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城里孩子的未来竞争力担心

(2006-12-14 14:52:24)

对于生活没有顽强的追求,他们的未来无论有多么好的基础,也竞争不过那些有着强烈愿望改变生活的孩子们

 

为城里孩子的未来竞争力担心

 

晨雾 / 转贴

 

    当我还是一个外地学生在京求学的时候,更多感受到的是北京孩子的优越,他们有住房、有父母的关系、有口才和朋友、有知识和阅历。他们出国深造的时候,我们还在为生计发愁。

 

    当我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接触到两类典型的北京孩子:一种是夸夸其谈、不愿吃苦、沾沾自喜、追求安逸的男孩子,对于他们,我为自己是外地人而自豪优越,我们这些外地人很快超越他们成为城市里的活跃分子。

 

    还有一种,是北京知识分子家中出来的女孩子,她们聪明伶俐、积极上进,为人处事很快适应社会,如鱼得水,我佩服和欣赏她们。

 

    也许还有一些类型的孩子是我没有接触很多的,不好判断。比如那些大官的孩子们,那些勤劳善良、大度的北京人。

 

    今天,当我成为一个母亲,在这个城市里扎下根以后,我却深深为自己的孩子的未来感到忧虑。我的孩子,他们不再和我们一样是移民,不再是一无所有的外地人,不再有当初我们在生活上的窘迫,他们有父母在城里安逸的家、有父母为他们铺就的前途,但是,他们的竞争力呢?会不会和当年我看到的北京的一些自我优越感很强的市民子女一样呢?

 

    前几天,我在央视CCTV2为财富新观念活动发布我们数字100公司做的民工财富新观念调查报告时,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危机感。

 

民工的理想是存够5万元,其中一半以上要用这5万元去做生意、去创业。这是一股多么大的力量啊,这个力量释放出来将会对这个社会进行怎样的改变?现在城市里的白领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其目标是只有5万元就去创业、做生意的呢?估计不到5%。

 

我们的孩子在和民工的孩子竞争中,最大的弱势不是现有基础,而是动力,是对于生活强烈的顽强追求。我相信民工的孩子会继承他们父母顽强的生命力,在这个城市给自己奋斗出一个很好的未来生活。我们的孩子呢,这些城里的小皇帝们,在温室里长大,没有什么追求,最多就是一些个性时尚流行之类等等。对于生活没有顽强的追求,他们的未来无论有多么好的基础,也竞争不过那些有着强烈愿望改变生活的孩子们。城里孩子的未来竞争力实在是令人担心。(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总裁汤雪梅)

2006年12月13日《中国企业报》

 

晨雾点评:

 

    过去北京市各大人才招聘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启事中都有这么一条要求:“北京户口”。有一次我参与一次招聘需要登启事,我们并不要求应聘者一定是北京户口,可是启事校样出来之后,仍然有那么一条“北京户口”。报刊的工作人员说,这是市人事局的规定,没有这条不让刊登。接着又私下向我解释:您别担心,现在招聘者和应聘者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果然,外地户口应聘者的简历仍然源源不断地寄来,我们聘用了不少外地户口的优秀员工。到现在,企业聘用员工已经没有户口限制了。

 

北京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对我说,他聘用人才有两条不成文规矩,一是在相同条件下,优先聘用外地户口的员工;二是由父母陪同来应聘的孩子不论条件有多好,一律不录用。究其理由是,外地孩子在北京无依无靠还要租房子,他们在北京没有退路。他们对一个工作机会是很珍惜的,并且会通过十分努力的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劣势处境。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他们成功了自己的同时,也为企业做出了贡献。而北京的孩子有退路,可以回家吃饭睡觉不交钱,没有这种闯劲。至于应聘都要父母陪着来的孩子则还没有自立,企业不是托儿所。

 

所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孩子今后的竞争力确实令人担忧。

文章引用自:http://news.cec-ceda.org.cn/news/?id=3286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