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晨雾
晨雾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462
  • 关注人气:8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自主招生 高校必陷诚信困境

(2008-07-20 23:48:35)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教育

招生高校

华中科大

考生

第一志愿

分类: 争议话题

没有自主招生 高校必陷诚信困境  
 
晨雾 / 转贴

 

  《新京报》昨日发文,对华中科技大学在招生宣传中“忽悠”学生,导致一些事先“承诺”录取的高分考生无缘被录取的行为进行了批评。笔者对其改变录取规则的建议表示赞成,但是认为高校因为在现有录取规则中占有优势从而“忽悠”考生,却难以苟同。

 

  造成高校“承诺录取”最终变为“忽悠”,陷入诚信困境的是现行高考集中录取制度。如果承诺录取线定低了,报考该校的学生会增多,由此导致最终录取线上扬,一些学生必被“忽悠”,学校的招生形势不错,但学校的招生宣传难免被认为“虚假”,引发招生学校和家长、考生的冲突;如果承诺录取线定高了,报考该校的学生会减少,由此导致最终录取线反而下降,学校在当地的招生形势不好不说,考生和家长也同样会指责,是因为被招生人员的话“吓怕了”不敢填报这所学校,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

 

  没有自主招生权,高校其实根本没有承诺录取某些考生的资格。高校在集中录取制度下的招生宣传,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进退两难。拿捏好招生宣传的尺度,对招生宣传老师来说,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事。

 

  很显然,高考集中录取规则,既制约了学校的招生,无法自主选择考生,又限制了考生的权利,无法让学校和考生双向选择。只有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才能在招生中按自己的标准选拔人才,真正兑现录取承诺,避免陷入诚信困境,而对应高校自主招生权,每个考生可以申请多所学校,同时拿到多所学校录取通知书,再从中进行选择。

  □冰启(上海 学者)
 
信息来源:2008-07-20《新京报》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8/07-20/018@075121.htm


新京报昨日文章:

华中科大何来“忽悠”考生的底气  
   
  因获悉广东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人很少,华中科技大学派人专程到顺德一中进行宣传,承诺达到一定分数线且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必录。不少学子信以为真,临时更改志愿,却被华中科大大大地“忽悠”了一把,校方在得到好生源后绝尘而去,无缘华中科大的16名考生中,高考成绩文科最低分为596分,理科最低606分。不少考生和家长觉得,孩子辛辛苦苦奋斗12年,前途不能就这样毁了!

 

  按理说,承诺即合同,何况是直接关系到考生前途命运的承诺,承诺方更当有严格履行的职责。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事实简单、是非分明的承诺,目前看来却没有一个有力的监督履行方。

 

  顺德一中的校长激动地表示,明年要封杀华中科大。但它同样改变不了这些被忽悠、被局部耽误前程的学子的命运,而且想想也不现实———杀敌一百,自伤九千,此情何以堪?

 

  更令人惊讶的是,记者辗转联系上华中科大招生办李主任,但他称非常忙,没时间解释。记者表示如果华中科大不说话,反而会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李主任说,你们报道就报道吧,我相信这个报道你们也不会轻易见报的。现在是奥运会期间,一切以维护稳定为主。(7月18日《新快报》)这样的回答,早已不是关乎诚信和践行诺言的问题,而近乎有点“我是某某我怕谁”的胆气。这种近乎无赖的言行,实在是太失名牌大学招生办主任的身份。而这样一种忽悠考生、不把考生命运当回事的底气,让人怀疑招生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能否以学生为本,教导学生言必行、行必果。

 

  像华中科大这样公开忽悠学生的恶性事件,虽属极端例子,但也暴露出现行以招生学校为主导而忽视考生利益的高校录取规则的弊端。在这个规则下,一年复一年,一届又一届,不少考生不得不面临“高考很公平,志愿如赌博”的囚徒困境。

 

  不管是以前的考前填志愿,还是现在的考后填志愿,招生过程中的分批录取政策相对来说对招生高校更有利。招生办按一定比例将第一志愿考生投给招生学校,如果学校第一志愿录满,考生第二、三志愿填报该校就完全失去意义。如果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太多,则很多高分考生被挤掉的可能性极大,甚至连投档也不可能。

 

  显然,招生高校即使第一志愿没有录取到满意的学生,在第二、三志愿里还可能有大量的好苗子。但对考生却相对不公平,只要第一志愿未被录取,其与好学校失之交臂甚至从一本直降到二本、从二本直降到三本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忽悠考生的个案,更要看到其后面现行的高校录取制度的不足。当下网络技术这么发达,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尝试在网上公开进行、同批次平行录取的办法,打破第一第二第三志愿的界限,允许考生同时收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真正实现以考生为本位,实现考生与高校的平等双向选择。

  □童大焕(北京 媒体从业者)
 

信息来源:2008-07-19《新京报》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8/07-19/018@075458.htm

 

事件的前期和后续报道:

2008-07-21 南方都市报:《顺德教育局:“一中也是受害者”》

2008-07-21 长江日报:《华中科大:未曾作过承诺

2008-07-20 新京报:没有自主招生 高校必陷诚信困境 
2008-07-18 新快报:华科大承诺必招却食言 

 

晨雾点评:

 

    冰启(上海学者)所说高校的自主招生录取规则,并不是目前某些高校少量比例的降20-30分的录取规则。而是一种与当前高考集中录取完全不同的录取规则,在这种规则下,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完全自主地去录取考生;而考生也可以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再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高招办将不能进行任何限制。很显然,这种录取规则与目前我国实行的规则相距甚远,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实行。还有一个十分致命的问题就是,在当前中国的环境下,是否能够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