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大附中高考400余人超600分

(2007-07-01 09:41:14)
标签:

高考

人大附中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人大附中高考400余人超600分 
理科700分以上考生共12人,占全市40%
副校长称高考成绩体现该校素质教育成果 
 
晨雾 / 转贴   
 

  本报讯(记者王佳琳)不仅今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出自人大附中,人大附中的高考整体成绩也位列北京市各高中之首。人大附中副校长沈献章说,统计显示,今年高考人大附中文、理科650分以上学生有180多人,600分以上410多人。

 

  囊括全市理科数学满分

 

  日前,人大附中完成了今年高考成绩统计。沈献章介绍,学校理科700分以上的学生共12人,占全市理科所有700分以上学生的40%;全市4个数学满分全部被人大附中收入囊中;全市文科数学满分12人,学校有3人,占全市25%;理科统招生重点大学上线率99%,文科统招生重点大学上线率100%.此外,该校的陈亦晨同学还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改革课堂结构拓宽视野

 

  “学校近几年高考成绩的取得是与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分不开的。”沈献章说。学校开设了150多门选修课、特色课和校本课,改革了传统的课堂结构,努力拓宽学生地知识视野,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地提高,个性健康发展。

 

  “如果眼睛只盯住高考,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高考不考的就不讲,是不能提高学生能力的,高考也不会取得好成绩。”他说,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特色课和校本课,很多科目高考完全不涉及,但课程照样开得红红火火。比如学校开设了日、法、德等9门第二外语课,吸引了很多学生报名学习。棋类、球类、声乐的选修课也不仅仅是特长生的“专利”。“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选修更多是一种知识视野的拓宽。”沈献章说,“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这对他们的课堂学习更是一种促进。”

 

  学校再加工助学子成才

 

  他说,不可否认,人大附中学生的整体基础素质不错,但不能忽视的是,学校的“再加工”能力也很强。以上一届高三为例,根据统计,学生入学时能上高招重点线的比例为84%,而实际学生高考时,上重点线的比例提高到了96%;学生入学时能上高招本科线的比例约90%,而实际高考时,上本科线的比例为100%。

 

  “功到自然成。”沈献章说,今天的优异成绩,是人大附中多年来积淀、积累的结果,也是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体现。

 

信息来源:2007-07-01《新京报》 
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553/2007/07-01/015@273354.htm

 

另一篇: 

理科状元班是如何炼成的 
  
  昨日,被称作高考状元班主任的汤步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谈他培养出理科状元及四个数学满分的经验和感受。

 

人大附中高考400余人超600分

  汤步斌

 

  人大附中高三(15)班班主任,数学特级教师。全班共52人,今年高考中,该班650分以上者48人,数学满分者4人,囊括北京市所有数学满分,全班有24名学生保送清华、北大。北京市今年的理科状元林茜就出自该班。

 

  新京报:作为一个尖子班班主任,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汤步斌(以下简称汤):业务一定要精。如果老师业务不精,在这个班根本没法待。你稍有不严谨的地方,或者哪里讲得比较模糊,立即就会有学生举手———“老师,我可以给你举一个反例。”新京报:听说您19岁上讲台,能不能谈谈您的高考?

 

  汤:我上讲台时是大专毕业,是湖南师范专科。1980年我的高考是失败的,虽然我是全县里恢复高考后第一个尖子班的学生,我的数学、物理很好,但高考发挥失常,当时只比本科线高一分。因为志愿报得高,所以就被湖南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了。我大专时自学了本科,1987年又考了湖南教育学院的脱产班,1989年拿到本科毕业证。2001年~2003年,又考了湖南师大的研究生,但英语没过。

 

  新京报:2003年您才从湖南师大附中调入人大附中,接手一个成绩这么好的班,压力大吗?

 

  汤:从头学起吧!我以前带的班也是全省的理科实验班,班上物理、化学、数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有3个,班级的整体实力也相当强。但到了北京,从风土人情到学校的教学理念都要从头学习,当然我从学生那里也学到很多。

 

  新京报:您是从高三开始才接手这个班,如何迅速地和大家融合呢?

 

  汤:我采用的是“软着陆”,让学生们感受到我认真的工作态度。比如我要求学生答题时规范格式,很多次,我会把发给学生的试卷都一份份折好,让他们按照折痕来书写。

 

  新京报:您怎么确认学生接受您了呢?

 

  汤:刚开始,学生在观察你。学生那种观察我的眼神,我现在还记得。我在上面,底下就有学生嘀咕:“听说这老师巨强,巨凶。”(笑)学生对我的第一感觉可能会非常严厉。我有一个本子,学生自己留言。刚开始,学生是不能接受的,说这个老师这么严厉,板着脸孔……但一个多月后,学生就逐渐转过来了。

 

  新京报:您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最大的成就是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持续的兴趣。我们班保送和报考北大数学系有18人,我认为这是我这一年教学中最大的成功。作为一名班主任,最大的成就是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目标,找到人生的正确定位。

 

  新京报:您没有上北大、清华,但您培养的学生全上了北大、清华,甚至国际顶尖高校,您的心中会不会有什么失落?或者有一点点复杂的心情?

 

  汤:从来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老师不一定获诺贝尔奖啊!本报记者王佳琳

 

信息来源:2007-06-29《新京报》  
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553/2007/06-29/015@27287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