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位考生填报的志愿谈起

(2007-05-18 17:13:56)
标签:

高考

志愿

分类: 晨雾原创
从一位考生填报的志愿谈起

 

晨雾 / 文

 

    2007北京地区高考志愿网上填报昨天封网。

 

    无意中了解到一位高分理科考生是这样填报的志愿:

 

第一批次一志愿:清华大学
第一批次二志愿:北京理工大学
第一批次三志愿:北京工业大学
第二批次:无填报

 

    上述志愿填报存在的严重问题我想对于网上大多数北京家长博友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犯这种错误的家长绝不在少数。其结果常常造就了更多的复读生。

 

    在解释这样填报的理由时,这位考生说其家长是这样考虑的:

 

    填报同批志愿时,不同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清华、北理工、北工大过去三年的提档线分别高于一本线的平均约为149、73、14分,学校之间的级差为66、59。刚好符合非第一志愿填报的级差应控制在40-60的原则。北理工和北工大的招生简章上都明确了“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孩子万一考试失常清华落榜,后面还有两所不同级别学校,总能接住吧!这位家长原来准备第二志愿填报北航的,后来为了更“保险”起见,在最后一天改成了北理工。至于为什么第二批次没有填报?原因是估计孩子即使发挥失常,成绩不太可能低到那种程度,因此二批次没有必要填报。

 

    这位家长还是进行过一番精心调查和策划的,其思维还是合乎逻辑的。孩子的志愿是天大的事,哪位家长也不敢有半点疏忽。为此,我又认真查阅了北理工和北工大的关于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政策:

 

北理工:
如果北京理工大学提档分数线上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学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应高于北京理工大学投档分50分,专业服从学校调剂。

 

北工大:
北京工业大学仍然在大部分专业 (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 留出了10%左右的名额,招收第二志愿高分考生。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仍是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由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每个考生的专业。2007年北京工业大学仍然坚持在京招收部分高分二志愿考生。

 

    如果仅从字面上粗粗一读,似乎也看不出什么不对头的地方,反而证明这位家长志愿填报得挺好的。这位家长错了都会觉得挺冤枉的。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位家长就听不到有人提出的疑问:北理工一志愿招不满的几率有多大?北工大到第三志愿时还有名额吗?显然是与他人交流得少。

 

    现在只能祈祷这位考生千万不能发挥失常,否则清华落选他真的没学上了(当然好在还有批次之间24小时补报志愿的机会)。

 

    这个例子说明,大学志愿的填报真是太难了,这里面明着、暗着的陷阱太多了,孩子学习紧张无暇顾及,家长们本来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怎么搞得清楚那么多复杂的名堂。大多数家长一生中只经历一次指导孩子填报志愿,就这一次,足以把一位家长培养成“专家”。大学志愿填报程序难道不能简单一点?

 

    假如孩子们平时经常交流志愿填报方面的事情,也可能会避免上述错误的发生。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在学校从来不谈志愿的事情,一方面学校怕影响孩子学习,不提倡孩子过早关心志愿的事;另一方面孩子之间互相保密,也不愿意谈自己的志愿。

 

    从家长方面呢?一般是与亲朋好友交流。可是如果不是高三家长,大多数人也是“志愿盲”。“06以前过来人”懂得多一些,但是每年的政策都有所不同,而且大都过去了就慢慢淡漠了,只能给出大致的建议,更细致一点的东西还得靠自己。与孩子同学的家长交流,与同事朋友当中的高三家长交流,成了家长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一个主要方面,并且成效一般比较显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网上论坛、博客来获取和交流信息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最大的优点是大家可以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但是也必须看到,高三家长的社会层次不同,还是有相当多的家长不习惯使用互联网。好在仅仅浏览互联网不发言还是比较简单的,能常到我们这些网上看看大家的讨论总还是会有收获的,这就是“潜水”的越来越多的原因。

 

    几天之前我在自己的博客上看到了一位海淀考生十分恳切的咨询十分感动,虽说我也不过是一位高三家长,对外地学校的情况也并不精通。我还是在第一时间作了简单认真的回复。

 

 [匿名] 新浪网友在《最新高考信息播报(07-05A)》发表:2007-05-15 05:17:06
晨雾长辈好:
您帮忙分析一下华中科大的形势
海淀市属高中,一个学校就有N个590-620分的学生填报
华中来京咨询老师10日到京第一天,回答家长线上50分即可填报,现在因咨询人数过多且基本是线上70分的考生,再去咨询的家长就改为:线上70分以上才有可能录取。

先是线上50分可录取、后又是线上70分以上才能录取,先咨询的家长不是被害了?(华中老师说:留下联系电话的均打电话通知了)
因本人想报华中科大,所以一直电话咨询华中来京的老师。
本人一模分数583,二模分数610,了解到一本一志愿想报华中的分均高于我的分数,这可如何是好?急!!!!

