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造假名单只会越捂越烂

(2009-07-06 22:00:10)
标签:

教育

重庆市招办

状元

考生

何川洋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媒体综合报道:

高考造假名单只会越捂越烂

 

晨雾 / 转贴

 

人民日报:

高考公正需要信息公开(人民时评)

  违规加分考生的相关信息迄今未能明示,不只是激起众多议论、猜测和质疑,似乎也已对正常的高考招生工作造成影响

  

  这几天,不知道“民族成分造假”名单上的那些高考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是怎样的心情。

 

  除了此前被曝光的民族成分造假的案例,那份31人造假名单上的其他29人,仍然扑朔迷离。面对公众不绝于耳的质疑声,有关方面仍未公布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的有关信息,并宣称“不对外公布是我们联合调查组研究决定的”。

 

  联合调查组的研究和决定,也许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究竟是什么,没有人出来将其道破。始终关注此事的公众,只能在等待中凭自己的理解猜测。

 

  有人善意地认为,这也许是为了保护涉及造假事件的学生,因为他们还很年轻。更有人尖锐地质疑,那些没有公开的造假考生,与已被曝光的两名考生相比,有没有更深的背景?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更多的幕后交易?如此讳莫如深,如此不公开的处理,又怎能起到惩戒和警示后来者的作用?

 

  违规加分考生的相关信息迄今未能明示,不只是激起众多议论、猜测和质疑,似乎也已对正常的高考招生工作造成影响。据报道,北京大学接到的第二例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举报,其当事人就是31名违规加分考生之一。试想,如果不是举报者及时提醒,北京大学对这名考生的违规信息怎样才能了解?其余违规加分考生报考的有关学校,是否对相关情况也仍不知情?

 

  从这样的角度讲,即便调查组出于种种考虑,不公布考生本人名字,也应该将其告知录取单位;即便有关方面取消加分资格后,不再对考生做进一步处理,也应将违规事实告知招生高校,以利于招生工作在阳光下更加公正公平地进行。

 

  近日教育部通报,今年高考违规率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低,有关负责人强调“高考是实现公平竞争、值得充分信赖的国家教育考试”。防止高考公正被权力和利益损害,不仅要有制度层面的保障,同时也离不开信息公开和各种监督。

 

  从“高考航模加分事件”和至今尚未平息的“重庆考生更改民族成分事件”来看,营私舞弊和弄虚作假的诸多环节,往往与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手握权力者的渎职乃至个别公职人员的贪腐有关。正因如此,肃清高考造假,不仅要纠正造假,更要揭露其背后的渎职行为,严肃追究造假者的责任。

 

  据知,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已掌握了31名考生变更少数民族身份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市委、市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待分清责任后,将严肃处理责任人,并公布结果。

 

  这正是公众最想尽早知道的答案。

李灿灿 《 人民日报 》( 2009年7月6日   06 版) 

 

信息来源:2009-07-06《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07/06/content_289607.htm

 

新京报社论:

重庆公布造假考生名单究竟有多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3日,北京大学接到第二例民族造假重庆考生举报。经查证,这位名叫田中的考生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且正是重庆31名民族造假考生之一。北大随后紧急磋商,可能再次宣布弃录该考生。一边是网络上下的质疑声,一边是相关部门的悄无声息。截至目前,重庆市招办仍未公布全部31名民族加分造假考生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两天,重庆“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也“短暂失踪”。有网友立即怀疑这是重庆市招办避免有“好事者”与先前公示的名单相比较,从而按图索骥,从1万多名加分考生中找到“31人名单”。虽然相关信息随后被恢复,但它为何一度失踪,具体缘由无从得知。然而,透过这个小插曲,公众对造假加分事件何其“敏感”,却显而易见。

 

  毫无疑问,造假加分首先伤害的是高考公平、社会正义。为了让无权无势者能有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让莘莘学子能真正享受“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为了让践踏公意者从此收敛起胆大妄为,面对这一造假丑闻,公众有理由继续关心它何以发生,涉及面有多广,相关考生舞弊程度有多深,考生父母及其他相关人员分别扮演了哪些角色,以及将来如何杜绝此类事情,等等。

