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高校应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

(2008-12-29 20:44:05)
标签:

高校

科研

就业

辅导员

职称评定

副厅长

李小鲁

广东

教育

分类: 晨雾原创

也谈高校应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

 

晨雾 / 文

 

    2008年12月27日广州《新快报》载文《教育厅副厅长批高校太势利》,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向众高校领导挑战,痛批高校以科研为中心,主张高校应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晨雾对李小鲁的观点表示赞同。但是李小鲁在阐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几乎全部都是为了由此证明要重视辅导员工作。给人一种感觉,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做好了,高校育人的第一功能也就做好了,高校也就做到了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晨雾对李小鲁的这种观点不敢苟同,甚至认为就像“高校以科研为中心”一样,同样是十分糊涂的观点

 

    高校应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辅导员工作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且目前这个环节确实也存在一些诸如新快报报道中的问题。据晨雾所知,高校的辅导员确实是有点像“保姆”,没有人愿意做。有些高校通过一些鼓励政策来动员年轻教师做辅导员,例如承诺做辅导员可以“保送读研”等等。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的作用主要在于传达校方的方针政策,最重要的是所管辖的学生别出事情。至于怎样育人,怎样辅助学生成才,他们下的功夫不多,也很难做到。

 

    关于李小鲁说,“其实西方比我们更重视,他们的学生工作队伍人数比我们多,素质要求比我们高”,“他在牛津大学考察时发现,学校构架中第一位的不是学术委员会或财政委员会,而是学生福利委员会,非常突出对学生的服务和培养”。这是不是事实,晨雾没有调查,不好评价。但是,西方与我们的国情不同,西方的大学连班级都没有,辅导员或者类似辅导员、班主任这类的职位肯定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却能够看到,人家在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方面做得确实不错。

 

    那么,在没有辅导员的情况下,人家是怎样育人的?这里回到了李小鲁的观点:高校不应以科研为中心,高校应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学生成才不是靠辅导员辅导出来的,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环境和体系培养出来的,其中优质的授课就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拿德国来说,在正规的大学,大学教授的首要任务是给大学生授课,也只有教授才有资格给大学生授课。教授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基础上,才去组织科研活动。而我们的大学,给本科生授课主要是讲师,甚至助教们的事情,教授的能力和精力主要体现在能否找来科研课题。找课题,说白了,就是弄钱。怨不得社会上流传:大学教授越来越象商人。一个大学教授,给学生的课讲得再好,如果找不来科研课题,也是被人瞧不起的。

 

    两年前,温家宝总理在与六位大学校长座谈的时候就指出:“高校班级人数是要少一点。”“导师和学生要经常见面,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但现在有的学生读几年书,和教授都说不上几句话。”温总理的话也在强调大学教授要亲临教学第一线,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培育学生方面来。(参考:温家宝: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人非常焦虑

 

   我国高校的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确实与高校的教学评估标准是分不开的,教育部检查学校、学校检查教师,都在以科研为中心。如新快报报道中华师公共管理学院王建军教授所说,科研成果的评比(如拿了多少科研经费、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是硬指标,一看便知,但教学是软任务,你教得再好,也很难量化评定。这就导致高校在功能定位上出现偏差。

 

    要扭转高校的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可不是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学生辅导员能够解决问题的。因此晨雾认为,李小鲁向众高校领导挑战,痛批以科研为中心的错误教育观是正确的,但提出的以培养学生辅导员为主线的解决方案却是十分片面的。

 

相关链接:新快报文章  

广东:教育厅副厅长批高校太势利
李小鲁向众高校领导挑战,痛批以科研为中心的错误教育观

 

  "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错!这是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但我们很多校长却津津乐道,甚至觉得是一种时髦!"

 

  "说校长错了,专业老师错了,很多老师和校领导会有想法。但我就是要挑战你们这些校长,挑战你们的糊涂观念!"

 

  "教育评估标准存在极大问题,教育行政部门难辞其咎。我们要自己批评自己、要反思!"

 

  "全国的大中小学都存在教育理念糊涂的问题!这话是我说的,你们照登,我会负全责!"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

 

  ■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实习生 吴少娥

 

  连日来,“广东高校辅导员也可评教授职称”的消息在各大高校掀起轩然大波,不少校领导和专业教师对此表示不理解、不认同。昨日,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就此波澜“发飙”,痛批高校五花八门的错误教育观念,指出高校不应以科研为中心,应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并由此重视辅导员工作。他还宣称:“我要向有糊涂观念的校长、校领导挑战!”

 

  痛批糊涂观念

  辅导员无学术含量?无知!

  李小鲁认为,目前高校存在四大“糊涂观念”,必须“重新洗脑”

 

1.高校应该以教学科研为中心?错!

 

  “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但我们很多校长却津津乐道,甚至觉得是一种时髦!这说明教育界对高校中心任务的理解到了多么糊涂的地步!这种观念太势利!”李小鲁说,育人是学校的第一功能,学校应该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

 

2.西方一流大学不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错!

