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港澳高校考生 忙学面试秘笈

(2010-06-16 15:39:37)
标签:

高考

港校

考生

t恤衫

傅博文

港澳

分类: 高考心理和方法

港澳高校考生  忙学面试秘笈

刚刚走出考场  又进培训课堂

 

晨雾 / 转贴 
 
 
港澳高校考生 <wbr>忙学面试秘笈

港澳高校考生 <wbr>忙学面试秘笈

  刚刚从没有硝烟的高考战场上退下来,还没来得及从疲惫当中缓一口气,那些提前申请了港澳高校的学生们就一头扎进了培训班,开始为港澳高校的面试做准备了。应变能力、辩证思维、团队协作……考生们在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般的训练当中向心目中的名校殿堂一步一步地艰难挺进。

 

  “这几年报考港澳高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不少考生和家长都向我们咨询有没有这样的培训班来强化训练,为了满足这些考生的要求,我们从2007年开始开设港澳大学面试班,利用一周的时间帮助考生训练面试能力。”新东方学校的港澳面试培训班的项目负责人傅博文告诉记者。

 

  任课老师都是辩论高手

 

  傅博文介绍,从往年情况看,港校面试通常分为自我介绍、话题讨论和自由提问三个环节。自我介绍一般学生都会在考前精心准备;话题讨论是一个小组的几个同学在一起就考官给出的一个话题进行各种观点的交锋,力争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或达成一种共识;自由提问则是考官针对每个学生提出问题,在自由提问环节有时会出现被学生称为“变态问题”的怪问题。因为面试并不是口语考试,语音是否纯正流利并不是考查的重点。逻辑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才是考官要看的。在集体讨论中,有的考生会因为急于表现自己说得太多被考官认定不懂得与他人协作而被淘汰,也有的考生过于想表现与他人合作而被认为缺乏主见。那些能建设性地拓展思维方向,给出自己观点并有力反驳别人观点的考生会得到考官的青睐。

 

  因为港澳高校面试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能力、反应能力和团队精神,而几项能力又都能通过辩论充分地体现出来,并且分组进行的话题讨论也恰恰是港澳高校面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给学生如何辩论成为面试课程当中的重头戏。

 

  在师资的安排上,培训课程也紧紧围绕着辩论展开。新东方特意邀请了那些能言善辩的辩论高手,其中既有英语媒体记者,也有就读清华的香港人,还有留学归来的新东方资深教师。任教老师大都有丰富的辩论经验,长于此道。比如蒋春晖,现任全国英语辩论比赛评委,曾荣获全亚洲大学生英文辩论比赛冠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第三名,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最佳即兴演讲。吴冕则是国际辩论教育协会的中国地区项目经理,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评委,澳门大学亚洲制辩论赛教练评委等;项目负责人傅博文更是拥有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比赛评委,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英语辩论赛评委等头衔。天才的辩论能力毫无疑问地成为这些教师的共同特点。

 

  课堂气氛尽显“港澳风格

 

  6月12日是港澳面试培训班开课的第二天,记者在新东方魏公村分校的一间教室里面旁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辅导课程。这堂课正是由项目负责人傅博文主讲的。

 

  一件白色的T恤衫,上面印着一个大大的“辩”字,一条宽松的七分裤,一双沙滩凉鞋,这就是这位年轻的80后老师的装扮。据说,这件T恤衫就是他过去参加辩论赛时的参赛服。穿着这件衣服出现在课堂上,更让大家感受到了那种辩论赛的感觉。年轻的老师,随意的装扮,很容易和学生拉近距离,也让整个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台下坐着18名高中生,他们都是刚刚结束高考,此前申请了港澳高校的学生。

 

