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为“流动儿童无法高考”而呼

(2009-12-08 23:01:24)
标签:

教育

流动儿童

高考

留守儿童

宁夏回族自治区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再为“流动儿童无法高考”而呼
 
晨雾 / 转贴 
 
 ■ 北京论坛

 

 外地生北京坎坷求学12年,临近高考却难圆大学梦,12月6日《法制晚报》讲述的小睿(化名)的悲情故事,只不过是众多流动儿童不幸命运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悲情故事,每年都在全国各地发生,就在12月4日,《法制日报》的消息说,眼看就要到12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报名的截止日期,但银川市50余名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没能报上名。因户口迁移,这些考生既不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高考报名条件,也无法回原籍报考,12年寒窗苦读的他们将丧失升学的机会。

 

 尽管舆论年年喊,喊破了嗓子,但没有任何作用。流动儿童上学艰难和无处高考的困境,以及由此派生的占儿童总数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问题,不断折磨着家长、孩子和社会。在冰冷的“户籍+学籍”的上学和高考制度面前,似乎没有人为孩子和社会共同的未来担忧,没有人为孩子的不幸遭遇感到愧疚,也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面对未来、面对儿童的违法行为。

 

 所违何法?具有国际法效力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3月1日起正式对我国生效,该法明确强调了儿童权利保护的最佳利益原则和优先原则。公约指出,非经法律剥夺不得令孩子和父母过早分离。但因“户籍+学籍”的管理制度下被迫过早离开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和时刻面临无处高考的流动儿童问题,已经长期成为当代中国对儿童权利、自由危害最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久拖不决,不仅深刻影响到当事儿童未来的个人和家庭发展,而且势必对未来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隐患。

 

 我们本可以为孩子们的自由公平做出更多实实在在的努力,比如户籍制度的改革;比如实行大学招生改革,打破户籍限制,按考生比例分配大学招生名额。再不济,可以组织一年两场高考,其中一场维持今天的原样;另一场,各大学留出足够比例的名额,向所有无处参加高考的孩子开放。这样做很难吗?

 □童大焕(媒体人)
 

信息来源:2009-12-08《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9-12/08/content_40127.htm?div=-1

 

相关链接:
既不符宁夏报名条件也无法回原籍报考
50外来务工者子女面临丧失高考机会

 

  眼看就要到了12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报名的截止日期,但银川市50余名外来务工者的子女至今没能报上名。因户口迁移,导致这些考生既不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高考报名条件,也无法回原籍报考,12年寒窗苦读的他们面临丧失升学机会的境地。

 

  “高考时间一天天逼近,别的孩子都在紧张备考,我的女儿却正在因为没法参加考试而苦恼。”在银川做中药材生意的王树秀这几天一直在为女儿的高考报名犯愁,原因是被户口问题“卡”住了。

 

  2000年,王树秀和丈夫从老家河北来到宁夏做中药材生意。第二年,夫妻俩将女儿接到银川,在金凤区第六小学报名上学。由于当时没有经济能力买房,无法在银川落户,一家人都没有迁移户口。2007年初,他们在银川买了房,当年4月16日,孩子的户口由河北省迁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原以为这下孩子能够顺利在宁夏参加高考,谁知12月1日当女儿拿着户口簿去学校报名时,却被告知,由于她不具备宁夏2010年高考报名资格,即“考生及其父母在宁夏有常住户口3年以上(含3年,从报名截止之日算起)”,不能报名。

 

  “教育部门定的入户截止日期是2007年4月5日,我们就差了11天,没想到11天就意味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王树秀说,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突然遭遇这样的“噩耗”,孩子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会怎样,白天在学校硬撑着不表露,回家便绝望地号啕大哭。说到此,王树秀声音哽咽,她说,平生第一次,自己觉得对不起孩子。

 

  与王树秀的女儿情况相似的人还有不少。来自甘肃平凉的李先生1987年就来到银川打工,儿子从小学开始就在银川上,也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一直拖到2007年初才买房,当年7月,一家人的户口迁入银川。但由于和规定的截止时间差了3个月,同样在报名时被拒绝。他无奈地说:“我们来宁夏都十几年了,这儿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在这儿工作、纳税,孩子又不是高考移民,可为啥报个名这么难?”

 

  严格套用规定无法参加高考

 

  据了解,宁夏无法报名的考生中大部分是“卡”在了落户不足3年这一关上,还有少部分家长早些年将孩子的户口单独迁到了银川,但也因为不符合另一条规定,即“考生在宁夏有连续12年以上常住户口”,而难以报名。来自陕西的师先生2000年将儿子的户口单独迁入,到今年刚9年,按照政策,必须再等3年才能参加高考。

 

  其实,更为糟糕的并不是这些考生不能在宁夏参加高考,而是他们的原籍户口已经被注销,也没有学籍,在原籍根本无法报名。如果明年不能参加高考,按照现行的“复读须有高考成绩单”的规定,下一年他们连复读的机会都没有,这意味着这些孩子将彻底失去升入大学的机会。“等于孩子的一辈子都毁了。”一位家长忧心地说。

 

  问题引起重视正在研究解决

 

  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教育部门制定按户口报考的政策是为了打击“高考移民”,他们都能理解,但在执行中应该区别对待。这些考生都是长期在银川上学,户口随父母迁移,与“高考移民”的买户口、挂靠户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此“一刀切”的做法,等于人为地剥夺了一些孩子上大学的机会。

 

  对此,宁夏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户口是高考报名的核心要素,因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差异很大,为了防止“高考移民”,各地均对考生户口设限,宁夏也不例外。如果宁夏在这方面不严格执行,势必会有更多的外地考生到宁夏,必将影响宁夏全区其他考生的利益。此前,相关政策已在区内媒体发布,如今这些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责任在于家长不了解现行政策,没有及时办理好相关事宜。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正在加紧汇总情况,研究解决方案。

 

  记者手记

  政策执行不宜“一刀切”

 

  50多名外来务工者子女和他们的家长这一次一定切身感受到了户口这道“门槛”的难以逾越。十年寒窗苦读,如果因户口问题被拒之于高考大门外,无疑令人非常遗憾,对于考生来讲也极不公平。

 

  我们能理解政策制定者的苦衷,但是否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者在执行政策中灵活一点,不要搞“一刀切”。类似王树秀这样的城市新市民,他们多年来在城市生活、服务,早已融入了城市,但户籍是随着各方面条件成熟逐渐解决的。在防范“高考移民”的政策框架下,如何保护这部分人的合理合法权益,理应成为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比如有专家提议改“户口门槛”为“年限门槛”:只要在某一城市的高中连续就读3年,就不算“高考移民”。

 

原载:2009-12-04《法制日报》

信息来源:2009-12-04 人民网 / 教育频道
http://edu.people.com.cn/GB/116076/1051428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