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共赏:
羊儿他爸:本科赴港求学:一条不归之路
晨雾 /
转贴
(哈哈!本标题只是为了赚取眼球。应该叫:本科赴港求学:一条不易回归之路)
每年8月末,都会有大约3000名内地优秀学子跨过罗湖桥,奔赴香港各高校学习。但是,在4年后,这些学子学成归来的又有几人?据说只有5%,每年也就是区区100多人。
为什么这一众学子不能或不愿回归?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回归?
首先,职业资格的问题。
目前,内地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实行职业准入制度,例如律师、医师、会计、监理、秘书、翻译、导游、……,没有职业资格证是难以顺利进入该行业的。
从2004年,内地和香港互认高等教育学历后,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随即了出现“井喷”。可是,两地之间对职业资格却没有互认。香港高校本科毕业所获得的香港工程师学会资格、英国工程师学会资格、香港持业医师资格证书、ACCA……等等,内地没有任何文件或法律条文给予正式认可。要想取得内地职业资格,还是必须要参加内地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内地的职业资格。可是,两地教材、教学的巨大差异,真有点难为人了呀。
其次,难以报考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这些科目都有很强的政治、政策内容。例如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考试结构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即使在港校就是学行政管理的,但是因为两地社会制度、教学的理念和教材有根本的不同,仅一个“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就会因法律体系的不同,让港校毕业生很难做答了。
再次,考研更尴尬。
报考内地高校的研究生,都要考公共课,其中包含公共政治课。
香港高校是不开马哲邓论,公共政治课怎么考?不考公共政治,以国际学生身份报考,可身份证又明明是内地人,能享受国际学生能够的待遇吗?
您看这身份有多尴尬啊!
还有,英语居然成了“无证驾驶”。
在香港高校的招生宣传中,“两文三语”(中文和英文,普通话、英语和粤语)是一个亮点,全英语的教学、欧美原版教材也是被反复提到的。
但是,您有“证”吗?
近年来,内地的人才招聘,考研,甚至考公务员,都要求出示英语证书(一般是四六级),这样就使得港校本科生“英雄气短”,不得不“矮”人一截了。所以,颇多港校学生求学期间跑回内地考四六级——也算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
凡此种种,使香港高校毕业的内地本科生,很难回内地就业。即便回来的,往往就业也集中在珠三角的外企、港企、民企、私企。
目前,香港高校毕业的内地本科生的数量还很少,不足使有关部门制定专门政策来进行安置,所以大多数人只好远走欧美深造了。其实,其他求学海外的本科生,也有类似的问题。
奇怪的是:到了硕士毕业、博士毕业了,港校的毕业生似乎又和其他人基本站到同一起跑线上了。——因为那时他们已经算是高级“海归”了。
又快到港校报名的时候了,我写下本文,不为评价港校短长,只是为了提醒一下家长们:报港校,一定要想好了:你到底要什么?准备好了资金和物资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心理的准备。
——香港很可能只是一个中转站,而已。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求学香港”网站的资料)
(注:在本文完成之际,看到有关港澳台医师短期执页规定的发布,虽然限期只有三年,但这毕竟是一个开始啊。)
信息来源:2009-02-09 新浪博客 羊儿他爸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7a41b0100c8k3.html
相关链接:
港校“镀金”回沪求职遭遇尴尬
晨雾点评:
关于上港校,还是上国内名校?这种讨论每年都会看到很多。人们的比较大都从学校的教学、专业、语言以及国际化环境、未来毕业生的国际化竞争能力、学费和生活费等等方面来进行评价。虽然说这个讨论题目始终是都不好说什么是正确的答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倾向于读国内名校的意见更多地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如果不考虑费用,还是读港校好于读国内名校。
羊儿他爸的这篇分析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港校的。他几乎没有对港校的教学方面好还是不好做任何分析,只是分析了港校毕业的大陆本科生为什么大都没有选择回大陆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过去也有人分析过这个问题,是把这个现象当作读港校的优势来进行解释的。其基本观点为:港校毕业生大都具备国际化竞争优势,因此他们的出路不是留在香港就业,就是到国外继续深造或发展,因此很少有人回国来发展。而在人们头脑中似乎也存在这样一个固有的概念:在香港或者国外发展的人一般都比在国内发展更加“辉煌”。
羊儿他爸的分析,则是一种“反向思维”: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港校毕业生如果回大陆发展,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或者说他们有哪方面的劣势)。对于其分析的具体内容对不对,我们还可以讨论。但是这个分析角度,可以促使我们在决定事情的时候,考虑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港校毕业生没有回大陆发展,全都是由于其国际化优势而到大陆“大材小用”了吗?我看未必。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竞争环境下,我们更加要有清醒的认识。
羊儿他爸提到的另一个现象晨雾认为也应当引起注意:读港校不过是一个中转站。读港校或读国内名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国内出类拔萃的,他们很少有本科毕业就结束教育生涯的。大多数港校大陆本科生远走欧美深造了,而国内名校的本科毕业生成功赴欧美深造的也不在少数。几年之后,这些人硕士毕业、博士毕业了,大家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了。比如说,都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港校本科的难道会比清华本科的高级吗?
总之,不论你选择港校,还是选择国内名校。按照羊儿他爸的思路去思考一下没有坏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