  虽然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但实际上,他并不是课堂的主角,反而更像一个主持人,起到起承转合、贯穿全场的作用,而台下的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角,他们可以不用举手或起立,就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不但不会责怪他们没有礼貌,反而会赞赏他们的做法,并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港澳高校是英文面试,所以这堂课也是中英文双语教学的。不过由于当天是开课的第二天,学生们才刚刚接触辩论的学习,所以一上来的教学还是以中文为主,不过习惯了英语交流的老师还是会时不时地蹦出一句半句的英文或者几个英文单词,而学生们的英文水平也十分了得,在互相交流的时候也常常会用英文相对。而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正处处体现着港澳高校的风格。

 

  辩论话题激活课堂

 

  一上来,傅博文就给学生们亮出一道辩论题——中国是否应该将英语作为升学考试的强制学科?“其实现在英语已经被作为中国高考和研考的强制学科了,这就有人出来抱怨了。有的人对学英语叫苦连天,说‘我的专业课分数很高,就是因为英语不过关,害得我考研失败。’还有人说‘我是学理工科的,多数时间都是和实验室或者机器打交道,让我学英语有什么用?’这些都是正方可以引用的观点。”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式子,说着,傅博文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类似数学上的推导公式——“因为专业课水平高,却因为英语不达标而无法深造,从而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正说着,台下一个女生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证明论点的绝好例子,没有举手,便脱口而出——“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原来清华美院的著名画家陈丹青想招几个博士生,他看好的几个学生专业课成绩都不错,但是英语或政治却总也过不了关,所以考不上他的博士生,因而与他失之交臂,而陈丹青本人则表示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因而辞去了在清华大学教授的职务。”这位女生的发言显然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讨论着应该如何驳倒她的论据。老师趁机引导学生——反方应该如何切入驳倒对方观点?“反方可以说,英语其实并不是升学考生唯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必考的科目还有政治、数学、语文、专业课等等……而且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英语就是升学考试的唯一标准,我们不是还要考专业课吗?而且陈丹青的例子也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情况。”一位男生思维敏捷,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立即想到了驳斥对方观点的方法……

 

  随后,“你认为一个国际化的高校是否应该说英语”、“请说说大学排名对学生有什么影响”、“香港推出了每个公司要给员工最低工资保障的政策,你认为这个政策好不好”、“小时候女生总是比男生学习成绩要好,可是进入社会后社会为男生提供的机会和创造的价值反而更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等港澳高校去年的面试真题被当做练习题由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记者发现,在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当中,老师从不表达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而是从多个方面或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提醒

  如何才能顺利通过港澳高校的面试?

 

  如何才能顺利通过港澳高校的面试?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傅博文老师。

 

  傅老师提醒考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因为面试时的语言是英语,面试官解释考试规则、提问题等都用英语,而且考生也必须用英语回答每个问题,参加小组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过关。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加紧练习了。

 

  其次,仅是英语水平好还远远不够,因为港澳校面试不是英语口试,招生老师更关注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前几年的考题公布以后,社会上都把它们归到偏题怪题的范畴当中去,比如说“你怎样看待婚前同居?”“迈克尔·杰克逊的死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女生比男生学习好?”“科学家牛顿晚年为什么信了神学?”等等,这些考题甚至被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是“变态”问题。但是傅博文认为,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变态”,而是开放,很多问题是此前社会上从来没有讨论过的,表面刁钻古怪,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能够快速考查学生的基础逻辑和时事分析能力。考题当中涉及的事情都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者与香港文化有紧密联系,考生如果平常是个“有心人”并注意关心时事,这些问题就可以应付自如。

 

  第三,在提问环节,面试官提的问题常常会五花八门,包括自我介绍、对大学及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毕业之后想回内地还是留在香港或澳门,原因是什么,或者最近发生的一些时事、热门事件,都在提问的范围之内。因此考生一定要关心时事,博览群书。

 

  最后,傅博文老师提醒考生应提前了解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和院校情况,尽可能地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物、条理清晰,在小组讨论中与同伴互相配合,既要展现自己又要尊重他人。

  本报记者 代丽丽J205 李刚摄J221
 
信息来源:2010-06-15《北京晚报》
http://203.187.173.204/bjwb/html/2010-06/15/content_28250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