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高招复读教育外甥女《北京青年报》于奉先马尾 |
分类: 高考心理和方法 |
北京青年报的三篇文章:
高考过后
晨雾 / 转贴
◎樊树林
高考结束了,在2008年这个粽香弥漫、艾草微熏的端午节下午。
作为高考工作人员的我,带着一丝疲倦缓缓走出考点大门。门口那条像鸿沟一样无情阻隔家长脚步的隔离带已被取消;两天间,酷暑之下那一双双焦急而又企盼的眼睛也不见了,一切都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的结束铃声回到了高考前。已是下午将近6点,阳光依旧妩媚而热烈。
“丽,考完了,快说今晚想去哪里吃饭?爹妈让你放松一下……”人行道上,走着一家三口。男子大概有40多岁了,胳膊下夹着一个公文包,他回头讨好似的对后面的梳着马尾的女孩说。
“爸爸,我今天实在是哪里也不想去,我太累了,就想抱着床睡上两天……”女孩一边摇着手中的半瓶雪碧,一边说,一条马尾黑云一样左右闪动着,厚厚的镜片下,眼神略显忧郁与迷茫。
“丽,这次如果考不好,我们明年可以再复读,爹妈支持……”女人说着,从前面父亲的公文包里抽出几张花花绿绿的宣传资料,“你看,刚才你在考试时,我就咨询了。”“看你妈的这张乌鸦嘴,别这么扫兴,我女儿是最优秀的,绝对是一举定乾坤!”父亲转过身子瞪着母亲,嚷道。
“妈,你真是的,我可决不复读!”女孩坚定地说。
我没有参加过高考,孩子还年幼,真的无法体会那些十年寒窗苦、今朝亮一剑的学生此时的心情,也无法丈量出考场外父母徘徊再徘徊的脚步的含义,无法揣测他们茫乱纷繁的心情……
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给参加高考的外甥女打了电话。说起来,外甥女是我们姐弟几个孩子中最优秀的,考前在市里的重点高中读书。她今年参加高考,对我们几个家庭来说,可谓意义非凡。说白了,就是想让她给弟弟妹妹起到引领作用。
电话打了三次,终于接通了。
电话里,外甥女告诉我她的心理很正常,没有感到紧张和压抑。我这才舒了一口气,我问她准备报考什么学校。外甥女说想报考郑州大学,还是一本。不过,一切都得等到估过分以后再定。
“我是真的很害怕,明天去学校看答案估分……”正说着,她显得紧张起来。我问她原因:既然仗都打过了,还怕清理战场吗?
“舅舅,你不知道,看答案时,错一道题,就是‘扑’地在身上捅一刀,错两道题,就是再补上一刀,直到捅得我血肉模糊、体无完肤……”我无言以对。
高考真是一种残忍,尽管高校一直在扩招,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想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金榜题名”的狂喜,“名落孙山”的落寞,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高考过了,但真正的考试并没有结束,也许才刚刚开始。
我只能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如愿以偿,拿到自己梦想的入学通知书!特别是我的外甥女!
信息来源:2008-06-11《北京青年报》
http://www.ynet.com/view.jsp?oid=40962132
别把复读当成人生的一次赌博
◎记者手记◎
去年,某重点中学学生阿信(化名)文科考了616分,但成绩出众的他却黯然“落榜了”,因为北京大学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是621。于是,他又走进了一所复读班,准备一搏自己的“北大梦”。
“对于像我这样的学生来说,高考复读就是一种赌博。”文文静静的阿信说,“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梦想,我说服了父母再给我一次机会,哪怕可能赌博输了的机会。我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阿信的父母告诉记者,不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专业,直接影响着孩子后半生的幸福生活,“尽管复读一年很辛苦,也需要家庭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经济代价,但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就业和生活,我们觉得值。”
北京一位知名中学毕业班班主任透露,在她的班上,只愿意上北大、清华、人大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我觉得,高考对于他们就是考北大、清华等为数不多的几所名牌大学,其中的压力和动力几乎和20多年前我们考大学的心态一样———都是在一座独木桥上颤悠着、争取着。”
写到这里,耳畔回响起一个父亲的声音:“你听爸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我也想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康健的一句话:“有些家长总以为,分数最高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其实,适合孩子发展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北京青年报:邓兴军
信息来源:2008-06-12《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40976688
是否上高『四三』思而而后行
虽然高考录取分数线6月23日才公布,但已经拿到高考试题答案的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估分之后,就已经为“升学还是复读”开始烦恼起来。对于那些一心想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生和家长,教育专家诚恳地指出:“复读并不是救命的稻草”,对于今年这批高中毕业生来讲,因为后年实行新高考方案,明年如果再出意外,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高考刚结束,不少考生与家长陷入复读烦恼
