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讨好一个男人当成工作来认真伺候,婚姻是极有希望白头到老的。
当男人向女人表现他的悲伤,到底是把她当成了爱人,不再设防,还是当成友人,不计形象。他到底是想用悲伤唤起女人潜在的母爱,还是只不过流露内心深处男童的无助?
为什么总是遇不到合适的那个人,以为是合适的,调试了半天,还是为她人作了嫁衣裳,为什么就没有度身制作的呢
婚姻这件事,用现实的眼光来打量,它是与爱情无关的,与其大海捞针,不如与旧人厮混。
女人到了某个年纪,择偶标准会自动降至嫁一个好人,而不是嫁一个爱人。
古时候的女人只要坐在家里,绣绣花缠缠脚发发呆,最多去庙里烧香,见个端庄些的书生,扔手帕给他,约他后花园幽个小会。当然,大多数姑娘是不用搞这些破事的,一心一意等父母打灯笼去挑选个靠谱的人,婚姻大事,父母作主,有啥差错,也怪不到自己头上,不象自由恋爱,风险全得自己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