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最好家教是不教育
“我对励志和培优深恶痛绝”
“易中天自称:一等爸爸 二等丈夫 三等教授”,他说
晨雾 / 转贴
晨报讯(记者刘莉)易中天自称“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他昨在汉接受晨报记者专访谈其家教经说:“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
易中天前日到汉,将以已故恩师胡国瑞先生的名义设立教育基金,资助贫困生(详见晨报9日A09版报道)。昨日中午,易中天接受晨报记者专访,记者点题让他谈谈“家教经”,他一如既往话语“麻辣”,抛出“最好的家教就是不教育”、“对励志和培优深恶痛绝”、“小富即安万岁”等“家教语录”。
看晨报谈家教
易中天的父母在高校工作,易家三兄弟在事业上均有建树。易中天的独生女易海贝在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硕士毕业,现在上海工作。
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是不是有独特的家教秘诀?易中天却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让人更像人,而不是像工具,或者是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易中天说,在子女教育中,父母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下一代自由成长,“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人生道路只有自己选择,别人替代不了”。
易中天说,自己从小就爱读书,不管读什么书,父母都不会横加干涉,而是利用高校资源尽量给他借书。易中天说,自己的古文功底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打下的。
“您的父亲对您影响最大吗?”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易中天回话说“是‘我们的父母’”。易中天认为,家庭教育中,母亲的作用更重要,“教育成功的子女,十有八九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易中天说,他在来汉的飞机上恰好看到8日晨报报道《玩什么妈妈总扯上“作文”》,他认为这位母亲教育不得法,“带孩子出去玩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结果却适得其反”。
花一年时间 帮女儿填报高考志愿
刚上高三时,女儿想请易中天对填报高考志愿提些参考意见,易中天秉承让女儿自主选择的原则,给她的建议即“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最感兴趣的;优势原则,你选的专业必须最能体现你的优势;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要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利益原则,这个专业必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最好能够赚钱。“三维坐标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按照这个坐标系,加上‘四项基本原则’,结合你可能得的考分,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几天后,女儿经过仔细分析,决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委托老爸抽空对有关学校实地考察。易中天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把女儿考虑范围内的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近百所高校跑了个遍,并实地拍摄了这些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学生状态等音像资料,还列出了这些学校近年来在福建省招生的排行榜。资料整理好后,他交给了女儿,便不管不问任其选择了。
最终,女儿选择并考取了同济大学。由于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她在大学期间如鱼得水,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对励志和培优深恶痛绝
易中天的女儿易海贝从小到大成绩优异,大学期间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易中天说,女儿从不培优,“我对励志和培优深恶痛绝,这是摧残人性”。
易中天讲了一个小故事:一次在某大学演讲,一个女生站起提问,希望易中天送给大学生几句励志的话,就像长辈对儿女那样。易中天说,“既然你把我当作长辈,我也把你当作自己的女儿”,掌声雷动时,易中天话锋一转,“我从来就不对女儿说这种话。”
易中天说,一个人有没有“志”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励”出来的,现在流行的成功学像一剂毒药,塑造出来的成功像“人造森林”,而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小花小草。
在易中天看来,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是“大一统观念”,没有给孩子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在美国,问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想当总统’,底下同学们鼓掌;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想当家庭主妇’,同学们也鼓掌。”
易中天并不否认励志作品的存在,“谁愿意写、谁愿意看是谁的自由,但说我的书很励志,那是骂我,我自己不看、不写励志作品,也是我的自由”。
信息来源:2007-10-10《武汉晨报》
http://www.cb315.com/App/Transaction/NewsDetail.jsp?title=教育新闻&newscode=20071010000074
相关链接:
玩什么妈妈总扯上“作文”
小学生叫苦:玩得没劲
晨报讯(记者向洁)放假一家人出门玩图的就是一个“乐”字,可如果一边玩父母一边唠叨“这总该可以写一篇像样的作文吧”,恐怕再好的兴致也会打折扣。取水楼小学五年级的迪迪昨日跟父母一起逛中山公园,中途就被“扫兴”拦截回家。“没什么好写的。跟你们玩真没劲,回家!”昨日上午,当妈妈又一次问道:好玩吧,这下回家写作文总有感觉了吧。刚刚从森林飞鼠上跳下来的迪迪顿时变了脸色。
迪迪说,爸妈平时都很忙,就连国庆节期间也是各上各的班,在他的多次央求下,爸妈这才应允趁最后一天假期带他来中山公园玩。本来他心情好得不得了,可一路上每玩一样游乐项目,妈妈就会把写作文扯出来,如果他不吭声,妈妈就会嚼:玩也玩了,吃也吃了,怎么会写不出作文。“未必他们带我出来玩,就是为了让我写作文?”
市育才中学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韩秀珍:父母如此
“陪玩”,孩子会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难怪会扫兴而归。不少家长教子心切,随时随地总想着给孩子念“学习经”,但由于度没有把握好,就显得过于功利,结果玩的时候没玩好,学的时候心情又不好。正如我们很多成年人所倡导的,休闲的时候不谈工作。那么孩子玩的时候,就应让他实实在在地体验快乐。
信息来源:2007-10-08《武汉晨报》
http://www.cb315.com/App/Transaction/NewsDetail.jsp?title=教育新闻&newscode=200710080000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