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二模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
晨雾 / 文
海淀的二模考试后,各学校以最快的速度阅卷判分统计,到5月12日网上填报志愿开始的第一天,海淀全区的二模成绩和排名统计完毕,随后各学校都在第一时间向考生家长传达了排名情况并划定了参考一本线。海淀高招办又及时做了一件好事,在5月13日下午16-17点以最快的速度公布了《2007年海淀区“二模”分数分布》。统计数据分数段精细到1分,并含有“照顾人数”。虽然海淀高招办明确告知:“二模”不再划定填报志愿参考线。但是海淀考生仍然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出自己的二模成绩所对应的全区排名(含照顾人数)。还愁划不出一本线来?
真是这样吗?
晨雾提一个问题:按说,有那么多照顾人数“加塞儿”,你的成绩应当要更靠后才对。细心的考生和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二模成绩所对应的排名在高招办的的统计表里要“好”于学校传达的排名统计。为什么?
和一模考试之后一样,摆在每位海淀考生家长面前的二模考试排名分布统计又是出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来自考生学校的版本(简称学校版),另一个是海淀高招办公布的版本(简称招办版)。首先我们研究一下这两个版本在统计人数群体上有没有区别?为了叙述方便,本文重新引用《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中A、B、C三类考生的概念:
A类考生:虽然参加了海淀区的二模考试,但他们将在其他区县参加正式高考而没有在海淀高考报名的一部分考生。
B类考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加海淀的二模考试,但他们将会在海淀参加正式高考的一部分考生。
C类考生:享受政策规定计入10-20分的照顾加分的部分考生。
在没有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二模考试排名分布统计的学校版应当是没有剔除A类考生,没有计入B类考生,也没有考虑C类考生的加分影响。
对于招办版本,我们仔细阅读一下招办公布的说明:
说明:
1、此统计成绩总分中包括考生照顾加分。
2、此统计表中参加测试的人数为部分在海淀区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文科4157人,理科11221人。
3、此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这个说明的第一条是十分明确的,统计成绩总分中包括考生照顾加分。说明的第二条似乎不是十分明确。晨雾将它理解为:第一,统计人数仅限“在海淀区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显然已经剔出了A类考生。第二,统计人数仅为为在海淀区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的“一部分”,显然还有有一部分报名考生没有统计进去。哪一部分?很显然主要是没有参加二模考试的B类考生。而B类考生最终还是将会对高考排名发生影响的,必须要考虑它的影响。
现在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了:统计表学校版和招办版共同特点是都没有计入B类考生(也无法计入,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考试)。但是学校版的统计人数中包含了A类考生,而招办版的统计人数中剔出了A类考生,所以使得招办版中考生排名普遍向前移。虽然招办版的统计成绩总分中包括考生照顾加分,会使“裸考”考生排名稍向后移,但是其影响程度还不足以抵消“剔出了A类考生”产生的前移影响。
从《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的分析看出,B类考生对排名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晨雾认为,如果忽略B类考生的影响,而估算出来的排名和“一本线”会过于乐观,给考生志愿填报带来风险。特别是如果直接从招办版上查出二模考试成绩的区排名,然后根据这个区排名直接《2006海淀区考生高考分数分布表》中查出对应的2006年等效高考成绩来填报志愿,肯定是有风险的。
晨雾认为,使用《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第二节“B类考生对排名的影响”中的估算方法,应当可以将B类考生的影响定量地计算出来。
那么今年海淀的B类考生有多少呢?我们已经知道,海淀区理科考生07高考报名人数总共12606人,而参加二模考试的人数为11221人。B类考生的人数实际上就是海淀高考理科报名人数12605与参加二模考试人数11221的差,12605-11221=1384人(比一模考试时的1289多95人)。
我们先来看学校版本的理科二模考试排名表,假设我们从排名表中查到任意一位理科考生一模成绩x分对应的排名人数是X,而参加理科二模考试的考生总人数是11221人,那么二模考试成绩达到x分的考生人数占参加二模考试全体考生人数的比例为:b=X÷11221。
