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考题给满分”,这就完了?
(2009-06-15 23:06:41)
标签:
教育考题考生综合能力测试《京华时报》甘肃省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媒体综合报道:
“模糊考题给满分”,这就完了?
晨雾 / 转贴
扬子晚报:
三问甘肃高考“印刷门”
近日,有家长反映甘肃高考理综第23题印刷不清晰,经核实是印刷厂设备陈旧扫描效果差造成的。6月13日,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表示,除空白卷外,第23题的3个得分点不论答案为何,均得7分(6月14日《燕赵都市报》)。
第一问:诚实者少7分,如此判卷公平否?
《红楼梦》中有一回叫做“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葫芦”者,“糊涂”也。乍一看,甘肃省高招办“除空白卷外,不论答案如何,均得7分”的评分规定不可谓不英明神武。因为试卷的错,自然没有道理算在学生头上。不过稍微分析,就知道上述评分规定,非但没能弥补试卷模糊之错,反倒在制造新的不公,甚至有“葫芦” 之嫌。
请看:模糊试卷的具体问题在于“坐标轴竖直方向的线条印刷模糊,考生无法得到所需的X方向的有关数据,直接影响到第23题(满分13分)中的7分得分”。这个判定标准首先就抹杀了“本来就会”答这道题的考生与“本来就不会”者的7分区别(要知道在高考中7分是个多大的差距)。其次,既然题中要素都缺少,那么填写了答案的考生,极有可能不过是抱着“随便填上一个答案”,抱着“不留空白”的投机取巧理念罢了,而此题空白没有作答的考生,当然可能即便试卷不模糊也未必能答对,但也同样不排除发现此题缺条件无法答题,而放弃回答错题,倒反而比胡写一气者诚实。于是诚实的后果竟是被拉下7分差距!
当然,笔者思来想去,也确实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都不给分和都给分也会抹杀“会”与“不会”的7分差别。不过,“空白不给分”的规定实在是对诚实者不公平啊!
(江苏 武洁)
第二问:只见道歉不见罚,“扫描设备”能顶罪?
如上文所言,细细想来,此事已经发生,除了大家都得7分之外,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这实在也谈不上甘肃相关部门说的“客观、公正、合理”、“对考生负责”。如果整张卷子都不清楚,于是大家都是满分,高考就不用考了吧?
或曰,你不同意一律得分,你能想个更好的办法吗?是的,我也不能。这正证明了一个真理:不是任何错误都可以挽回全部损失的。因此,我们要的是不出错。起码,今后不再出错。那么,我们如何吸取教训,追究责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可是,我们没有看到甘肃追究责任。现在虽然说是“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他们“以此为深刻教训”,并做了“道歉”,却不见谁是责任人,也不知道教训究竟是什么。一句“经核实,这是由于印刷厂扫描设备陈旧老化、扫描效果差”就把责任交代过去了,难道我们要惩罚“扫描设备”?
扫描设备问题无法解决吗?为什么不更新设备,为什么不换家印刷厂?为什么印刷之后没人检查一下?“办公室负责”就是开的责任大锅饭,请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
(江苏 殷国安)
如上文所言,像高考试卷印制这样重大、紧要的事情,何以会交给一个“扫描设备陈旧老化、扫描效果差”的印刷厂去做——偌大的甘肃省难道就找不到一个扫描设备不陈旧老化、扫描效果不差的印刷厂?在高考试卷从印刷到发放的过程中,难道就没有一个校对、审核环节,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印刷模糊问题?无疑,无论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如何,甘肃省高考组织部门都难逃渎职、玩忽职守的嫌疑,而面对这种嫌疑,显然绝不是一句“道歉”“反省”便能搪塞、敷衍过去的。
时下的中国,可谓名副其实的考试大国——层级分明的教育升学选拔考试、门类齐全的行业准入考试、数量繁多的职称晋级考试,不一而足,但与这种考试大国地位不相符的是,在考试法治——规范参与考试的各方的行为,维护基本的考试秩序、公平方面,我们还存在太多明显的欠缺、含糊。比如,迄今我们仍然没有一部基础性的《考试法》。
这种背景下,一旦出现考试违法——比如考试组织者考试组织混乱,试题出错、明显侵害考生权益,往往缺乏确切、充分的追责惩罚依据。这也就是说,甘肃出现的“高考试卷印刷模糊”,所见证的不仅是当地教育部门的失责,也是我国考试法治本身的阙如和模糊——时下包括作弊在内各种考试乱象,何以如此纷扰,根源恐怕正在于此。如果说,这一试卷印刷模糊事件,能带给我们什么更深刻的教训和启示,我想,这就是。
(湖北 张贵峰)
信息来源:2009-06-15《扬子晚报》
http://www.yangtse.com/pstx/0810sp/200906/t20090615_656632.htm
新京报:
“模糊考题给满分”,这就完了?
■ 马上评论
近日,有家长反映甘肃高考理综第23题印刷不清,经核实是印刷场设备陈旧扫描效果差造成的。6月13日,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表示,除空白卷外,23题的3个得分点不论答案为何,均得满分7分。(6月13日新华社)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开迅速地回应考生与家长的质疑,这种及时面对舆论的态度值得肯定。然而其处理结果在笔者看来,却依然让人失望。“印刷模糊考题均给满分”看似公允,实则可能隐含着模糊追责的侥幸心态。
因为从“均给满分”决定的发轫原由来看,其是作为一种对公众质疑的回应而存在。换而言之,较之高考试卷印刷模糊这样“明显的失误”,与此相关的甘肃各级部门竟然一直未曾察觉,直到考生与家长质疑才匆忙回应。回复以“印刷模糊考题均给满分”,可能更多只是出于平息舆情、安抚考生及其家长情绪的需要,并不存在行政反躬的内在意蕴所在。所以在“均给满分”成为危机公关形式的同时,它事实上也在曲线模糊问责举措迅速跟进的必要,让“均给满分”变得功利而空洞。
一路剖析下来,不难发现“均给满分”的决定,非但不能为甘肃高考试卷模糊的失误画上句号,反而更像一把加于其上的稀泥。这把稀泥使对试卷失误的不公纠偏变得含糊不清,同时也让甘肃相关部门对事故责任追究的逃避心理闪烁若现。面对试卷印刷模糊的重大过失,迅速厘清责任与追责必不可少,合理与公平的纠偏方式更必须迅速补位。
□王聃(市民)
信息来源:2009-06-15《新京报》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9/06-15/011@020304.htm
新华网:
甘肃2009高考理综23题印刷不清晰答题即算对
信息来源:2009-06-14 新华网 /
新华教育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6/14/content_11539055.htm
京华时报:
考题印刷不清全按正确给分
甘肃省招办向高考考生和家长致歉
信息来源:2009-06-14《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9-06/14/content_430923.htm
晨雾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