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的心态
晨雾 / 文
【晨雾按语】《家长和孩子的心态》是晨雾2007年5月23日写的一篇文章。在一年后的今天晨雾把这篇文章重新发表,希望能对考生填报志愿之后,高考之前家长的心态调整起到帮助的作用。晨雾文章后面同时把部分07家长当时的评论转贴给大家参考。
自打春节过后,随着高考咨询高潮的到来,家长们首先是应对着来自媒体、网络、广播、电视、高校开放日等铺天盖地的高招信息,还没来得及消化,孩子们的一模、二模考试接肘而来。穿插其间的就是志愿填报
–
对家长最严峻的考试(有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一说)。5月17日24时终于尘埃落定,忙碌过后的家长们似乎一时还适应不了,高考前最后20天好像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晨雾认为,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心态和孩子的心态了,而家长的心态又常常影响到孩子的心态。这是最终取胜的关键。如果说前一段时间某些不良心态容易被忙碌的事物所掩盖,那么稍微闲一点的时候反而显得更加突出。学校在这个时候放假也是让学生自己梳理一下知识,同时调整心态,目的是为考试时能正常发挥出水平。作为家长在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将不再是在学习方面督促学生了,而是怎样快乐平稳地度过这考前最后的日子,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孩子别太在意!
下面是一位叫老净的家长日前发出的两篇博文:
有点慌有点烦
2007-05-20 13:52:37
早晨5:30被女儿出去晨跑引起的动静惊醒,翻翻身,本想来个“回笼觉”却怎么也进入不了睡眠状态,满脑子胡思乱想,更是越发地清醒,索性起身赶早市买菜去了。
早市上遇到女儿幼儿园时小朋友D的妈妈,她很关心地询问了女儿的状况,分手时安慰我说“别担心,YZ是个好孩子,没问题的,等你好消息喽!”
早市上看着满眼的蔬菜、瓜果却犹豫着不知该买点什么,突然想起周大夫的饮食建议,又考虑到女儿的口味,盘算一番很快采买好,兴冲冲地就回家了。
回家晒上被子,泡上下季的被罩,又赶紧做卫生、洗衣服,紧张地忙乎着,突然想起昨晚谦哥嘱咐我要加强身体锻炼的事,无奈的笑起来,我这比健身房的运动量不会小吧,不过心里还是很向往女儿考后母女二人一同去健身的美事,再等等吧!
临近中午准备做鱼,却怎么也找不到鱼了,女儿闻讯也帮我找,花花绿绿的塑料袋都翻遍了仍不见鱼的踪影,“妈妈会不会忘在市场上了?”女儿提醒我,我立马更衣下楼奔赴早市,一路上不停地回忆着、自责着:怎么会是这样?我这脑子是怎么了?我都去了哪?
风风火火赶到早市时已经接近散市了,询问了几个可能的摊位,都是回答没看见,想想打算好的食谱,不甘心这样回家,又花了30元买了平鱼,无奈地回家了。大钊见我沉着脸,赶紧说“不就40快钱鱼吗,行了,谁吃不是吃啊。”正没处撒火呢,“大傻子!”气得我冲他一声大喊。
最近一段时间心里有点心浮气燥,感觉很恍惚,说话的语气不可控制的高了八度,对女儿也不像前一段那么理解、那么宽容、那么忍耐了,虽然知道现在是女儿的关键时刻,尽量避免发生冲突,可就是身不由己,常常是看着自己挑起的事端给女儿带来的伤害,更是后悔不已、深感自责。
我这是怎么了?我也患上了“考前综合症”?女儿说:“咱家考生没得‘考前综合症’,家长得了,呵呵,新鲜事”,大钊说:“别赶时髦了,我看你是没病找病”。
唉,一声叹息!