一个华中能有这么火热?一个学校就N个报的:海淀市重点学校、实验班中580-620分数段的考生好几个,换算成北京,这个群体有点太扎堆了吧?
您给分析一下华中今年、往年的趋势?
谢谢!急啊!还要上学,您今天一定要回我!老妈老爸没文化,帮不了我!

 

晨雾在《最新高考信息播报(07-05A)》发表:2007-05-15 09:29:34
TO:想上华中科技的那位同学:
非常理解你的急迫心情。有时考生扎堆的情况不可能是一位学校招办老师所能够预料的。晨雾也不过是一位普通家长而已,可能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

华中科技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在北京老一代高校知识分子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所以在高校云集的海淀考生中报考人数较多,连续三年该校在海淀录取学生占全市三分之一。请注意该校在生源良好的情况下会扩招(06计划82,实际录取152)。

你的一模二模成绩583和610,实力还是不错的。晨雾的看法,鼓励你报考。但是要认真对待二志愿和二批次一志愿,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高校老师对待考生本人比家长认真得多。

华中科技的一些情况可以参见本博2月4日文章:城市大学地图系列-武汉(中-A)。摘录其中两段:

    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招生组组长顾謦江说,目前,在华科就读的北京生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京籍湖北人的孩子;第二类是北京籍校友的孩子,也就是说父子两代人都就读华科;第三类是对高校比较了解,对华科比较了解的知识分子家庭。

  毕业生返京或在京读研、工作后,传递了积极的信息,吸引了一些老师、企业工作者的子女报考。一位在企业工作的知识分子,对单位新来的华科毕业生的勤勉踏实印象深刻,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华科上学。一位北航教授也想把孩子送到这里,因为他新招的两个研究生是华科毕业生。北京十二中的语文和体育教研组组长听了自己的学生对华科的描述,不约而同把孩子送来。

    以上仅供参考,还要自己拿主意。祝你成功。

 

[匿名] 莲子在《最新高考信息播报(07-05A)》发表:2007-05-15 10:52:13 
谢谢晨雾!
那位同学,何不考虑武汉大学?在北京招生多,专业面宽,校园美丽,你的分数把握也比较大,并且每年在北京都有扩招的趋势。另外,爸爸妈妈帮不了你,多听听老师的意见,特别是班主任的意见。


[匿名] 学生在《最新高考信息播报(07-05A)》 发表:2007-05-15 12:30:47
谢谢楼上二位长辈
班主任第一年带毕业班,没有可给的建议。
武大比华中分还高,本人喜欢工科。

 

    我感觉在我接触到的考生中,像这位海淀考生这样的情况真不多见。我们的孩子们有几个会像这位考生那样完全自己操心志愿的事?家长辛辛苦苦地做着填报志愿的信息收集工作,到临报志愿那一两天,再跟孩子小心翼翼地商量,孩子们一个个跟大爷似的……。

 

    请注意这位考生上网发帖的时间是凌晨05:17:06,起床的时间还要更早。

 

    “急啊!还要上学,您今天一定要回我!老妈老爸没文化,帮不了我!”

 

    这种诚恳急迫的心情确实让人感动,让人心疼。这位考生现在独立做了一些在别人家由家长来做的事情,思考问题十分理性,将来的自立能力会很强的。我们衷心祝福他能够成功。 

 

晨雾部分原创高考分析文章:

两位大师对一道高考题理解有争议
为什么认为07年清北线与06年持平?
预测07北京高考理科分数线

从一位考生填报的志愿谈起

关于07高考命题难度的探讨
海淀二模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

西城理科一本志愿预报统计分析

一批次二志愿填报

一本招生计划人数与市排名
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
2007北京高招网上咨询统计分析

用好“西城高考估分选校系统”
解读《海淀区考生“一模”分数分布》
用好“高考个性化服务系统”
海淀一模考试一本线为什么是500?
港校招生与你无关吗?
从人生机遇谈到专业报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