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大附中拟与蓝靛厂中学“融合”?

(2009-12-01 13:06:57)
标签:

蓝靛厂中学

人大附中

融合

教工委

杨艳君

教育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人大附中拟与蓝靛厂中学“融合”?

 

晨雾 / 转贴
 

  本报讯(北京青年报 李天际)昨天,针对有媒体报道“蓝靛厂中学与人大附中融合”一事,双方学校的校长均低调对待,称融合的具体事宜还在运作中。

 

  最先透露“蓝靛厂中学与人大附中融合”消息的是蓝靛厂中学副校长杨艳君,她于11月23日在博客中写道:23日是北京市蓝靛厂中学划时代的日子,海淀区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副主任、组织科、中教科长等到学校宣布,蓝靛厂中学与人大附中融合,人大附中刘校长及领导班子也参加了会议。杨艳君称,蓝靛厂中学和人大附中融合被双方看成是海淀教育整体发展的需要。

 

  杨校长的博客立刻引起蓝靛厂中学家长和周边居民的高度关注,一位高一学生家长昨天上午在杨校长的博客中留言,急切想知道融合以后,蓝靛厂中学的师资力量是否有所提高,对现有的学生是否区别对待。对此杨校长在博客中回应称,学校一定会对每一位蓝靛厂中学的学生负责,她称“改革只是为了优化资源”。此外,位于蓝靛厂中学附近的世纪城居民也在论坛中展开讨论,讨论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融合”的定义到底是合并还是成立分校,或者属于合作办学。

 

  就此,记者昨天分别致电蓝靛厂中学与人大附中两校的校长,她们对两校融合一事均低调对待。蓝靛厂中学的贝校长表示,融合的具体事宜还在运作中,要等区教委正式文件下发后才有定论,新校名目前也没有最终确定,很多事情都不便表态。海淀区教委也未对“蓝靛厂中学与人大附中融合”表态。
 
信息来源:2009-11-27《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8808233

 

蓝靛厂中学副校长杨艳君博客原文:

蓝靛厂中学与人大附中融合(2009-11-23 18:33:25)

 

杨艳君


    今天是北京市蓝靛厂中学划时代的日子:海淀区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副主任、组织科、中教科长等到学校宣布:蓝靛厂中学与人大附中融合。人大附中刘校长及领导班子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得很成功,大家达成共识和中国一流应该说世界一流的人大附中融合是海淀教育整体发展的需要。是蓝中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市蓝靛厂中学创建于1964年,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所属的一所完全中学。东临京密运河,西靠四环西路,北临颐和园,南靠世纪城,因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地区,故而得名。

 

    世间万物无不是瞬息万变,不变是转瞬即逝的、表面的,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变化着;市场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变化着;人也会随着环境的变迁,不断地变化着。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

 

    在这样变化的时候让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我来北京工作的经历和过程。我是1997年8月从石家庄来到北京走进蓝靛厂中学的。

 

    记得刚来北京联系工作时非常顺利,去了几所学校都是绿灯。(当时我的条件应该是不错的,34岁,教学副校长,任教4届高三物理,我教过的高考成绩很不错,当时北京的各学校比较缺老师,很好找工作。)

最后我选择了两所学校:人大附中和蓝靛厂中学。原因很简单,人大附中是最好的学校,今后可以让儿子借上我的光,蓝靛厂中学是离家最近的学校。(离家100多米距离)最后到什么学校我想要和儿子商量,当时儿子小学三年级。我和儿子说:“蓝靛厂中学离家近但是学生基础差,人大附中离家远一些,是最好的学校而且你上中学可能会得到照顾。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意见。”儿子当时说:“我如果有能力可以自己考入人大附中,如果考不上照顾也不光荣。基础差的学生更需要好老师,你还是去蓝靛厂中学吧。”(我在儿子眼里一直是一个好老师、好妈妈。)儿子的话让我感动,他当时才9岁。离家近确实很吸引我,教书育人在哪里都一样,之后我毫不犹豫地走进蓝中。

 

    这过程让我高兴的是儿子顺利考入人大附中的初中、高中。看着儿子在人大附中6年的学习中成长、成熟。又从人大附中又走进清华大学。我真的很感激人大附中对儿子的培养教育。

 

    今天蓝靛厂中学与人大附中融合应该说有着不解之缘。从1997年走进蓝靛厂中学。至今已经近13年了,在这里我担任了物理老师、教学主任(1998年)、副校长(2001年)等工作。对蓝中的老师、学生有着很深的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自2004年世纪城小区建设以来,小学生入初中的区域重新划分。生源有了很大问题,这期间我们深入思考,艰难探索,力求寻找到适合我校校情的特色之路。在这个艰苦曲折的历程中,我们尝试了很多种做法,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很多问题不是学校自己能解决的。蓝中有这样的变化应该是最好的了。

 

    不论变化如何,都是为了教育这个共同的事业,可以说事业凝聚人,共同的事业让我们有缘相聚。我们要通过人大附中这一响亮的品牌来建设和发展学校。

 

    今后会面临很多新的工作和任务, 我会以积极的心态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为学生、老师、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


原载:2009-11-23 新浪博客 杨艳君的BLOG

百度快照链接

信息来源:2009-11-24 “e度”教育社区 » 2010小升初讨论区
http://bbs.eduu.com/thread-249073-1-1.html

 

晨雾点评:

 

    这件事情很显然还没有确定下来。在杨艳君的博客上已经找不到她的那篇文章了。那篇文章换成了另外一篇文章《做人做事请记住这十个字(转)》。但是如今网上的文章是很难以删除干净的,别人又转贴,至少在百度快照中会留下痕迹。

 

    但是也同样看得出来,这件事情绝不是将特务凭空杜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