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淀续写高考“神话”

(2007-07-02 22:21:54)
标签:

高考

海淀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海淀续写高考“神话”
 
晨雾 / 转贴
  
 

    随着北京市高考成绩各项统计数据一一出炉,社会上谈论最多的就是今年海淀区成绩的“光彩耀人”。相对于海淀区各学校逼人的气势,东西城等传统教育强区几乎悄无声息。海淀区似乎已从去年的“新贵”一跃成为京城教育的“老大”。

 

海淀区学校“遍地开花”

 

    “今年的高考成绩非常好。比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接受采访的多家学校中,海淀区的很多学校可谓“异口同声”。

    除人大附中、101中学瓜分文理第一名外,近年来上升势头正猛的十一学校今年表现出色,理科最高分达到707分,理综在280分以上的有14人,文综最高分达到了250分。

 

    中关村中学今年也迎来“大丰收”,成绩在600分以上的学生就有66名,比去年增加了30名,翻了一番还多。理科总分的最高分为697分。这个成绩即使在强校如林的中关村地区也足以令人骄傲。地处海淀区边缘的五十七中成绩也相当喜人,理科最高分超过了700分,加上高考加分总分为727分,另有8人成绩在600分以上。

 

    在单科的成绩上,海淀区有5名文科数学满分的学生,八一中学有1名文科生与人大附中的4名学生分享了这一荣誉。八一中学的实验班平均分也高达620分,整体成绩的一本上线率超过70%。

 

传统强校“廉颇未老”

 

    面对海淀区老校、新星的冲击,有西城校长发出了“东、西城学校全面失守”的叹息。不过也有校长不同意这个观点:“虽然高分段的绝对人数比不上海淀,虽然没有第一名,西城、东城等区的学校仍有相当实力,传统教育强校还没有没落。”

 

    今年四中在600分以上人数文理合计362人,理科平均分高达635分,文科平均分610分。八中普通班的本科上线率达98%,比去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少年班中也有两名13岁的学生得到了687分(无加分)的高分。东城区的领头羊五中也维持着去年的势头,文理科合计有140余名学生在600分以上。朝阳区和平街一中等一批中学也表现不俗。宣武、崇文两区的传统名校也继续保持着领跑态势。汇文中学、师大附中各有百余学生成绩在600分以上。广渠门中学的理科一本上线率达76%,109中学理科的本科上线率也达到了50%。如往年一样,今年66中有两名象棋、体育等特长生以绝对分550多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

 

强弱分野已成定局?

 

    显然,这些城区名校如此的态势足以抵挡海淀教育带给城区的巨大冲击。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海淀区的强势似乎已成定局。

 

    “海淀区中考时收了那么多外区的好学生,高分段学生多根本就是正常现象。”对此,不少海淀区外的校长们感到不平。由于海淀教育近年来强劲的上升势头,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流入海淀,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已逐渐形成。

 

    在采访中,也有些学校以“不喜张扬”、“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素质”来回应对高考成绩的关注。还有人认为,其他区县特别是传统名校之所以不如人大附中、101中学等学校抢眼只在于“缺少一个第一名”。

 

    真的只是缺少一个第一名吗?
 

    “‘不喜张扬’并不值得称道,缺少第一名也只是冰山一角。”有业内人士分析道,海淀教育的崛起不仅源于优秀人才带来的优秀生源和师资,更重要的是海淀区拥有现代企业的竞争精神和思路。“想要打破这一趋势,就只有更新教育管理思路,以市场化的竞争思路求发展。学校必须正视自身,否则还会在以后的竞争中败北。”
    晨报记者马兰若

 

部分学校高考成绩统计

             最高分(未加分)
学校         理科    文科    600分以上
四中         698     670     362人
五中         698     647     140余人
八中普通班   690     650     190余人
十一学校     707     672     244人
八一中学     686     647     95人
中关村中学   677     629     66人
广渠门中学   685     626     54人
(尚雅兰/制表)

 

信息来源:2007-07-02《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article.asp?articleid=112363

  

 

另一篇:

高分复读今年难降温

    高考出分不足一周,已有逾300名600分以上考生咨询、报名复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铁定”复读的考生中,高考成绩最高660分,参加咨询的考生中,最高分超过670分——

 

高分考生复读班“占座”

 

