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原老黄家  小吃

(2011-04-11 11:14:42)
标签:

三原老黄家小吃

金钱油饼

金线油塔饼

泡泡油糕

美食

分类: 肚量长安

继续“三原老黄家”的小吃。

 

下面几个是我每次去必吃的,哈哈。

 

金线油塔,金钱油饼、泡泡油糕、窝窝面(一面三吃)。

 

 

 

先说“泡泡油糕”---以下文字部分引自网络。

 

·泡泡油糕·    三原传统风味食品。相传由唐代流传至今,以烫面与熟猪油制成面剂,包入以黄桂酱、核桃仁等制成的馅料,炸至糕表面出现气泡时即成。其特点是色泽乳白,绵软酥甜,入口即化。

 

    其渊源可上溯至盛唐时期的贞观年间(627—649)。唐王朝建都长安(今西安)后,先后在三原县北部原区建起李渊、李湛、李炎等帝王陵寝,成为唐王室拜陵、狩猎的重要场所。因此,三原北部原区繁忙异常。路边有个村子,南距长安八九十里,北距原区二三十里,成了皇家途中休息之地,人们称为“王店”,是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常来常往的地方。随之形成繁华热闹的“王店集”。王店集上有一个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店,这里的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脆,馅心软而甜香,深得人们喜爱。唐景龙三年(709),韦巨源(陕西长安人)官拜尚书左仆射后,所设“烧尾宴”中有名点“见风消(油浴饼)”,就是油炸的、质地脆嫩、见风即会消散的油饼。

 

    经过长期的烹饪实践,三原县的厨师们在王店集油糕、烧尾宴“见风消”的基础上推出名点“泡泡油糕”。其外形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膨松圆鼓,玲珑剔透,用料、制法、特点与王店油糕、“见风消”一脉相承。现成为西安饭庄特色名点,受到中外宾客的同声称道。1990年获国家商业部优质食品“金鼎奖”。

http://s16/middle/53fc5479xa09c17c31e4f&690 小吃" TITLE="三原老黄家  小吃" />

丸子上面就是泡泡油糕。哈哈。

 

 

 

 

再说 “金线油塔”

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相传始于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时有了改进,选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饼层次,把饼状改为塔形,将烙制改为蒸制,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成为上乘美点。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泡菜等,别有风味。

http://s1/middle/53fc5479xa09c2513a560&690 小吃" TITLE="三原老黄家  小吃" />

http://s15/middle/53fc5479xa09c257e6ffe&690 小吃" TITLE="三原老黄家  小吃" />

 

 

 

 

“金钱油饼”,吃前用筷子夹散,趁热吃。我还没有来得及夹开,就被鱼先咬了一口。

http://s4/middle/53fc5479xa09c2c27a723&690 小吃" TITLE="三原老黄家  小吃" />

 

 

 

 

窝窝面(一面三吃),店员很耐心的讲解面面的吃法,我把三吃改一吃了,香的很。

现泼的油泼辣子--香。

http://s3/middle/53fc5479xa09c479f4e42&690 小吃" TITLE="三原老黄家  小吃" />

 

这张全家福是“小日子”的作品,我吃完了才想起来,还没有拍。
http://s16/middle/53fc5479xa09c47eb85bf&690 小吃" TITLE="三原老黄家  小吃" />

http://s12/middle/53fc5479xa09c4847113b&690 小吃" TITLE="三原老黄家  小吃" />

 

 

 

这顿吃的美的很。

 

 

http://s15/middle/53fc5479xa09e49c197fe&690 小吃" TITLE="三原老黄家  小吃" />

http://s8/middle/53fc5479xa09e49ef5967&690 小吃" TITLE="三原老黄家  小吃"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原老黄家
后一篇:桃花一朵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