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凭啥让“衣食父母们”吃“闭门羹”?

(2008-10-12 06:49:47)
标签:

北大

衣食父母

闭门羹

校容

闲杂人员

湖北

教育

分类: 争议话题

教育时评:

北大凭啥让“衣食父母们”吃“闭门羹”?

 

晨雾 / 转贴

 

  继奥运期间的“限客令”及目前实行的“验证放行”办法后,北大保卫部门正酝酿推出“刷卡”入校审核制,随之而来的还将考虑采取预约登记制,这意味着今后社会人员进入北大校园,须事先预约并经有关部门同意才能通行。(《北京晨报》10月8日)

 

  要说,这“刷卡进门”,咱普通百姓也并不陌生。去24小时银行ATM机取款,需要刷银行卡才能进入,这当然是出于金融安全方面的考量,完全无可厚非;至于白领职员们,每日上班刷卡才能进入公司,作为自主经营公司的考勤管理制度及安全保护策略,更是无可指摘。不过,当著名的北京大学也要推行“刷卡进门”,甚至必须先征得北大有关部门的同意和批准后才能通行时,却多少值得商榷。

 

  或许,在奥运期间,北大的“限客令”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社会人员经此一限,当然无缘再踏上北大这块学府圣地,也不会有损北大的光辉校容。北大校园因此而变得面貌一新、清静安宁,或许也是事实。于是,奥运之后,北大为了延续奥运期间的“校容盛况”,趁热打铁的将奥运期间的“限客令”固化为“刷卡进门、验证放行”的新校规,似乎也有点道理。放在大学过度入世、学术过度市场化的背景下,与社会划清界限,重塑大学象牙塔形象要说也值得提倡。

 

  不过,当北大出台“刷卡进门”校规以限制社会人员进校时,其潜意识中无疑将社会人员视作了有损其校容校貌的“闲杂人等”,甚至是威胁校园安全的不安定因素。而这其实恰恰将大学的傲慢与偏见暴露无遗。事实上,当北大口口声声要限入社会人员时,殊不知,这些受限的社会人员其实正是北京大学的衣食父母。作为一所公办大学,北京大学每年所获得的巨大财政支持,每一分每一文都来自作为纳税人的这些社会人员,“衣食父母”们来看看自己血汗钱办起的大学,怎么反而要看大学的嘴脸,甚至于还不得不吃“刷卡限入”这碗“闭门羹”呢?

 

  不难看出,公办大学其实并不仅仅属于在校大学生和大学的教职员工们,从出资人的角度来看,所有公众其实都是公办大学的主人,也都有权享有大学的资源。而大学的校园向公众开放,更是一种国际惯例。在国外,即便是私立大学,也秉承着开门办学的大学之风,很多大学甚至连围墙都没有,周围公众不仅可以随意到大学的图书馆阅览,更可以在大学校园的草坪上休憩。何以这些国外大学就不介意社会人员的闲杂身份?不去设置什么“预约”和“刷卡”举措来呢?事实上,大学之大正在与敞开心扉、开门办学的理念。在这一点上,口口声声要争创国际一流大学的北大,怎么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呢?

 

  基于上述视点,北大并不只是北大的北大,而是属于全国公众的北大,因此,北大校园有责任更有义务向公众敞开校门;公众更有进入北大校园的天然权利,这一权利无需经过任何人的同意和批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大的校门当然不能想关就关、想限就限。
  作者:吴江

 

信息来源:2008-10-10 荆楚网 / 新闻湖北 / 时政
http://focus.cnhubei.com/policy/200810/t459851.shtml

 

教育时评:

为什么“出事”的总是北大?

