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反映 语文容易数学难
标签:
教育高考新课改数学命题邓兴军北京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考生反映语文容易数学难
晨雾 / 转贴
■考生家长焦急地等待着孩子
在语文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如老师所料,考题很‘平稳’”,多数考生表示没有出乎意料的题目,对于新增的阅读延伸题和最后的作文题目也没有感到畏难,答得比较顺手。央美附中的一名考生称,两道阅读延伸题的题眼明确,一个是谈经商之道,一个是谈距离,所以读后都感到“有话说”,而作文题目的发挥空间较大,她加入了世博、创新等元素。
北京二中的一名考生表示,考题比她想象的简单,比在校进行的模拟练习都要简单一些,从基础知识部分的字音,到古诗词和作文题目都“还比较容易”,感觉难度低于东城区的“一模”考试,而她在作文中则以古人、历史故事为事例论证了理想与实干之间的辩证关系。北京陈经纶中学一名考生说,语文考试变得灵活了,考生对问题的回答也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主要看能否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
而数学考题让不少考生感觉“有难度”,考生反映在数学的选择、填空部分,有新增的选修知识点的考核,题目也比较灵活,计算量比较大。而在数学的大题中,多是一题多问的形式,很多学生对大题的最后两问都表示“没答好”。
已经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特长生加分的北京二中文科考生宋梦宇说:“数学脱离了原来死搬公式,我们可以用穷举法等解决问题,就看你想不想用其挑战考题,看你敢不敢这样做,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
北京二中的一名考生说,她感到题目难度和几次模拟考试相似,但是考题比较“新”,计算量比较大,最后两道题有难度,考试时间紧凑,几乎没有检查试卷的时间。而25中的一名考生则表示,与他所做过的去年的高考数学题相比,今年数学难度加大,很多内容比较新,一些题型在模拟考试的时候没有遇到过。北京八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考点考生告诉记者,今年的数学题好多题不是常规思路,更加注重分析,公式只是基础,需要综合分析能力。
■文/本报记者 陈凯一 邓兴军
信息来源:2010-06-08《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6300500
稳中求变 梯度明显 ———
数学题难度超过去年
(北京青年报
■创新力度出乎意料
“作为北京进入新课改后第一年高考的数学科考试结束了,一切的预测都可以检验了,谜底揭晓,真相大白。我的总体感觉:耳目一新。” 北京市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北京八中教学处主任王春辉说,尽管今年是北京新课程第一年高考,但试题并没有一味求稳,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大胆取舍,甚至一步到位,创新力度出乎多数人意料。另外,试卷梯度明显,入手容易,但真正完全解决,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顽强的意志。考试后接触到一些水平不错的孩子,他们大都觉得这份试卷比平时的模拟练习难度要高。
王春辉老师也表示,今年的数学命题风格亲切,同时平稳中有创新。“对这份数学题,考生可能感觉似曾相识,与此前的模拟练习很类似,可以说是练什么就考什么。这也正说明出题人与教师、学生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不是找学生毛病。考生的心情应会比较平静,能把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王春辉说。另外,整个命题平稳中有创新,严格依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考查主要知识、基本方法,保持了北京卷的一贯特点:关注考生的探索意识和动手能力。如第14、第20题等,情景是全新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对于大纲新增了一些考点
北京新干线学校数学教研组认为今年北京高考数学作为新课改革以来第一年的考试,数学呈现稳中求变,试题出得比较有区分度。
教研组老师分析,今年北京卷依然还是六个核心模块,三角、立体几何、概率、倒数、解析、数列,这个跟往年来讲区别不是很大。新课标的体现在变上,相对于大纲来讲新增了一些考点,比如考到了算术图、算法框图,以及复数运算等等这些新鲜的考点都考到了。他们认为“第一年新课改高考数学北京试卷,应该是很成功的,对基础比较好、学习比较扎实的考生是非常公平的”。
数学教研组老师也谈到,今年很多考生还反映出一个特点,有些题觉得会做,有思路,但是结果算得比较不顺利,这也是在平时的一些考试中,比如做解析几何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年还有考生反映解析这道大题计算量比较大,数学老师解释,“解析题就是实践当中计算量最大的一个,这个也无可厚非,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另外不少考生反映今年小题做得比较顺利,所以只要选择填空做得不错,并且前四道大题做得比较好,解析和数列这两道题如果丢一些分数,计算结果得分数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教研组老师再次强调,大家不要过于慌张和担心,难易程度都是一样的,要难大家都难,不是针对个人。
■老师要求不相互对答案
北京二中的领队老师告诉记者,该校一些考生数学考后都感到有一定难度,为保证其顺利应考下一科,老师特别要求学生不互相对答案,并告诉所有学生“题目确实很难”,“这样是让学生觉得大家都感觉难,是一样的,从而减小他们的心理压力,好好应对下一门考试”。
信息来源:2010-06-08《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6300507
语文试卷具浓郁过渡色彩 增加新题型———
阅读延伸让考生关注现实
(北京青年报
“从语文科目来讲,今年高考命题带有浓郁的过渡色彩。”北京八中高级语文教师马一平说,“在高考语文新题型阅读延伸部分,一篇是柳宗元的《宋清传》,从文中举例,谈谈他为什么经营上有长远眼光,结合当前现实谈对他经营理念的认识和感受;第二篇给出的材料是季羡林的《海棠花》,写的是思乡的情绪,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中距离的认识。这样的考题答案个性化更强,考生可以自由发挥。”
北京新干线学校语文工作室张恩勇校长也指出,今年的语文命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表现在试题总体稳定,稳中有变。新课改要求对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所形成能力的考查;新高考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鉴赏审美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的考查。张校长也谈到新增题型“阅读延伸”,《宋清传》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海棠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中“距离”的认识,引导考生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记者在海淀、西城、东城等高考现场采访了解到,对于新课改后第一次高考试题,老师和考生觉得尽管新高考命题带有浓郁的旧高考向新高考过渡色彩,但是新高考命题也确实体现了新课改思想。老师们指出,这份试题对北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实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求教师真正地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来源:2010-06-08《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630050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