校有些很好的做法,还是会加以考虑的。”
   
高校集团作战有迹可循

 

    在昨天的北京大学未名BBS上,名为“八校联考vs六校联考”的帖子中,网友“天寒地冻”把以北大为首的八校联考冠以“北约”之名,以清华为首的六校联考则被戏称为“华约”。实际上,相关高校“抱团”联合招生,早就已经有迹可循。

 

    2002年,教育部首批批准了2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试点,到去年,已经有80所左右的高校加入了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试点的行列。而2005年开始,教育部提出扩大高校自主权,并且在复旦和上海交大两所沪上名校开展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试验,随后各所高校原定的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试点的5%名额也逐年扩大,有些高校甚至超过30%。而复旦和上海交大两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试验录取的考生数量,也达到了招生总人数的一半。

 

    实行了将近10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虽然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是对于高校来说,每年争夺优秀人才却非常激烈,而且各所学校选拔人才的标准差异不大,导致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高考的分数以及各高校自行进行的考试分数,仍然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

 

    不仅如此,每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被质疑——“考生疲于奔命”、“增加考试成本”、“高校掐尖游戏”等。高校各自为政的自主招生考试,似乎走入了瓶颈。
   
“圈地选羊”还是“减轻负担”

 

    去年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宣布按照自身相似的特点组成五校联考,参加五校联考的学生可以凭一次成绩申请多所高校,增加了对考生的吸引力,并且降低了考生的成本,学校可以选拔个性化的学生。但是这一措施的推出,却使不少高校感到压力重重,五校联考甚至被一些学校指责为“集团化操作、生源垄断”。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去年北京大学随即宣布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应对清华大学的五校联考,并且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香港大学联手,三校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考生可凭北京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选拔笔试成绩申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自主招生面试候选人资格。甚至在今年举行的C9峰会上,高校联合自主招生也被作为一个话题被讨论过。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八校联考还是六校联考,一旦形成集团化作战,集团以外的高校以及退出的高校招生情况,都将很可能受到直接影响。也有专家认为,高校“抱团”联合考试只不过是“圈地选羊”的做法,加剧了生源竞争,而且很有可能演变成“小高考”,更加重学生的负担。  本报记者  姜澎

 

信息来源:2010-11-18《文汇报》
http://ewenhui.news365.com.cn/wh20101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