 

  至于为什么不对外公布这份名单,重庆市招办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只有过程,没有理由”,“不对外公布是我们联合调查组研究决定的。”堂而皇之,言之凿凿。

 

  究竟谁在“躲猫猫”?正如新华社日前刊发题为《有什么理由不公布高考造假者名单》的评论称,不对外公布造假者名单,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揣测:没有被揭穿的造假考生,与汤平之女和何川洋相比,有没有更深的背景?其父母有没有更大的权力?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更多的腐败现象和幕后交易?教育系统官员的子女是否也身在其中……

 

  现在,第三例造假因举报被曝光,相信接下来还会有第四例、第五例……如此情景,真让公众啼笑皆非了。本应由重庆市招办一次性“批发”给公众的真相,却要社会“自力更生”,从一点一滴做起,搞“零售”式挖掘。

 

  眼下这份造假考生的名单,其所关涉的已不仅是重庆市高考管理成败优劣的问题,更包括政府能否有效遏制高考造假之风、教育领域的道德滑坡能否扭转、社会公平所受到的侵害能否得到补偿等。通过权力继续掩盖真相,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结果是不但遮不住丑,反而会将一两则丑闻变成更多丑闻,印证“丑闻会传染”这一遮丑定律。

 

  是因“拔出萝卜带出泥”?在重庆市招办继续坚持对造假考生“隐姓埋名”时,公众不得不感慨:造假难,公布名单比造假还难。其实,及时公布造假考生名单,已不只是社会公正的问题。从校方偶然获得造假真相,接着宣布弃录某位造假考生,这里还关系到录取工作流程问题、社会成本问题。最直截了当的追问是,谁对因此造假事件耽误录取的考生负责?

 

  如今,重庆市招办死守一份名单,除了引人遐想,剩下的就是继续透支政府的公信力。至于公众为什么要求彻查重庆高考造假案,是因为它对涉案违规者而言是教训,可以惩前毖后,而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人来说,它同样可以成为这个时代拒绝与虚伪合流之精神遗产。

 
信息来源:2009-07-06《新京报》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xjb/html/2009-07/06/content_379075.htm

 
今日早报: 
高考造假名单只会越捂越烂
□本报评论员 王国荣

  

  又一名民族身份造假的重庆考生,或将不能迈入北大的门槛。经查证,这位名叫田中的考生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名列重庆31名造假考生之中。

 

  也许,北大招办对此早已胸有成“招”:你重庆的文科状元何川洋也被我毅然弃录,后来的“同类”更不在话下,“一律放弃录取”。相比之下,最难出“招”的却是重庆招生办。万众瞩目之下,重庆招生办犹如千钧重压在身。除了已曝光的三名,另外28名造假生的名单以及相关加分详情何时公布?他们的背后是否“躲”着不少涉嫌官员?

 

  事关民生的信息越不透明,公众的不满情绪与猜测就越大。既然一周前已经查出考生改民族身份造假,并取消了相关人员的加分资格,那就向有知情权的公众爽快公布吧,何必把盖子捂起来,何必又玩“躲猫猫”的游戏。

 

  昨天看到《重庆招办网站高考加分公示名单“失踪”》一文(详见本报昨天6版报道),说一份在重庆市招生办公众信息网公示的“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名单,挂了一天就玩起了“失踪”,仅剩“特长生公示名单”一项。

 

  于是,很多人疑惑不解了。你重庆市招办有关负责人之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明明表示,是按照教育部“阳光招生”有关规定公示高考加分信息的,还欢迎社会继续进行举报呢,怎么才一天就删除了相关信息?这叫什么“阳光”,怎么让群众来举报?这样拙劣的“躲猫猫”游戏,当公众是傻子么?

