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综合报道:
高考志愿填报结束 信息库封存
晨雾 / 转贴
北京日报:
错过填报期不得补报
高考志愿信息今夜封存
本报讯(记者刘昊)今晚24时,新高考第一次志愿填报将正式结束,考生志愿信息库将封存,错过填报志愿的考生将被视作自愿放弃志愿填报,没有补报机会。
自上周三志愿填报开始,扩大带宽和流量的升级版网络志愿填报系统“一路畅通”,截至周末,已有超过4.1万名考生提交了志愿信息。由于此次填报横跨周末,因此大部分学校都允许考生在家自主填报,同时学校提供必要的上网设备,为家中填报有困难的考生提供帮助。东直门中学就开放所有老师的办公电脑,为在学校填报的考生提供方便。广渠门中学则组织家中没有上网条件的宏志生集体填报。
由于今年的高考生是本市高中新课程的首批毕业生,各校均加大了对考生填报志愿的指导。如东直门中学专门购置了测评软件,为每个学生提供能力、兴趣、职业规划、志愿填报的测评报告,每次统考后,该校还对家长进行志愿填报集体辅导。北京二中还为每名考生提供高中三年的成长记录,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依据。此外,东城、朝阳、昌平等区县高招办还安排专人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服务,昌平一中甚至请来志愿填报专家现场指导。市高招办也首次在志愿填报系统中引入估分填志愿的服务,帮助考生提高志愿命中率。
今天是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市高招办提醒考生尽量避免在最后一天扎堆填报,更不要在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前几小时再填报志愿或频繁更改志愿信息,以免操作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填报完志愿的考生也需抓紧最后时间认真检查所填各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如有差错,及时更正。考生所填报的志愿信息将由本人签字确认。RJ063
信息来源:2010-05-17《北京日报》
http://203.187.173.204/bjrb/html/2010-05/17/content_269229.htm
5月17日法制晚报:
6000高考生仍未填报志愿
本报讯(法制晚报 仲玉维韩旭)截至上午10点,本市共有7万余考生已上网提交了高考志愿信息,仍有约6000名考生没有提交志愿。
今天上午,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再次发出提醒,2010年本市高考第一次志愿填报将于今天24点“关网”,还没有填报或者要进行修改的考生,务必要在关网前填好上交。
据了解,今日24时志愿填报结束后,系统将关闭,考生志愿信息库将封存,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补报志愿或更改志愿信息。
在网上填报志愿时,考生存在填错学校代码和专业代码,或是弄混了学校本部和分校的代码的问题。因此提醒考生,最好在今天能核对一下填报的志愿。
中考志愿周六开填
六类招生需填在第一志愿
本报讯 本周六早上8时30分,中考生可登录市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中考志愿,志愿填报将一直持续到26日17时。
据了解,“推优生”要将推荐校的普通班专业填写在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栏内。直升本校高中的市级三好生、报考传统项目学校的文体科技特长生、报考“特色班”的考生、报考“子弟班”以及报考宏志班的考生,均需将相关志愿放在第一志愿第一专业。
市中招办负责人提醒考生,志愿尽量填满,不要空着。
信息来源:2010-05-17《法制晚报》
http://fzwb.ynet.com/article.jsp?oid=65825662
北京日报:
外埠名校渐热 “洋高考”考生增加
高招本科志愿填报结束信息封存
昨晚24时,今年高考的首次志愿填报结束,考生志愿信息库即时封存,任何人无权更改。今年录取时仍将实施“补录”,本科批次将至少有三次补录机会,届时,错过本次志愿填报的考生仍有选择志愿的机会。
●本科至少三次补报
今年高招,本市将继续在一本、二本、三本、专科普通批次正式录取后,公布剩余招生计划,组织线上未被录取考生进行补录。依据往年经验,各批次正式录取完成后,都将进行至少一次补录。
如一次补录后仍有剩余计划,将会降分补录。去年高招,本市各批次一共进行了8次补录,二本、三本和专科都进行了降分补录。
本科志愿填报时,忘记报名时的密码,成了考生的“通病”。专家提醒考生,即使现在填完本科志愿,考生仍需牢记考生号和密码,因为在补报志愿或者查询录取结果时仍会用得上。
●外埠名校人气渐热
虽然在京高校人气仍明显高于外埠高校,但川大、中科大、浙大、复旦、武大等外埠名校也逐渐获得北京考生青睐。目前,复旦、中科大等高校在京录取分数已达到了同层次在京高校的水平。
东直门中学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明显多于去年,三成多的理科考生在一本志愿中填报了外地高校。将外地高校放到一本一志愿的考生更看重高校的名气,大都选择“211”或“985”名校,二志愿报考外地高校的考生则大多选择天津等距离北京较近的城市。
但是,抱有“无论什么学校,留在北京就行”的考生仍不在少数。据透露,东城、宣武等区高中甚至出现整班报考首经贸的现象,部分老师已作出首经贸今年分数肯定高的判断。
●“洋高考”考生增加迅速
就在同学们紧张备考的时候,东直门中学的小詹却一脸轻松,她已通过“SAT”(美国高考)拿到了美国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班还有个同学今年也不参加高考了,她去了加州的一个学院。”小詹说。
东直门中学像参加SAT考试的高三生达到15人,八中更是达到了30多人,北师大附、师大实验中学、四中等校放弃国内高考参加“洋高考”的也不在少数。
据香港SAT考务部门统计,与去年相比,今年参加美国高考的北京考生增加了20%,达到近四千人,全国的考生则增幅达到23%。
有老师分析,国内高三生学得太苦,一上大学就放松了,国内高校的学习研究氛围不浓,这是不少考生选择放弃国内高考的重要原因。
到国外念大学,也要根据家庭条件理智选择。“由于金融危机,今年申请美国高校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很少有成功的,即便申下了,金额也少了不少”,小詹说,“纽约大学一年学费要6万美金呢!”
昨日,各区县已开始“初查”高考考点,新课程首次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本报记者 刘昊 RJ063
相关新闻
营养专家开“高考食谱”
本报讯(通讯员赵修娟)距离高考只剩两周时间,高三学生将在考前一周回家备考,营养专家建议考生注意饮食平衡,切忌大补。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封锦芳介绍,考生在高考冲刺阶段大量用脑,能量消耗很大,需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饮食上,可选择孩子平常爱吃的易消化食物,保证吃饱,满足紧张学习时的能量需求。鱼虾、蛋类、瘦肉、肝脏和豆、奶制品等都是很好的健脑食品。
每天谷类食物300至500g;蔬菜300至500g;水果100至200g;豆制品150g;食盐不超过6g;牛奶不低于300ml;鸡蛋1至2个;鸡鸭鱼肉150至200g。专家开出“高考食谱”,供考生家长参考。RJ063
信息来源:2010-05-18《北京日报》
http://203.187.173.204/bjrb/html/2010-05/18/content_269716.htm
北京青年报:
高考志愿填报结束信息库封存
本报讯(北京青年报 陈凯一)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消息,今年首次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进展平稳,于昨晚24点顺利完成。志愿填报系统按时关闭,考生志愿信息库在系统关闭后将封存,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补报志愿或更改志愿信息。
据了解,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考生和家长在其所在的高中校指导下进行了自主填报,根据志愿填报系统的后台控制,校方会对未及时填报的考生进行适时提醒,考生错过志愿填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整个填报过程平稳顺利,如期完成。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高考志愿信息涉密,北京教育考试院不会对外发布报考某一高校的考生人数或志愿填报的具体信息。考生志愿信息库在志愿填报系统关闭后封存,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补报志愿或更改志愿信息。
信息来源:2010-05-18《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58305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