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愿填报:正确把握各种关系

(2008-04-06 13:29:01)
标签:

高考

高招

热门专业

电子信息产业

品牌专业

考生

发达地区

教育

分类: 高校-专业-志愿-就业
志愿填报:正确把握各种关系

 

晨雾 / 转贴

 

  是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是首选专业还是首选学校,历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由于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笔者从大众的角度,从大多数人适宜的角度,提出了正确处理学校与专业的关系、首选专业的观点。

 

  一所好的大学比好的专业更有价值。大学是素质教育的领域,因此大学风气和文化的熏陶比知识的灌输更重要,一所大学文化和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这种无形的文化对素质影响不是多读几本书、多学多少东西可以相提并论的,其实也正是这种无形的文化和熏陶力,才真正地成就了大学的内在品质和真正意义。

 

  同时,名牌大学学风正、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资金充足或是办学资金有保证,决定了其今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较强,所以,如果在好大学和好专业的选择中出现了矛盾,建议考生不要犹豫,选择一所好的大学绝对没错。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品牌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甚至一些普通大学的强势专业、品牌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不仅可以跟重点大学的相同专业媲美,甚至比之更好、更强。

 

  如果考生在高考总成绩上,难以报考重点名牌大学,则可以适当将学校下降一二个档次,从而选择自己喜爱的或感兴趣的专业。

 

  客观看待冷热门专业

 

  虽然说专业的“热门”与“冷门”的形成归根到底是报考人数的多少决定的,但它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许许多多的人都去争报热门专业,说他们全都是盲目跟风、赶潮流是不客观的。一般说来,热门专业不仅有利于就业,而且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对自己的职业、人生都有益处。

 

  虽然对专业的热门与冷门没有严格的定义,但说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经常变化的,几乎一年一个变,是不符合事实的。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电子信息产业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已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家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知识密集型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与此相关联的一些专业的“热”,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热门专业在热了许多年后供需达到不平衡,就会有所变化。

 

  把握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

 

  各高校的招生专业及人数反映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招生计划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志愿是考生志向和兴趣的反映。虽然个人的志向、兴趣、爱好是考生选择志愿的主要依据,但在考虑个人需要时,不能不兼顾国家的需要。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了解国家确定的作为加快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领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的精神,抓住当前要优先支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方向,自主地选择个人喜爱的院校和专业。

 

  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院校与欠发达地区院校的关系

 

  考生自身竞争力足以支撑考生报考京、沪、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的热门专业时,应当毫不犹豫地加以选择,自身竞争力不足以支撑考生报考京、沪、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的热门专业,而能够支撑报考经济欠发达地区名牌院校的热门专业时,笔者赞同到欠发达地区去。

 

  经济欠发达地区条件可能差一些,环境艰苦一些,但年轻人为求学成才吃点苦是值得的。欠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之所以称为名牌,是因为其教学水平和教学环境、师资力量都与一般院校有所不同,办学也是富有特色的。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由过去国家统包统分配转变为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办法,所以只要是符合国家新时期发展所需要的热门专业人才,哪里都是急需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作者张艺执)

 

信息来源:2008-04-02《中国教育报》第7版
http://www.jyb.com.cn/cm/jycm/beijing/zgjyb/7b/t20080402_152394.htm

 

另一篇: 

志愿填报不能只看牌子凭运气

 

  近几年来,填报高考志愿时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成绩好的考生往往只看重学校的牌子,而忽视了对专业的选择;中等成绩的考生志愿填报碰运气,学什么也无所谓,导致一些考生进了大学后,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要求转专业或退学复读,在求学的道路上走了不必要的弯路,增加了教育成本,其教训是深刻的。

 

  专业与就业相联系。高考志愿选报什么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选择了未来的职业。而报什么学校,不一定就能做什么。比如报政法院校,不等于说毕业后就是从事政法工作;报考工科院校,不等于说将来都是进工厂。因为大学有多种类型,既有综合大学,又有理工院校、农业院校、师范院校、外语院校等不同类型。而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又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门类。因此,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既要考虑学校更要选报好专业。

 

  考生填报志愿,如何选报专业呢?

 

  一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般而言,凡是在某个专业有成就的人,都是喜爱这个专业的。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学起来兴趣更浓,发展潜力更大,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一定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据对北京高校学生进行的一项较大规模的调查显示:重点大学中有不少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一般大学中比例更高。这表明这些学生在当年填报志愿时,忽视了专业选择。这也是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应当引以为戒的。

 

  二要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选报专业,必须考虑就业。高校各专业的就业,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当这个专业供不应求时,毕业生比较容易就业;当这个专业供大于求时,毕业生就业就困难。

 

  为此,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需要认真了解所要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同时,还应认真研究所报专业的需求变化。比如前几年财经类专业供大于求,毕业生不大好就业,而近年来这几类人才需求量增大,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法律专业一直很热,而随着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增多,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就很不乐观了。农林、水电、石油、地矿等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艰苦行业的专业,现在从毕业生就业来看却非常抢手。

 

  三要权衡自身的水平。考生填报志愿应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使自己所填志愿有针对性,录取时才有可能如愿以偿。尤其要选准填好第一志愿。从各地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志愿录取率最高,许多学校第一志愿上线人数远远大于招生人数。要做到这点,考生需衡量自己的实力,把握好定位,在认真分析估计高考成绩的基础上选好学校,选好专业。

 

  四要熟悉录取程序。由于今年一些地方将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办法,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能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少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拟报学校前3年所在省市的调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使考生志愿填报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考生对拟报高校录取事宜仔细了解。比如某考生所在区县每年被北大、清华、人大录取20人。一般说来考试成绩排名区县前20名的才有希望。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是不相同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应考虑到这个因素。若高考成绩很理想,可以报一流的学校和专业;若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宁可填报牌子虽不是很响亮,但专业却很强、师资力量很雄厚的院校。总之,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不能只看学校名气大小,而忽视专业的选择,更不能凭运气乱报学校,学什么专业要认真考虑。

■重庆市江津二中 李定超


信息来源:2008-04-02《中国教育报》第6版
http://www.jyb.com.cn/cm/jycm/beijing/zgjyb/6b/t20080402_15238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