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本招生计划人数与市排名

(2007-05-08 10:55:55)
标签:

高考

招生计划

分数线

分类: 晨雾原创
一本招生计划人数与市排名

 

晨雾 / 文

 

    什么是一本线?一本线是怎样确定的?

 

    一本线的全称是:本科第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可以理解为全市的本科第一批提档线,只有达到这个分数线的考生档案才能享有由高招办向高校提交的基本权利。那么,一本线是怎样确定的呢?应当按照当年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人数,将全部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排在最后一名的考生高考成绩,就是理论上的一本线。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各种情况的退档,高校向高招办要求的提档人数一般都是多于招生计划的,不同高校提档比为1.05-1.2不等,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一般不超过1.2。所以实际的一本线比上述理论的一本线要宽一些,但是达到一本线的考生人数最多不应超过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人数的1.2倍。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推论:与一本线分数对应的考生排名数也不应大于一批招生计划人数的1.2倍?可是事实却证明这个推论是不正确的。

 

    请看下面表格中的数据。

 

一本招生计划人数与市排名

 

    表格中给出了历年本市理科各批次录取的控制线、招生计划、排名和实际录取数。以各年度的一批次来说,我们发现与一本线分数对应的考生排名数全部大于一批招生计划人数的1.2倍,并稳定地处于1.28-1.30范围内:

 

2006年:17765÷13641=1.302
2005年:16960÷13105=1.294
2004年:15643÷12080=1.295
2003年:15671÷12150=1.290
2002年:14766÷11506=1.283

 

    以2006年为例,理科一本招生计划为13641人,假设全市总的平均提档比为1.15,那么总的提档人数应当为:13641×1.15=15687。即便看到扩招后的理科一本实际录取人数为14491,提档15687也足够了,有1196人作为“退档”备用。一本线对应的排名数怎么会高达17765呢?17765-15687=2078,这多出来的2078人怎么解释?

 

    其实我们只要反问一个问题,就真相大白了。分数达到了一本线的考生都是一批次录取吗?

 

    首先,在提前批次1369名招生计划中肯定有一部分高于一本线的考生(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等等)。

 

    还有报考本科二批一志愿的考生中,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高于一本线的考生。仅仅北京招生大户首经贸2006年理科二本提档线就是540分,二本招收了742名学生;2006北工商招收的530分以上考生也有300名左右。2006校二本提档线高于市一本线的学校还有:解放军理工、北大医学部、天津财经、东北财经等等。

 

    这些高考成绩高于一本线的考生虽然没有进入一本提档,但是他们加入了高考成绩大排行。这就不难解释上面的排名数会多出2000多人的问题了。道理明白了,就不用再算细账了,那是人家高招办的事情,错不了。咱考生家长只关心跟咱们有关系的事。

 

    这就是说,全市一本的提档数并不等于一本线所对应的考生排名。但是,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看出了理工类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人数与市排名存在着某种规律:一本线所对应的考生排名数大约等于一本招生计划的1.3倍。

 

    这个规律成立的话,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预测2007年一本线及对应的排名带来极大的方便。

 

    因为目前我们已经知道2007年北京市理科一批招生计划为13681人,那么预估2007年理科一本线对应的考生排名为:13681×1.3=17785。基本与2006年的17765是持平的。假如维持06年的高考难度不变,一本线的绝对分数也应当与去年持平。 

 

晨雾部分原创高考分析文章:

两位大师对一道高考题理解有争议
为什么认为07年清北线与06年持平?
预测07北京高考理科分数线

从一位考生填报的志愿谈起

关于07高考命题难度的探讨
海淀二模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

西城理科一本志愿预报统计分析

一批次二志愿填报

一本招生计划人数与市排名
考生的准确排名估算
2007北京高招网上咨询统计分析

用好“西城高考估分选校系统”
解读《海淀区考生“一模”分数分布》
用好“高考个性化服务系统”
海淀一模考试一本线为什么是500?
港校招生与你无关吗?
从人生机遇谈到专业报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