    据了解,目前人大附中培训中心复读班已有超过150名600分以上的考生咨询,“铁定”复读的考生中,最高分650分。由于昨天才开通网上报名系统,最终会有多少高分考生报名还是个未知数。仅从目前情况来看,600分以上的不会低于去年的150人。巨人学校由于今年出了北京复读的文科“状元”,整体成绩也不错,因此咨询电话一直不断。目前,已经有30多名600分以上的考生来咨询,成绩最好的有670多分。在四中培训中心,高考出分后三天,有200多名考生前来咨询、报名,高分考生所占比例未见下降。精华学校目前已有700多人报名咨询,目前已报名的学生,理科最高660分;文科最高609分。而学大教育目前已报名复读的学生中,600分以上的大概有10人,考过500分的有近20人。

 

    另据铭师堂学校负责人马永刚介绍,目前55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约占咨询学生的10%,高分生明显增加。由于高分生不适合寄宿制的管理模式,去年至少“劝退”了30名600分以上的高分生,但是由于今年高分生热情高涨,铭师堂将开办一个市区走读的“高分实验班”。光华鼎力培训学校校长武俊杰也表示,到目前为止,共接待了200多位家长的咨询,考生分数集中在400分至550分左右,不乏能被一批院校录取,但自认为专业不理想的高分生。同时,海淀教育考试培训中心复读班校长张绮芳也告诉记者,截至6月29日下午,已经缴费的学生有102人,虽然高分考生不是很多,但是学生成绩普遍比去年这个阶段高。

 

高分复读升温主要缘于分太“毛”

 

    学大教育联席总裁金鑫认为,分太“毛”是导致今年高分复读升温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去年相比,今年北京的高考分数提高较多,仅海淀、东城和西城三个城区理科总分600分以上的考生已超过5000名,高分考生扎堆,致使不少平时拔尖的考生,可能就因为几分之差与第一志愿失之交臂。这些学生中,有不少都会考虑复读。”

 

    铭师堂负责人马永刚也表示,为了“保底”,很多高分考生的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落差很大,如果几分之差落到第二志愿,考生心里很难接受。加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等原因,都促成了高分复读升温。而在光华鼎力培训学校校长武俊杰看来,特别是那些“一模”、“二模”成绩都比较理想的孩子,志愿报得也比较高,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高考“失手”,复读也在情理之中。

 

高分复读生“示范效应”不容低估
 

 

   “有媒体说,今年我们复读班和四中培训中心600分以上的复读生,55%成绩下降,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人大附中培训中心主任王志祥如是说。他告诉记者,今年该校前四个复读班入学成绩都在600分以上,高考降分的每班都只有3人左右,95%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四中培训中心主任赵作义表示,今年该中心复读班最高分678分,提分最多的达176分,平均提分在四五十分左右。从高分段的学生来看,大概只有2%成绩下降。铭师堂学校负责人马永刚也表示,该校500分以上考生,约15%提高20分以下,55%提高20至60分,约15%提高超过60分,成绩下降的比例非常小。精华学校复读班今年高考600分以上的学生比入学时增加了155%。海淀教育考试培训中心的“精英班”,理科班人均提高50分,文科班人均提高也达到了42.5分。

 

    对此,巨人学校校长尹雄表示,高分复读生的“示范效应”不可低估,今年很多来咨询的学生就是冲着“状元”来的。

 

复读校“重金”抢夺高分生

 

    据了解,目前各复读校之间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生源大战,机制灵活的民办机构,更是抛出重金抢夺高分生。巨人学校的政策是:高考660分以上,奖学金3万元;640分以上,奖学金2万元;600分以上,奖学金16000元,等于学费全免。铭师堂学校今年开办的高分实验班,对620分以上学生学费全免,580分以上半费入学,明年高考能够达到目标的再予重奖。光华鼎力培训学校校长武俊杰明确表示:“参加复读的学生,只要成绩有提高,人人都能获得奖学金;上一本线有重奖。”学大教育联席总裁金鑫承诺:“虽然学大教育更看重利用1对1个性复读辅导的特色复读模式来赢得学生,但是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一定会给予非常可观的奖励。”精华学校也承诺,今年高考成绩在北大、清华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学校只收5000元押金,明年不论是否考上,精华均退还该押金;对北大、清华线下50分以内的考生,精华只收取半价学费。晨报记者徐虹 

 

信息来源:2007-07-02《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article.asp?articleid=11237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