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罗飓博友的一封信

(2007-01-01 20:31:06)
分类: 晨雾原创
给罗飓博友的一封信
 
晨雾 / 文
 
    这是一篇原本没有打算发出的博文。
 
    本人博客中的文章有两大类别:一类是本人的原创,都注明了“晨雾 / 文”的字样,主要谈的是本人的观点、感想、看法等等;另一类是本人转载的文章,都注明了“晨雾 / 转贴”等字样,并且全部注明了出处,网上来源的文章全部都有来源链接。本人“转贴”的文章都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但是大部分转贴文章后面跟了一个《晨雾点评》,这部分文字是本人对转贴文章的看法和评论,代表本人的观点。在此发出的《给罗飓博友的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原本就是本人在2006年12月27日为一篇转贴文章写的《晨雾点评》。
 
    今天打开电脑看到罗飓博友的新年祝贺留言,回访罗飓,在罗飓家仔细阅读了《中国教育百家姓之八十八(康):百姓如何帮总理解决求“大师”之渴》,对此文内容颇有同感。于是我就把我在2006年12月27日为转贴文章《温家宝: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人非常焦虑——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侧记之四》写的《晨雾点评》放在罗飓文后的评论中了。由于文字超过2000字,我分成两段写的。然而半个多小时之后,这两段评论奇迹般地失踪了。我重新审视了一些文章,感到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我又重发了一遍,不知命运如何?
 
    源于上述原因,在此我把这部分内容以《给罗飓博友的一封信》为题作为博文重新发出,请博友指正。
 
罗飓:你好!
    
    谢谢你来我家拜年。在此回拜,祝你和你的教育百家姓新年兴旺,并促进中国的教育发展。
 
    仔细拜读了你的《中国教育百家姓之八十八(康):百姓如何帮总理解决求“大师”之渴》  。为什么,因为我12月27日阅读并在博客上转贴了人民日报的文章《温家宝: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人非常焦虑——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侧记之四》,和你上面的文章中说的一样,也是越读越生气,真为中国这六位大师级校长的水平感到悲哀!于是我在转贴的博文后面写了一篇感想《晨雾点评》。现转贴在下面,参加你的讨论。要读原文的朋友可以到我家去读。
 
晨雾点评:
 
    读了这篇文章不知大家的感受如何。六位大腕级的校长说了些什么给你留下印象了吗?反正我没什么印象。为什么?似乎都是一些十分伟大的空话。这才是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症结所在。
 
    倒是温总理讲了几句十分在理话:“导师和学生要经常见面,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但现在有的学生读几年书,和教授都说不上几句话。”,“要以学生为本”。
 
    温总理以为教授和学生见不上面是因为“班级人数太多”,其实不然。人家国外连班级都没有,但是学生还是有机会围绕在教授身边。而我们的教授大都不给学生上课,怎么会和学生说上话?学生们只能够接触到年轻的助教讲师。我们的考生在报志愿的时候,常常是奔着《招生简章》上某某大学某某专业某某知名教授创造出某某研究成果去的,然而悲哀的是大学四年常常无缘得到教授的任何指教。我们的教授不教学生那他们成天干什么呢?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凭借他们显赫的学术名望和影响力去从社会上争取更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是什么?是经费。有了经费,学校包括教授讲师们的日子才好过。
 
    德国的高校有一条规定,大课(Vorlesung)只有教授才有资格讲授。那么是不是德国大学教授特别多呢?不是,德国的大学教授享受着类似公务员的高待遇,有着固定的编制,只有原来的教授离职或者去世才能提拔新的教授。德国的教授以给学生讲课为荣,认为这才是他的主业,而科研是副业,是在他的领导下由讲师助教们带研究生去完成的。
 
    而在我们的高校,包括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大一学生上的那些基础大课,例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之类的讲坛上,是很难找到教授的踪影。在大学老师中,讲授自然科学基础课,那是最苦的差事。年轻老师必须讲够了一定的学时数才能作为提职称的条件之一。等到讲够了学时,教学经验最丰富,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也差不多熬到教授了,也就不怎么再讲课了。
 
    “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就是教师。”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说的倒是没错。可是最优秀最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不给学生上课,你培养什么人才?
 
    六位校长说了半天都没说到点子上。学校的主业是什么?培养学生。只要你让你所领导的学校的教授们亲自给学生上课,并由此形成一个以授课为荣的良好的教学风气。才能谈得上培养杰出人才。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其答案常常是最简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