有点慌有点烦(2)2007-05-22 09:36:02
早晚较大的温差使女儿患上小感冒,按照以往的经验给她服了清温解毒片及双黄莲口服液,感觉不是很见效,不敢耽误。昨天掐好放学的时间给她发了短信,约定在家附近的中医门诊看病。
晚诊值班的是一位主任医师,当得知患者是位即将高考的学生时,“望、闻、问、切”时的神情更是谨慎、仔细、耐心,本是常见的“外感风寒”,可医生写处方时还是慎之又慎,考虑的非常周到,还反复叮嘱我注意煎药的火候及时间。见医生这么负责,我又不失时机地请教了女儿睡眠多梦及饮食方面存在的疑惑,在等待取药的空儿,女儿小声地说:“妈妈你自己都没感觉到,你刚才向医生询问时的表情太焦虑、太心急了。”
嗯,想想好像是有点,不由自主地带出来了。
上面的两篇文章中,关于“女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但是看得出“女儿”的心态很好。而“母亲”的心态却存在问题,有点心浮气燥,坐立不安。按说女儿从小长这么大,感冒应当得了不下百次了,大概从来没有这次这样焦虑过,不由自主带到了脸上,自己还一点没有察觉。
这位家长的问题就是对孩子太在意。
本人开博之初2006年9月1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良好的心态》,提到了一位朝阳区2004初三考生kiwi11115同学中考成绩536分,与四中的录取分数537只有一分之差与四中擦肩而过,进入了第二志愿师大二附中。但是他的心态在中考前后都非常好。这样乐观的学生考试就比较容易发挥出良好水平来。
这位学生的优点就是对于考试、考试结果都没有太在意(但并不是不重视)。
我们的家长们,在这最后几天,能不能让家里就像没有高三考生一样,正常地生活、学习、起居娱乐?
晨雾在评论中与部分07家长的交流:
莲子(2007-05-23 21:15:34)
“我们的家长们,在这最后几天,能不能让家里就像没有高三考生一样,正常地生活、学习、起居娱乐?”
我会。不光是正常,还要更多快乐美好。
儿在西城理(2007-05-24
08:54:31)
能考大学是一种福气,我家考生一再申明高考时别送我,别接我。我家一切照旧。
午后红茶(2007-05-24
09:14:18)
“能不能让家里就像没有高三考生一样,正常地生活、学习、起居娱乐?”
红茶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借鉴临床心理学的做法:首先要从内心接受高考的事实,平和面对紧张的客观存在,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非常清楚此时此刻每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考验,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关爱。如果家庭气氛一向和谐,温馨,在这个非常时期,就不难做到更轻松,更亲密。如果家庭气氛一向沉闷,冷漠,夫妻双方久违的相互体谅和对孩子的关怀,会让孩子倍感幸福,士气大增。共同面对重大事件,患难与共,风雨同舟,正是改善家庭成员关系的好机会。全家人的相亲相爱和相互理解,才是缓解焦虑的良方。红茶也赞同紫砂先生的观点,最好保持与原来一致的生活状态。但需要家长内功浑厚,非常人所能。内心活动比较常见的情形是一阵紧张,一阵平和,是一个不断从焦虑到平和,又从平和到焦虑的交替过程。尽量缩短焦虑过程,延长平和过程,是常人比较容易做到的。红茶一己之见,姑妄听之。^-^*!
贪玩儿(2007-05-24
09:15:18)
为娘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让儿子每天22:00前睡觉
关心数日了,只有昨天在22:00前睡了,可惜又太早了,刚过20:00屋里就息灯拔蜡了:-)
今晨不到6点起床,6点一过精神抖擞的去学校,比昨天睡眼惺忪的强多了!
我们家最近特开心,没觉得家中有考生,也没有高考的味道,饭菜依然是老妈煮,也没有特意为考生准备特别的营养。只是吃饭时让儿子少吃肉,多吃菜。
我不太理解:为何家长会比考生紧张?
