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者炮轰:高考鼓励学生说谎?

(2007-11-08 20:17:44)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教育杂谈

高考

素质教育

差生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学者炮轰:高考鼓励学生说谎?
 
晨雾 / 转贴 
 

  重庆师范大学学者张育仁最近在西南大学“雨僧讲坛”开讲“杂文家眼中的素质教育”,以其尖利的批评引起学界关注。昨日,他向记者详述了自己的观点:“当前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区,比如‘鼓励’人说假话、缺乏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对人格的尊重。”

 

  误区一:助养虚伪习惯 

 

  素质教育有很多层面的含义。有着杂文家身份的张育仁强调,“首先应该是让受教育对象‘成人’———成为能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成才。”

 

  他认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恰恰在这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高考作文,“有时就是很荒唐的,明显鼓励人说假话”。

 

  “有一年的题目是‘诚信’:背负‘金钱’、‘幸福’、‘快乐’以及‘诚信’等包裹渡河的年轻人在河中心面临选择,丢掉哪一样?”张育仁说,聪明的考生们自然投考官所好,无一例外地将“诚信”留了下来———但谁又真的愿意舍弃幸福和快乐?”

 

  张育仁说,诚信当然是必要的,但这个作文题过于机械地捍卫“无条件的诚信”,从而“鼓励”了受教育者说违心话、进而习惯于将虚伪当作一种常态,“这其实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讽刺。”

 

  误区2:反素质的教育

 

  在张育仁看来,不尊重受教育者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另一个误区。他举例说,“杭州某学校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来考学生:你和妈妈同处险境,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怎样选择?”

 

  被测试的学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选择让自己活下来,“因为妈妈毕竟已经在这个世界呆了许多年,而我才刚刚开始呢。”结果这部分学生被老师们认为“思想道德品质有问题”。

 

  张育仁认为,“教育者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将生命划分了等级的。但事实上,生命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给予孩子生命的母亲,其生命的价值也不应该比孩子的生命来得更重要。在我们多年的素质教育中,存在打着各种旗帜对个体的人格和生命进行贬低的现象。这其实是一种反素质教育。”(记者秋天实习生 蔡春燕)

 

原载:2007-11-07 重庆《时代信报》
信息来源:2007-11-07 光明网 / 教育 / 新闻聚焦
http://www.gmw.cn/content/2007-11/07/content_694070.htm

 

另一篇:

科教时评:“差生”概念侵蚀影响教育生态
 
    “成绩好的同学不用值日,班上的杂活全部由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做,班主任这样做是不是不公平?”近日,武汉某中学一群高三学生向当地一家媒体投诉,他们遭遇这种不公平对待已有一个多月了。学生反映,按班主任制定的新值日表,班上的“尖子生”不用做值日,成绩中游的同学每周值日1~2次,成绩较差的同学每周则需值日3次。

 

    这是典型的“损不足而奉有余”,牺牲所谓差生的学习时间给优等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在我看来,该班主任之所以敢如此露骨地实施此种“差异”教育,表面原因是为提高学校升学率,实质是基于由现行不合理的评价制度造成的“差生”概念。

 

    因为是差生,他们被打入另册,在教师看来,他们为优等生作出牺牲理所当然;就连差生自己,也已经在久而久之的歧视环境里习惯了这种身份认同,甘愿接受任何不平等的教育。北京华夏女中的郑重老师曾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因为成绩差,她宁可背半旧的破书包,骑一辆她母亲的破旧自行车。她的想法很简单:成绩差,这是应该受到的待遇,不起眼最好。

 

    在应试教育环境中,以分数高低评定差生和优等生的评价制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育生态。有多少学生因为这种评价制度牺牲了自己的受教育权利,所谓的“差生”概念又扼杀了多少有才华的学生,实在难以计数。

 

    据报道,盐湖城冬奥会期间,中国某个代表团到当地一所小学参观,代表团团长送给小学一对玩具小熊猫,并说明一只送给最优秀的男孩,另一只送给最优秀的女孩。很明显,在这位团长眼中,优秀生理当享受珍贵的礼物,差生嘛,对不起,就甭想了,谁叫你是差生呢?

 

    但事情发展的结果却让我们没想到。美国小学的校长是怎么处理这两只玩具的。这位校长告诉客人,无法用统一标准来判定谁最优秀。学生中有数学最好的,有棒球最好的,有最爱讲笑话的,还有做义工服务最长的。最后,校长把这两只玩具熊猫放在学校展览室里,分别写上:送给最优秀的男孩们,送给最优秀的女孩们!同是男孩、女孩,只多了个“们”字,就完全颠覆了某些人固有的教育观,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教育理念。在美国这位小学校长看来,每个人的天赋、秉性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是很正常的,作为教育者要尊重这种个体差异,而不能用单一的分数标准人为地把学生区分为差生和优等生。

 

    武汉这位班主任实行的让差生负责勤杂的值日制度,说轻了是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说重了则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藐视,更严重地伤害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损害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也提醒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戒,摒弃头脑中的“差生”概念,尊重和捍卫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作者:王学进
 
信息来源:2007-11-08《工人日报》
http://www.grrb.com.cn/template/10002/file.jsp?tid=11&aid=2955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