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高招教育录取情况录取分数线招生高校 |
分类: 高校-专业-志愿-就业 |
知己知彼
依体寻衣
晨雾 / 转贴
----作者:铁 铮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正在进行。在报考志愿时,我的建议是,知己知彼,依体寻衣。
先说说知己。知己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准确的估计和评价,这是填报志愿的基础。一般来说主要依据自己在班里、在学校、在区里和市里排名的情况。既不要过于理想化,不顾个人实际一味地追求名校,非哪个地方的学校不上;也不要过于自卑,逮着个学校就填。二是要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以及未来的打算有个基本的判断和设想。这关系到入学后潜力的发挥和可持续学习和发展。在同等情况下,可以尽量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那些便于发挥自己特长和优势的专业,但也不要过分强调自己所谓的爱好,只瞄着一两个学校的一两个专业,以免这一两所学校未能录取而失去录取机会。
接着说说知彼。知彼指的是对招生高校和招生专业的必要了解。一是对其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专业发展方向较深入的了解。不能望文生义,不能想当然地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二是对拟报专业、拟报学校的录取情况有较准确的把握。对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否录取二志愿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注意的是,过去的录取情况只是一个大致参考,因为可能会有“大小年”的情况;再就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过去“火”的专业会不会“冷”了,过去的“冷门”现在会不会“热”了,都需要有分析和判断。
再说说依体寻衣。报考志愿的最佳境界是自己的分数恰好能够被所报的学校和专业录取。分数不够,考不上;高出录取分数线太多,则又有些吃亏。也就是说,最佳的做法是前面论述过的知己知彼的有机结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寻找自己的分数所能考入的学校和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提前填报志愿还要对考生考试的情况有所预测。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好、成绩较稳定的考生,报考时可以自信一点儿;那些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怯场情况的考生,则需要稍微保守一点儿。
填报志愿虽然很重要,但也不是决定一切的。目前许多学校入学一年后都可以选专业,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辅修、考研等形式改变专业。所以,对志愿的选择既要谨慎从事,但也没必要过分焦虑,尤其不要干扰正常的备考。
报考什么学校、哪个专业,家长有参谋、顾问、服务的责任,但不要代替孩子选择。如果两者的意见不一致,甚至相反,家长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最后的主意还是要由孩子自己定。切不可因此造成对立,激化矛盾,更不要因此造成孩子逆反。
信息来源:2008-05-14《北京考试报》
http://www.bjkaoshi.com.cn/shouye-detailinfo.aspx?privateid=14375&url=/index.aspx&parent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