 

  “其实西方比我们更重视,他们的学生工作队伍人数比我们多,素质要求比我们高。”李小鲁说,他在牛津大学考察时发现,学校构架中第一位的不是学术委员会或财政委员会,而是学生福利委员会,非常突出对学生的服务和培养。

 

3.辅导员的工作没有多少学术含量和科技含量?错!

 

  “这不仅是门户之见,还是对人的健康成长教育的无知!”李小鲁说,人的成长需要长期熏陶感化,这与辅导员工作的好坏,工作技巧、艺术、理念关系巨大。这表明他们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学术背景支撑。

 

4.辅导员比专业教师“低一等”?错!

 

  李小鲁说,若和老师一样,用上多少课、完成多少论文来评价辅导员则不公平。提升高校辅导员地位和作用,使之与教师“同价”,不能理解为评审标准一致,而是给辅导员和教师一样的事业发展阶梯,一样的工资增长机制,让辅导员的服务型劳动和教师的知识传授型劳动一样受到尊重。

 

  挑战高校领导

  分管啥啥成全校中心?乱来!

  李小鲁说,一些校领导因为管教学、管科研,就认为学校应该以之为中心,简直是乱来

 

  “以教学科研为学校中心的观念司空见惯,见惯不怪,说他们错误,很多老师和校领导会有想法,但我就是要挑战这些旧观念!挑战你们这些校领导!”

 

  “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只从自己部门利益去把握,就容易产生偏差。现在很多校领导就是从自己分管的工作角度去看待整个学校工作,而不是从学校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的角度来看,错误在所难免。”

 

  李小鲁对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对辅导员改革的不认同和不重视表示“愤怒”。他说,既然学校应该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任务,辅导员的岗位就非常重要。广东要推进辅导员岗位与教师“同价”,保证给高校辅导员同样的工资待遇、同样的晋升阶梯,让辅导员和老师一样,在学校中不同领域享有独特的话语权。

 

  李小鲁也自我批评。他说,上述问题的产生,与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校管理中评估、检查的标准失准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负有极大责任!”李小鲁举例,对本科教育的教学评估,学生工作标准在其中权重过轻,导致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引导学校在把科研作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专家视角

  职称评定切忌太容易

 

  教育厅副厅长痛批高校批得对不对?教育界专家、华师公共管理学院王建军教授表示,基本认同教育厅官员观点,高校辅导员确实有一定技术含量,但目做前的工作有点像保姆,支持对其进行职称评定。

 

  王建军认为,高校的三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也就是学生的成才问题,毋庸置疑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但现在国内很多高校确实理不清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关系,比较混乱。

 

  “这种现状跟我国对高校的教学评估标准是分不开的,教育部检查学校、学校检查老师,都在以科研为中心。”王建军跟李小鲁持相同观点。他说,科研成果的评比(如拿了多少科研经费、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是硬指标,一看便知,但教学是软任务,你教得再好,也很难量化评定。这就导致高校在功能定位上出现偏差。

 

  王建军指出,如果给辅导员评助教、教授等职称,一来凸显其学术含量,稳定辅导员队伍,二来可引导他们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领域,辅导员也应该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专家。

 

  王建军还说,辅导员职称评定切忌太容易,现在教授评定职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系列”,就被专业教师认为“评得太容易,没有分量”,专业教师对此颇有微词。

 

  辅导员心声

  我们对未来有了方向

 

  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可以与专业教师一样,进行职称评定,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不少高校辅导员表示,此举能让他们更安心于学生服务工作,从“保姆型”辅导员转变为“专家型”教授。

 

  广外辅导员商老师坦言,辅导员的工作“像保姆”,大多数人对自己未来发展感到困惑,要么转行政、要么转为专业老师。“如果可以评职称,我们对未来就有了方向,可以朝着教授的目标努力。”

 

  华工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李彦斌表示,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比较开阔,作为一个思想教育者,只有真正提升自己,才有资本去为学生服务。评职称就让辅导员看到方向,有个目标可以提升自己。

 

  李彦斌说,辅导员的工作很繁杂,对口单位很多,每天要处理学生大小事情,事务性工作占去很多时间。他因此建议,辅导员职称评定应有配套政策,把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合理分掉一部分。若能减少部分事务性工作更好,让他有更多时间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做一个真正的思想教育者。

 

  专业老师声音

  辅导员也可是专业导师

 

  辅导员职称评定将与教师同价,不少高校专业老师也表示支持。广外综合英语专业杜老师表示,很多辅导员是硕士毕业的,本身的专业素质较高,不少辅导员现在也兼上就业指导、思想教育课。因此,除了做专职的辅导员外,应该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专业。“辅导员以前只管学生纪律、思想道德,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多专业问题。”杜老师称,在英国就是个人导师制度,导师不仅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还可以在学术上指导。而评职称让辅导员更加有动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再局限思想工作,还可进行专业辅导。

 

信息来源:2008-12-27 广东《新快报》
http://epaper.xkb.com.cn/view.php?id=366432

 

相关链接: 

温家宝: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人非常焦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