从6月10日拿到高考试题答案之后的半天时间里,于奉先就和儿子较上了劲。“我们对照着答案一道题一道题回忆,最后估算出的成绩在510分左右。”于奉先不耐烦地说,“按照昨天报纸上估算出来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本科一批院校根本没有希望。”
看着父亲失望的脸,于奉先的儿子却不太在乎。“其实,我觉得我已经尽力了。”儿子说,“我对民族音乐非常感兴趣,而且我也想将来从事这方面工作,所以,按照我的成绩,考上我喜欢的专业没有问题。”
在于奉先的心里,他更希望儿子能上个名校,而不是儿子现在满足的上个二流学校的满意专业。“我想让他再复读一年。”于奉先说,“可是他从报志愿那时起,就跟我死顶说,坚决不复读。”
在儿子“升学还是复读”这个问题上,于奉先的爱人也不知道该支持谁。“他爸说的有道理,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下,名校毕业生更有就业优势,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就比别的大学毕业的学生好找工作。”她说,“儿子的想法也有道理,只有知道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了,这个大学才会上的有目的、有动力。”
这样的烦恼在许多有高考生的家庭里正在上演。因为,今年选择复读还有着更大的风险:从去年开始本市高中实行新课改,教材、考题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如果明年高考再出现意外,后年再复读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四类考生不宜复读,八成高分复读生成绩不能提高
在目前社会,许多人仍然认为“上大学就能改变命运”。因此,上的大学不同,也就意味着将来的命运迥异。于是,在许多人的意识里,一定要选择一个心仪的大学去上,仿佛只有这样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通畅。
“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复读,也就是说复读是有条件的,家长和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做出判断。”市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建议,复读的学生和家长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明年高考人数的因素是不是对复读有利。第二,考虑今年的学习状况和明年的考试状况是不是一致的。第三,明年一年家长和学生的心态能否处理好。根据本市多所知名高考复读学校的调研显示,有四类考生不宜复读,分别为心理素质不佳型、分数过低或过高型、发挥不稳定型、被逼无奈型。
教育专家指出,心理素质不佳型的考生尤其不宜复读。在今年的高考中,在北京七中参加考试的一名男生,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而突发心脏病。“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进考场了,每次都能考600分,可是他还嫌不好。”考生的母亲流着眼泪说,“孩子就想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但是,这名因紧张已经四肢都不听使唤的考生,最终却被送到急救中心抢救,遗憾地提前结束了自己的高考。
家长为实现个人“意愿”而强迫孩子选择复读的,复读一年的效果将非常差。教育专家指出,这些听从家长的决定才继续读“高四”的学生,自己本身并没有太多动力,或者开始阶段还有热情,越往后越没冲劲,甚至造成个别学生因想不开而走上绝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高分考生,最好不要选择复读这条路。市教育学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温方对2000余名分数较高的高考复读生做的调查显示,其中80%的学生复读后成绩都不能提高,有些反而“跌”得很惨。来自知情人士的消息说,高分复读班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并不多,最多的一个班比例不足10%,而有的高分复读班考生的“清华、北大”梦全部破灭。“有三类学生可以考虑复读。”多所复读学校校长说,“本身成绩很好,在考试中偶然失手的学生;自身很有潜力,但在总复习时一直没有进入状态,临考前才后悔的学生;由于原高中学校高三老师经验不足,没有给予正确指导而导致备考方向错误、成绩不佳的学生。”
信息来源:2008-06-12《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40976691
晨雾点评:
天使云儿720(2008-06-11 21:12:14)
晨雾加油,我们又见面了,记得07年高考我们好多家长都希望你能多出关于高考的文章和消息,我们这些家长就是在你的博客里共同度过了艰难的时光。谢谢晨雾今年又来指导当今的考生家长。
晨雾(2008-06-11 23:58:10)
天使云儿720:
你好。谢谢你在一年之后的今天又来看我。
你的情况我记得十分清楚,去年7月12日,在我的平台上,北邮是大家讨论的一个焦点。是你在2007-07-12 12:14:23率先报告了比较准确的消息:“北邮本校的录取线是611分,国际学院是604分。我的孩子因为没报国际,小儿618分。所以落榜了”。这个消息给大家一个较大的震动,高于录取分数线7分并服从调剂,结果还落榜。
我今年常常以此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来提示08家长当心高分退档风险。
欢迎您今年来帮助08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