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给考生选择高校的权利

(2007-08-16 16:42:00)
标签:

教育杂谈

高招

志愿

填报

平行志愿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多给考生选择高校的权利
(新语·关注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改革③) 
 
晨雾 / 转贴 

 多给考生选择高校的权利
                 人物素描为马国英绘
 
  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已近尾声,一些考生得偿所愿,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一些考生却由于填报志愿不当,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事实上,在每年的录取工作中,都会有一些考生“高分低就”,甚至“高分落榜”,部分高校招生也会出人意料地“爆冷”或“爆热”。
 
  我国现行的高考志愿填报制度,有其特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国家选拔了许多优秀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不科学、不合理的方面也愈发凸现。比如说,在同一批次中,不同高校不能同步录取,多数高校对于同批次学生的第二志愿不予考虑等等。对于考生及其家长来说,由于信息不完整、不对称,填报志愿成为一门精深的“学问”,带有很大的“赌博”性质,许多成绩优秀的考生,由于填报不当而失去就读理想高校的机会。

 

  近年来,改革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呼声日渐强烈,浙江等地也进行了“平行志愿”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改革只是初步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在这种模式下,考生虽然可以在同一批次高校中平行填报志愿,避免了“高分低就”、“高分落榜”的情况,但是,在录取过程中,考生是没有选择权的,只能等待一所大学的“橄榄枝”,如果这所大学“反悔”,考生就会很被动。

 

  我认为,理想的录取模式应该是“平行志愿、同步录取、自主选择”,就是说,考生在同一批次高校中平行填报志愿,同一批次高校不分先后同步录取,而最终上哪所大学,由考生自主确定。这就意味着,一名考生可能接到几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从而变高校对学生的单向选择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样做,既可以赋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改变了被动等待的局面,又可以促使高校为吸引优秀生源而改善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可能会有人怀疑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认为会增加高校录取成本,弄不好还会造成招生名额的浪费。然而,制度毕竟是人设计的,通过延长录取时间,增加录取次数,建立通畅的考生选择信息渠道,方案有可能带来的弊端是可以克服的。

 

  事实上,“平行志愿、同步录取、自主选择”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招生模式。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国情,加以完善和细化,并通过试点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高招制度的改革也就无从谈起了。

  杨东平(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信息来源:2007-08-15《人民日报》(第11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7-08/15/content_16251544.htm

 

关注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改革系列文章:

系列① - 上海:“一填定终身”该改改了
系列② - 浙江:分数优先,报志愿简单了

系列③ - 杨东平:多给考生选择高校的权利

 

晨雾点评:

 

    “平行志愿、同步录取、自主选择”,真好。可是连北京都还做不到前面的八个字。

 

    我们不是指望录取模式的改革一步到位,但是“平行志愿、同步录取”是完全可以率先做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