妙娃妈(2007-05-24
10:25:33)
看着儿子一次比一次高的成绩,我没有焦虑,儿子也不焦虑。我们家统称他为“我叫不紧张”,因为我给他报的志愿有点低。也许以后有遗憾,但我们已经接受这个志愿,谁让他后期上的这么快。
莲子(2007-05-24
10:47:35)
看来,咱们这些朋友都修炼得不错,连贪玩儿娘都不紧张了,祝贺!首先是春来、晨雾、红茶这几位博主的功劳,让大家有心理准备,在过来人指导下提前进行心理调节,所以大家都变成了“我不紧张”。
我理解晨雾的意思,保持正常是指心态上,生活作息上吗,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
另外,晨雾所评点的莲子对一位考生话中的矛盾,确实是有的,所以后来又加了一段话,现在想这些事情没有用,全心全意用在备考上。您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
妙娃妈(2007-05-24
11:07:59)
顶!莲子说的有理,现在想什么都没用,全心全意备考。好羡慕已经放假在家复习的考生,我儿子要在学校上两周自习,郁闷他的中午饭,为娘的无能为力了。
晨雾(2007-05-24
14:05:49)
看来真不错,大家心态都很好。
红茶说的也对,其实我们是在从不同角度说同一个问题。就是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就像紫砂先生描述其格格考前的情况一样。
“让家里就像没有高三考生一样”,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其实是做不到的。就拿高考那天是否需要家长送到考场来说吧,这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看看孩子什么意见。举两个例子:
一位06考生家住公主坟附近,考场在丽泽桥附近考生的学校。平时考生上学都是骑自行车。高考时考生家长希望开车送孩子,孩子坚决不肯,要求自己照旧骑车去学校。结果家长“同意”了孩子的意见。孩子骑车出发之后,家长开车在后面远远地跟着,直到看见孩子走进学校门才自己去上班。到班上发现三位家有考生的同事都请假了。成绩下来之后,这个孩子分数比一模提高了整整100分,考虑了06年分数“贬值”因素,折去一半也还剩50也算不错呢。
还有一位06考生家住六里桥,考场在四中平时住校。高考时也是家长要求开车送,孩子说乘公交或骑车,家长确实不放心,因为路线确实不太顺并且有点远。协商结果是家长开车,后备箱带上一辆自行车,万一堵车孩子立刻下车骑自行车去考场。这个平时班级排名10左右的孩子最终高考成绩超过前面5个同学被清华录取。
这两个不同的例子家长都没有做到“像没有高三考生一样”,但是我们既看出了家长的额外重视,也看出家长顺其自然处理问题的态度。比如说你平时都是开车送孩子上学,这个时候当然也没有必要例外。平时都是孩子自己乘公交车上学,高考这两天开车送一送,或者陪孩子打车也不过分,只要孩子自己愿意。还有是否需要在考场附近酒店开个房间休息一下,都是可以商量的。
但是我觉得家长为孩子请两天可以理解,在考场门口死等两三个小时确实无此必要。
(注:举的两个例子并不是想证明考试成绩与去考场的方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午后红茶(2007-05-24
20:50:15)
"注:举的两个例子并不是想证明考试成绩与去考场的方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红妞妞的学校把所有考务工作都承担了,家长只需在考试结束后,接妞妞回家就ok了。看了您的留言,红茶还真考虑是否也要到场助考呢。^-^*!
牛牛(2007-05-24
22:34:42)
呵呵,我们家反着,孩子说她不理我
我就好了。
晨雾(2007-05-25
12:17:14)
晨雾举了两个例子,是想说明“顺其自然”。但是两个例子恰好都是结果孩子考得不错,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当然不排除在送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孩子关系和谐有利于孩子心态稳定的正面作用,但绝不是起着主要作用的因果关系。晨雾怕发生误导,加了一个“注”。但是看了红茶的话,晨雾觉得是否有必要改一下这个“注”:
(注:举的两个例子并不是想证明考试成绩与去考场的方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改为:
(注:举的两个例子并不证明考试成绩与去考场的方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红茶有没有必要去助考还是应当揣摩一下孩子的心理。
如果你在那里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就别去(因为孩子也惦记着妈妈在外面,比如说下雨了呢?妈妈带伞了吗?)。
如果孩子十分希望一出考场就看到妈妈,那你就去。孩子进去前跟孩子说,妈妈到旁边逛逛商店(或者,妈妈到附近一个朋友家聊聊天之类),到时间再到门口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