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艺再推《正红旗下》老舍自传揭露旗人生活

(2025-01-09 11:25:04)
标签:

人艺

老舍

话剧

正红旗下

分类: 观后感怀

2025年元旦当晚,我走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观看话剧《正红旗下》。

这部话剧是根据老舍先生未完成的同名自传体形式的小说改编的。曾经创作出《小井胡同》等京味儿话剧的剧作家李龙云先生担任编剧,冯远征、闫锐担任导演。

据了解,该剧是在人艺建院70周年之际创作的,于2023118日在首都剧场首演获得了观众好评。20241231日至2025116日,人艺再次推出这部话剧,陪首都观众过年。

《正红旗下》这部作品是老舍先生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出生前后,老北京城在民族危亡、时代凋零中的百年往事。

 这是一部群演戏,有名有姓的角色多达三十余人。为了把这些散点叙事串在一起突出戏剧矛盾和高光时刻,剧目采用新的叙事方法,通过设置老舍先生的角色来串联每一幕,以他的视角看历史变迁。

 老戏骨濮存昕扮演老舍先生,他一会儿面向观众讲述历史和人物关系,一会儿走进剧中与人物对话,一会儿坐在台脚与观众一起观看剧情发展,人物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很强。

 这部话剧通过群像式演出表现了清末许多旗下人贪图享乐,害怕劳动的特点。男的打茶围,蓄画眉,玩票〔非职业演员从事戏曲表演),赌博,玩乐器,坐茶馆,一天到晚仿佛只有吃喝玩乐才是正事。女的闲来无事互相猜忌,表面礼数周到,暗地里互相诋毁,说话尖酸刻薄,绵里藏针。

这些旗下人的生活虽然早已大不如前,但是仍然不思进取,依旧生活在祖宗昔日的荣光里,维持着所谓的“体面“。当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们的尊严被践踏,亲人被残杀,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时,他们由不愿面对、自欺欺人、忍辱负重,到自杀保节、奋起反抗……亦步亦趋、艰难地做出了人生的抉择。

这部话剧除了在叙事手法上别具一格之外,比较突出的一点创新之处是舞台设计。与之前人艺剧目中以传统四合院、胡同等元素表达“京味儿”不同的是,该剧采用了象征性的表现方式,比如以红色、可移动的屋顶,以及琉璃瓦构建起不同空间,演员在其中自由穿梭,产生多维度的对话。

 由于演出当天是元旦,《正红旗下》演出结束后,由濮存昕提议,台上的导演、编剧、演员与台下的观众拍了合影,共同庆祝新年。很高兴以这种方式开启了新的一年,带着感悟走进崭新的生活。

背景资料

看完话剧后,我查找了一些背景资料,试图了解那段历史。

资料显示,进北京后的八旗分为上三旗与下五旗。上三旗是:正黄、镶黄、正白。由皇帝自领,主要任务是守卫皇城和担任皇帝外出护卫,地位高,人数多;下五旗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他们除了守卫京城外,大批被派往各地驻防护卫。

 八旗子弟进京后由于制度的限制和自身的腐化,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和进取心,成为“纨绔子弟”。

 老舍先生在他未完成的《正红旗下》那篇自传体的著作中,对早年旗人生活作了绘声绘色、入木三分的揭露。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旗人是没有什么自由的,不准随便离开本旗,随便出京;尽管可以去学手艺,可是难免受人家的轻视。他应该去当兵,骑马射箭,保卫大清皇朝。可是旗族人口越来越多,而骑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粮钱,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这样,一家子若有几个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来越困难。这种制度曾经扫南荡北,打下天下;这种制度可也逐渐使旗人失去自由,失去自信,还有多少人终身失业。“

……

血统关系,凭祖宗福荫过骄奢闲逸的生活,可以使人日渐腐朽,终至于烂得不成样子。这种事情,实际上并不独八旗子弟为然,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无数这样的事例。这真是前面乌龟爬泥路,后面乌龟照样爬前车虽覆,后车不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