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加分何时不再曝丑闻

(2008-04-12 21:09:51)
标签:

教育

丑闻

高考

民院

卫金桂

分类: 争议话题
卫金桂 / 原创
高考加分何时不再曝丑闻 
 
晨雾 / 转贴
  
080412-1.jpg  
竹筒豆子  卫金桂专栏
 
    高考渐近,高考加分的话题又成了众议的热点。高考加分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我就曾亲身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第一步是参考资格赛,名额远少于现各学校正式录取人数,有些乡下中学只有几名。我是藏族自治县的汉族考生,资格赛阶段少数民族要加30分,许多汉族同学被挤出圈外;正式录取阶段,中央民院、西北民院、西北第二民院以及许多大学的民族班都有招生指标投放到县里,少数民族考生只要通过预选基本能上,因成绩太差的已被过滤。故是否少数民族成了能否上大学的关键。

 

    别处人听不懂的“入族”一词在我们那里颇为流行。有些同学说他们村全体汉族都入某族了,“入族”后一般都能低分上大学。而像我这样没办法或是不愿改变民族属性的学生,虽然高出少数民族同学本科线145分,可连中专都没上成,只好补习了一年。对比之下,“入族”后的同学即使比我低70分,也能进中央民族大学预科。

 

    对少数民族实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适当照顾,本义也是为了体现一种公平。只是,正如我的经历所显示的,一个善意的政策如果被钻了空子,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不公。如今事过多年,旧弊未能彻底革除,不公平竞争形式反而日多,且愈演愈烈。

 

    近听高三学生家长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孩子有无加分,没有的着急,另一些人说正给弄。怎么个弄法谁也不便多问。又见《高考金刊》编辑部一篇文字:《高考加分,动了谁的奶酪》,着实让人心跳。搜罗高考加分信息:《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个近50人的班级,能加20分的有20多人;2006年,湖南高考体育加分曝丑闻,众多“二级运动员”测试未达标;延安对独生女降分录取;个别地方规定支边干部、教师、医生等的子女可享受加分;还有黑龙江,居然规定省级优秀专家、博士子女可加分。

 

    如此五花八门的加分规定,显见是各地为提高升学率,或为某些特权人士子女营私舞弊而作出。诚然,世上不存在绝对公平,如教育部规定“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予以加分就有很大作弊空间,但这即使不合理,还起码是条规则,且教育部规定大都说得过去,如军人、烈士是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人;少数民族就该照顾;国际大赛和发明者或许更有创新潜质,等等。惟那么多违背教育公正和教育部规定的土政策能大行其道,日益延伸教育部加分政策的范围,且多年来不仅不能得到遏止,反愈演愈烈,说明教育部对地方政策执行的监管缺失已不可小觑。

 

    在高考这样一个几乎是惟一的弱势群体较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环节,容忍如此多公然的政策性舞弊,是对受教育平等权的践踏。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临近,希望有关部门当拿出切实举措,令考生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保护,而不是让公众无奈面对一出又一出的加分丑闻,甚至裹挟其中,催生更多的丑闻。

  (作者:卫金桂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

 

信息来源:2008-04-11 深圳《晶报》
http://jb.sznews.com/html/2008-04/11/content_128380.htm

 

晨雾点评:

 

   本文作者也是一名北京08家长。她也经常访问晨雾平台并给我们一些十分有价值的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