 

  在网络信息传播如此迅捷的今天,要想“躲猫猫”是躲不过去的,任何人都不是“人肉搜索”的对手。更何况,政府有义务满足广大公众的知情权,以彰显其执政为民的公信力。让高校招生置于“阳光”之下,使各大高等学府的门槛不在第一道关卡就被腐蚀了。

 

  我宁愿相信,重庆市招办玩“躲猫猫”是一时“害羞”。显然,躲解决不了问题,即使躲过一时,也躲不了长久。在民意一片沸腾、舆论一片哗然之下,联合调查组最终将不得不站出来认真回应公众的疑问。否则,谁担得起“给公平竞争的高校招生秩序添乱”的骂名?又有谁担得起“怂恿高考造假行为”的罪名?
 

信息来源:2009-07-06《今日早报》
http://zjdaily.zjol.com.cn/jrzb/html/2009-07/06/content_4925051.htm

 

成都商报:

重庆去年22人考上北大17人加了分

 

高考造假名单只会越捂越烂

刘超然

 

高考造假名单只会越捂越烂

何川洋

 

巫山县去年高考文科状元龚余因别人加分而失去上北大资格

 

去年的重庆文科状元刘超然666分也因为加分者多,因扩招才上到北大

 

业内人士披露,今年的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不能算作一次偶然事件

 

    昨日下午,40多岁的龚道全搬个板凳坐在碧绿的大宁河边,祈望儿子今年能顺利进入北大读书,不再节外生枝。他的儿子龚余今年考了文科653分,仅比文科状元何川洋少6分,是重庆市文科考生中的并列第四名。

 

巫山文科状元去年没能上北大

 

    事实上,这个以前务农、后来随三峡库区淹没搬迁后的巫山县大昌古镇男子的儿子去年就已经是他的骄傲———巫山县的高考文科状元,在重庆市也排名第六。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在各种加分轮番上阵之后,儿子的成绩排位就迅速滑落到第27名,梦想中的北大迅速离去。“那段时间我们受的打击非常大,两口子几天没吃饭啊,真是感到绝望了!”龚道全回忆说,那真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我们一个平头老百姓,能找哪里说理去?”龚道全一家最后的决定是放弃第二志愿四川大学,到重庆第二外语学校复读。好在今年儿子的考试继续稳定发挥,“没让我们失望。”再次上了北大的录取线。

 

    龚道全搞不明白的是:这么多的加分是打哪儿钻出来的?不仅是龚余。就连当年的重庆文科状元刘超然也因为加分者太多,差点没上到北大。状元的高考成绩是666分,但他没有任何加分。当年北京大学在重庆市的录取分数线(高考成绩+加分)为665分,在重庆录取计划是文科20人。只有高考裸分的刘超然竟不在前20名之列,差点与北大失之交臂。

 

    刘超然最终能入读北大,缘于北大后来在重庆临时增加了文科招生计划。北大重庆招生组的负责人对媒体的表态是:增设机动名额的原因是优秀生太多。

 

“何川洋高考加分不是偶然”?

 

    “去年北大在重庆招录的22名文科考生中,就有17名是获得了加分的。可见加分之盛。”重庆教育界一位人士称,今年的状元何川洋引爆的对重庆高考加分内幕的空前关注,不能算作一次偶然事件。这位人士称,何川洋考得状元可算有其偶然性,但就算没有这件事,重庆少数民族加分的内幕迟早也要暴露。

 

    “如果你不能保证你的孩子考状元,要上北大、清华,最好给他(她)想想其他办法。”重庆一位学生家长称,学校的老师曾这样“提示”他们为儿女的前途考虑。连状元上北大清华都如此惊险,令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对加分充满了期待。何川洋、田中这样的考生,就被父母将户口迁到了少数民族聚居地或民族乡,改动民族成分。“就算何川洋这样的优秀学生,也是难保考上状元的。他的父母看到其他人都在动手脚,肯定要想办法,给儿子加条‘保险绳’。”知情人士称,正是从何川洋父母给儿子改动民族成分的2006年起,这一做法开始“流行”。

 