1384人没有参加二模考试的B类考生是要在海淀参加高考的。如果我们假设他们总体具有参加二模考试人员相同的水平,那么他们当中也应当有比例为b的考生成绩能够达到x。假设这部分考生的人数为B,则:B=1384×b=1384×X÷11221=12.33%×X。
这个式子的结果可以解释为:没有参加二模考试的1384名B类考生中,成绩能够达到x的B类考生人数B=12.33%×X。
由于没有参加二模考试的B类考生中有B人可以达到二模考试成绩x分,而在排名表中x分对应的排名人数是X,如果计入B类考生的影响,原本成绩为x的任意考生的排名应当向后退B名。如果我们把B作为B类考生修正值,这时考生修正后的排名应当是X+B。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计算B值应当基于学校传达的理科二模考试排名表。修正工作应当基于已经剔出A类考生影响的海淀高招办统计的二模考试排名表。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某位考生的二模成绩为510分(x),从学校传达的二模考试排名表中查到510分对应的排名人数是3397(X)。B类考生修正值B=12.33%×X=12.33%×3397=419人。
从海淀高招办统计的二模考试排名表查得510分所对应的排名人数为3269(X),那么修正后的排名为:X+B=3269+419=3687。这是计入A、B两类考生影响之后,二模成绩为510分考生的排名。从“2006年海淀区考生高考分数分布表”中查出与3687最接近的区排名3699,对应的2006年高考分数为539。
假如不考虑B类考生的影响,510分在海淀高招办统计的二模考试排名表所对应的排名人数为3269。从“2006年海淀区考生高考分数分布表”中查出与3269最接近的区排名3270,对应的2006年高考分数为551。
相差12分。这就是风险所在。
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二模405分以上的结果列表如下。
(点击表格可看放大表)

注:
二模(学校发):学校传达的二模考试区排名
二模(含照顾):海淀高招办统计的二模考试区排名(含照顾人数)
加B修正后排名:考虑了B类考生影响之后的二模区排名
06对应排名:二模考生在06年高考分布表中的对应区排名
等效06高考成绩:二模成绩等效于06高考成绩
2006年海淀一本上线人数为4079人,所对应的一本线是528分。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理科二模500分所对应的排名人数为4053人,是与06年海淀一本上线人数最为接近。而对应的06年等效高考分数为529分,也是与528分最为接近。因此晨雾得出如下推论:在考虑了A、B、C三类考生的影响因素以后,2007北京海淀理科二模最为合理的一本参考线为500分。
这次海淀高招办郑重提示:“二模”不再划定填报志愿参考线。日前各中学召开家长会给出了从480-490-500不同的海淀二模建议参考一本线。晨雾认为二模一本线定在500较为合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海淀二模考试的难度水平与一模基本相当,二模的难度系数为0.59,一模为0.58,只相差0.01,二模比一模略为容易(难度系数数值越低考题越难)。我们在《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中得出的海淀一模一本线为495。二模一本线定在500也与二模难度比一模略为容易相符合。而海淀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非重点学校将一本线定在480有助于鼓励更多的考生冲击一本大学。不建议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本文的分析纯属个人研究,不具有任何权威性。仅供考生和家长参考并欢迎讨论。
晨雾2007-05-20补充:
海淀高招办昨天(5月19日)在“考生问答”中的回答,证实其公布的二模排名无法考虑没有参加二模考试的考生,即本文所述B类考生的影响。高招办没有回答这部分考生的人数。转抄如下:
提问人:zxy1302
发表时间:2007-05-16 15:52:28
主题:二模考试排名
请问刚公布的二模排名是否考虑了没有参加二模考试的海淀考生?这部分考生数量有多少?
用户 高招办 回复:
二模排名无法考虑没有参加二模考试的考生
回复时间: 2007-05-19 06:50:18
晨雾部分原创高考分析文章:
两位大师对一道高考题理解有争议
为什么认为07年清北线与06年持平?
预测07北京高考理科分数线
从一位考生填报的志愿谈起
关于07高考命题难度的探讨
海淀二模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
西城理科一本志愿预报统计分析
一批次二志愿填报
一本招生计划人数与市排名
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
2007北京高招网上咨询统计分析
用好“西城高考估分选校系统”
解读《海淀区考生“一模”分数分布》
用好“高考个性化服务系统”
海淀一模考试一本线为什么是500?
港校招生与你无关吗?
从人生机遇谈到专业报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