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演变史汉简流逸韵

标签:
365简牍书法汉简 |
分类: 观后感怀 |
《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书刻同辉”单元有一部分展品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由承办单位之一甘肃简牍博物馆提供的汉简。
甘肃简牍博物馆这次为了《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它可是拿来了珍贵的文物。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展出的汉简有居延汉简、居延新简、地湾汉简、敦煌悬泉汉简、肩水金关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仪礼》木简等。
一般来说,以竹制的称为“简”,以木制的称为“牍”。或细条形的称“简”(简札),方形的称“牍”(方牍),合称“简牍”。
据文献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简牍,但没有被保存下来。在秦汉魏晋时期,简牍是除金石外最重要的书写载体,使用了三千多年,至东晋时期,才逐渐被纸张替代。
汉简涉及汉代的行政建制、经济生产、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军事塞防、历史地理等方面,是研究两汉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
从展出的简牍中可见,居延新简中的篆书习字,既保留了篆书字形,又带有轻快的似隶书的笔意;从《仪礼》木简、《相利善敝剑册》等简牍可明显看出隶书书风;肩水金关汉简的签牌笔法、字法和章法都已然是十分成熟的隶书。
肩水金关汉简的“蚕头燕尾”
肩水金关汉简的结字风格
敦煌悬泉汉简
在竹木载体上,简牍字迹清晰可辨,历经千年而墨色如新,从中我们可明显看出由篆到隶、由隶到草的书法发展脉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一部简牍发展史也是一部书法演变史,研究简牍对研究书法有重要的意义,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可以从中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