    相对家长的说法,校方给出的答案截然相反。此次查出6名虚假民族考生的巴蜀中学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该校学生的父母,大多非官即商,“很有办法”。这位教师认为,改动民族成分换取加分,纯属家长们想的办法,与学校无关。

 

“状元的背后就是经济利益”

 

    另有重庆教育界人士一针见血指出:状元和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其广告效应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生源,这背后就是经济利益。“各学校都想有状元,都想提高上北大、清华的人数,这就导致了分数上激烈的竞争。”

 

    包括巴蜀、南开在内的重点中学在光荣榜上贴着的,都是近年来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考生名单,状元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甚至还有遍布学校各个角落的条幅和海报。

 

    在被号称盛产“状元”和“清华北大学生”的宣传吸引进来后,另外的为数众多的“平行班”(普通班)成为重点中学们的利益源泉。巴蜀中学今年的目标是:高中新生32个班级,其中尖子生3个班。(本报记者刘虎)

 

信息来源:2009-07-06《成都商报》
http://e.cdqss.com/html/2009-07/06/content_58441.htm

 

是否录取田中北大医学部要讨论

重庆高考状元民族成分造假 追踪

 

高考造假名单只会越捂越烂

修改民族成分获得加分在重庆不是偶然

 

  昨日晚间,针对接到的“第二例民族成分造假重庆考生田中已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否录取”的举报,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刘明利答复称,自己先前在最终弃录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时关于“若再发现民族成分弄虚作假的考生,北大一律放弃录取”的答复,可以回答所有报考北大校本部类似问题。关于报考医学部的考生,需由医学部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做出决定。北大医学部属单独招生,目前要讨论决定是否招录田中。

 

  经记者查证,田中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其高考成绩高于北大医学部录取线。但由于其被揭露正是未公布名单的重庆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之一,因此变得命运叵测。

 

  此外,记者了解到,田中是重庆市巫山县铜鼓镇龙柱街人,汉族;但其父母为其将户籍转到该县红椿土家族自治乡高炉村1组,修改民族成分为土家族。在今年6月11日重庆市纪委牵头组成高考民族成分联合调查组后,其父母与状元何川洋的父母一样,主动到县纪委和招办承认了错误,并申请取消了民族加分。

 

  据田中初中所在学校巫山中学的一位教师介绍,田中成绩优秀。这位教师同时希望田中能上北大,不被拒录。昨日,记者继续联系重庆市招办主任邱可,询问“是否公开、何时公开31名民族造假考生名单”。对方仍然不予作答。

 

信息来源:2009-07-06《成都商报》
http://e.cdqss.com/html/2009-07/06/content_58443.htm

 

新消息报:

重庆成立专门机构调查31名高考生造假情况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消息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相继被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放弃录取。“状元”为自己不诚信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除何川洋之外的其他30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调查情况如何?国内多家媒体连日来对重庆官方的处理方式提出质疑,广大网友强烈要求相关部门公布这些违规考生的名单及其父母亲工作单位。

 

    4日,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放弃对何川洋录取的决定并不是因为他民族身份造假,港校录取程序本来就与内地不同,并不会参考考生的加分因素。没有录取他是因为何川洋的面试结果并不理想,对于是否录取他,港大招生人员之间曾有过争论,最后考虑到他的英语基础没有达标,放弃了对他的录取。

 

    业内人士分析,身份造假之罪是否由何川洋承担仍存争议。按照教育部规定,今年内地高校基本上不会录取这名文科状元。目前何川洋或许可考虑联系其他自主招生的港校,寻找一条今年上大学的出路。

 

    此外,7月3日,重庆市“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名单从网上失踪,网友怀疑这是重庆市招办为了避免有“好事者”与先前公示的名单相比较,从一万多名加分考生中找到被剔除的31名少数民族成分加分存在问题的考生。5日,记者从重庆市纪委、监察局相关人士处获悉,针对其他30名涉及少数民族成分造假的考生,重庆已成立专门机构对此进行调查,之后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处理结果。

 

信息来源:2009-07-06《新消息报》
http://szb.nxnet.cn/xxxb/20090706/index.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