 

    近日,北京大学保卫部部长安国江透露,考虑到人工验证制度存在缺憾,今后北大准备推行类似地铁刷卡系统的“刷卡”入校审查制。(10月8日《京华时报》)

 

  去年,北大曾经在教学楼抽查进入者的学生证件,无证者会被劝离,同时来北大旁听课程的学生将被要求办理旁听证。以前的查证范围仅限于教学楼,现在范围延至校门口,北大方面继续扩大“战国”,只是,这种“扩张”的方式看了总让人不那么舒服。

 

  根据北大校方的说法,查证管制有利于校园安全。但以前的人工验证制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人流量过大时,存在等候排队入校的情况。二是靠人工验证很难辨别证件的真假。因此,现在干脆来个“刷卡入校”,机器验证既方便又准确,以文科见长的北大也很会利用高科技。只是我有点纳闷:清华为什么不实行这样的政策?相比较而言,清华在这方面应当更具技术优势。目前北大保卫部正在与技术部门讨论可行性,完成后将正式提交学校通过。我不知道其他高校有没有这样的“刷卡入校”制度,如果没有,北大既达到了限制“闲杂人员”入校的目的,又可以申请发明专利,真可谓“一举两得”啊!

 

  北大作为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她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无数人的神经。或者说,北大是全社会的北大,而不是北大人的北大。十一前北大召开征求意见会,相关部门人员及师生代表30多人都一致认为应该继续实行入校检查制度(7月21日北大开始实行奥运、残奥临时管制措施)。很遗憾,在这个意见征求会上,我们只是看到了北大院墙之内的人在那里自说自话,我们没有听到任何社会上的声音。这是否意味着在某些人心目中,北大只是属于北大人的私有财产,别人无权“说三道四”?别忘了,北大花的可是全国纳税人的钱。

 

  更让人无语的是北大有可能还会采取更严格的入校制度,由目前的登记来访原因“升级”到提前预约入校。有了预约,是否意味着北大可以自由选择来访者了?这样,北大是否就可以拒绝所谓的“闲杂人员”的预约,从而轻松地将他们拒之门外?如果说连参观访问一所学校还要提前预约的话,我不知道这是学校的悲哀还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我不知道北大的“验证入校”验的到底是什么证,我也不知道究竟要持什么样的证件才能顺利进校。我只知道,到北大学习或参观的人大多都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到这所神圣的学府的。况且,北大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她的开放,包容,多元……

 

  世界上的一流大学都是开放的,甚至是没有围墙的。一所高校如果选择了“自绝”于社会,她还能担当得起多大的社会责任?
  作者:李意博

 

信息来源:2008-10-09 荆楚网 / 新闻湖北 / 时政
http://focus.cnhubei.com/policy/200810/t458757.shtml

 

晨雾点评:

 

    两篇时评的观点晨雾都持赞许态度。北大应当开放,但其理由不应当如作者所说的“北京大学每年所获得的巨大财政支持,每一分每一文都来自作为纳税人的这些社会人员,“衣食父母”们来看看自己血汗钱办起的大学,怎么反而要看大学的嘴脸,甚至于还不得不吃“刷卡限入”这碗“闭门羹”呢?”。因为并不是说纳税人的钱支持的机构就一定要向纳税人开放,照这么说,所有的国有企业、国家机关都是纳税人的钱支持的,都应当对外开放,随便出入了?显然是不合理,也是不可能的。

 

    北大应当开放,用不着说明更多的理由。理由就在于它是一所大学。大学是学术交流的地方,首先要营造对外开放的气氛,不仅仅本校的师生,其他大学、研究机构,以至于社会公众到大学去参加交流,大学都应当持积极欢迎的态度。再者,北大由于历史的原因,已经不是一所普通意义上的大学了,如文章作者所说,北大是全社会的北大,而不是北大人的北大。许多来北京旅游的游客,特别是带孩子来的游客,都喜欢来北大看看,给孩子一种向往,一种目标和鼓励。如果北大将这些游客和孩子拒之门外,将是多么大的遗憾!北京的高三家长也喜欢带孩子来北大看看,游览北大美丽的景色,历史人文景观,学术氛围。不论将来孩子能不能进入这所大学,也是十分有益的。北大不应把他们拒之门外。

 

    另外,北大应当也是中国对外国际学术交流的窗口,北大人应当最了解国外知名学校的情况,大学校园对公众开放确实是一种国际惯例。人家一流大学连个围墙都没有,你这里还要“刷卡”,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