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组合作学习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6-07-22 09:08:46)
分类: 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前期学生出现的问题:

1.         个别同学不预习,不参与,作业不上交,小组成员各行其事,不愿发言,合作性差;

2.         积极说话现象严重,讨论时闲聊,乱说话,所说内容与学习或讨论的知识无关;

3.         小组内讨论不充分,小组代表发言的内容并不是小组内合作的结果,而是自己个人的观点;

4.         作业(导学案)写完之后,没有时间讨论,仅是对对答案,没有真正的合作;

5.         学习不主动,讨论合作不好,没有行成讨论的氛围,效率不高,讨论时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性结果;

6.         小组讨论与发言成了小组内最优学生的一言堂,学习较差的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敢发言;

7.         自习课上乱,说话现象多。

 

小组合作前期教师出现的问题:

1.         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的问题难度过于简单或过难,不适宜小组合作讨论;

2.         教师未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是点拨,而是不放心学生的听课效果,做再重复的讲解,这样既挫伤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听课学生的惰性,不但没有提高课堂效率,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4.         教师对小组交流缺少评价或评价不当,评价时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采取的措施:

1.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         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学习,只有在独力思考的前提下,才可能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或者通过小组合作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共同解决,所以没有很好的自主学习,也就没有合作学习。

3.         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4.         解放教师的思想,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教师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感受:

1.         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真行!” “我并不比别人差!”。

2.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对课后教学的反思,使教师从心理上真正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