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回28:黄道期雄飞高举、收银衣罗衫再合

(2016-04-08 08:14:47)
标签:

红楼梦

历史

石头记

文化

脂砚斋

分类: 叁评石头记·卷一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蒙侧批:伏笔,作言语。妙!】乃亲斟一斗为贺。【甲戌侧批:这个“斗”字莫作升斗之斗看,可笑。】

 

“可贺,可贺”脂批【作言语】,【作】与【言语】之间的字不可辨识。“可贺”叠用,而“贺”字本身亦有重叠之意。按“贺”可拆解为“加贝”谐音为“加倍”,“可贺”为“可以加倍”。

“一斗为贺”即“斗酒为贺”。脂批【这个“斗”字莫作升斗之斗看】则可解为“星斗”之斗。若“斗酒”解为“九(酒)星”,按风水学中的九星为:“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如此解“斗酒为贺”即“九紫加倍”即“十八子(紫)”,是隐喻“李自成”。崇祯十三年(1640)秋,李自成进入河南。随着形势的迅速发展,一些失意的明朝举人如牛金星、李岩者,相继参加了农民起义。金星又荐卜者宋献策,长三尺余,上汗记云:‘十八子,主神器,自成大悦。

“乃亲斟一斗为贺”可解为“乃侵朕十八子”即“李自成侵犯崇祯”。脂批【可笑】,即此处为文字游戏。

 

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甲戌侧批:四字新而含蓄最广,若必指明,则又落套矣。】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时尚之学”典出指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夫道学者,学士大夫所当讲明,岂以时尚为兴废。”

脂批【四字新而含蓄最广】对应“学士大夫所当讲明”,“不讲明”则为含蓄。

脂批【若必指明,则又落套矣】,【落套】是不以“时尚为兴废”。“不落套”即“含蓄”是以“时尚之学”为“兴废”,即“社稷”存亡之道。

“神京”原指洛阳。自东晋以降,洛阳便被称为“神京”或“神都”。《晋书·王导传》记载王导的话:“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京。”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巧合的是明朝在北京有十三个皇帝。所以神京是隐喻“明朝”的都城。此即以“雨村”入京赶考对应“李自成”入京。

 

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蒙侧批:“义利”二字,时人故自不识。】

 

脂批【“义利”二字,时人故自不识】,此指崇祯当时不识“义利”二字。

此时崇祯皇帝唯一能够调动的、有机会拯救京城的军队就是镇守宁远山海关的吴三桂。当年一月,崇祯召见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要求吴襄命令吴三桂放弃山海关,率领宁远铁骑进京勤王,而吴襄在此时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进京“勤王”所需的军饷和粮草,折合白银共100万两。而当时明朝国库已经只剩余不足7万两白银。此时崇祯为了抓住这个重要的机会,要求朝中的大臣们都为调军捐献银两,但是当时腐败失和的大明朝廷的重臣们在崇祯的号召下只捐出了20万两,调兵计划就此被搁置了。

 

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甲戌眉批:写士隐如此豪爽,又无一些粘皮带骨之气相,愧杀近之读书假道学矣。】

 

“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倒读为“忆《董逃》,两兵应罢,两十五风俗”。

《董逃》东汉灵帝时童谣。内容写董卓跋扈,纵其残暴,终归逃窜,至于灭族。辞载《后汉书.五行志一》:

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

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

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心摧伤,董逃!

整首歌只有一个意思:“看到董卓来,就赶快逃跑”。甄士隐“忆《董逃》”是以汉末的动荡对比明末的动荡,清军虎视眈眈、李自成大兵压境,此时崇祯不能自守就应迁都南京。

“两十五风俗”是指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的风俗。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所以正月十五的风俗暗喻祭奠“明帝”,此处隐喻“明朝皇帝”。

《明嘉靖祭祀》记载:“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又曰:“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所以中秋祭月隐喻“遣武将”。

甄士隐八月十五见贾雨村的时间为“遣武将”,“忆董逃”是影射崇祯意欲南迁,而朝中大臣竭力反对,只得作罢。

脂批【粘皮带骨】《警世通言》第十一卷 《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是一刀两断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甄士隐“不学那粘皮带骨”,证明他是要“一刀两断”与北京共存亡。

 

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

 

此是暗喻崇祯之死。农历三月,大顺军会师北京城下。三月十七日,李自成亲自指挥大军环攻九门。三月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越墙而入,攻占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投降。也是农历三月十九。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李自成进入北京,推翻明朝。

“黄道之期”即“黄泉路上之期”,“买舟西上”指“西方灵河”,“雄飞高举”指“升天”。“明冬再晤”指“周年祭奠”。“大快之事耶”即“一刀两断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甲戌侧批:写雨村真是个英雄。蒙侧批:托大处,即遇此等人,又不得太琐细。】

 

《苏知县罗衫再合》起始故事道:“话中说杭州府有一才子,姓李,名宏,字敬之。此人胸藏锦绣,腹隐珠玑,奈时运未通,三科不第。时值深秋,心怀抑郁,欲渡钱塘,往严州访友,命童子收拾书囊行李,买舟而行。……只见江口有一座小亭,匾曰‘秋江亭’。”

“李宏”于“秋江亭”歇脚,梦遇“酒色财气四者之精,……原来那黄衣女是酒,红衣女是色,白衣女是财,黑衣女是气”。四女欲请李宏于“姊妹四人之中,选择一名无过之女,奉陪枕席,少效恩环。”李宏欲选“白衣女子”时,“又见黑衣女粉脸生嗔,星眸带怒,骂道:“……我想着你:有财有势是英雄,命若无时枉用功。昔日石崇因富死,铜山不助邓通穷。”

脂批【写雨村真是个英雄】,即“雨村收了银衣”是隐喻“有财有势是英雄”,此指“李自成”杀官造反皆因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

《苏知县罗衫再合》的正文故事:“明代兰溪知县苏云偕妻郑氏赴任,为水寇徐能所劫,徐缚苏投江中,掠郑归。徐能弟徐用暗释郑氏,郑于途中产一子,裹以罗衫,弃于道,遂入庵为尼。徐能率众追赶,得其子,抚为已子,取名继祖。苏云亦为人所救,于乡间为塾师。十余年后,继祖为监察御史,郑氏来诉冤,所告者即徐能,苏云亦得神示,投状于林都御史。继祖自老仆姚大处得罗衫,已疑非徐能子,会徐能至署中,令人擒而诛之,复以罗衫为记,全家团圆。”

脂批【托大处,即遇此等人,又不得太琐细】指“士隐”所隐喻的“崇祯”上了“李自成”的“贼船”。“苏云”之子对应“英莲”即大明“江山”,丫鬟“娇杏”对应“苏夫人”。

 

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甲戌侧批:是宿酒。】

 

二人饮酒至“三更”、“红日三竿方醒”,按“三竿”谐音为“三更”,如此即“六更”。脂批【是宿酒】,按“宿”可解为“星宿”,如此“宿酒”即“斗酒”。上文解“斗酒为贺”,则此为“六更可贺”即“六更加倍”,为“十二更”。“十二”可组合为“王”字,“王更”是指“李自成”改“闯王”而“称帝”,建国大顺,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即改朝换代。

 

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甲戌侧批:又周到如此。】

 

李自成称帝后进攻北京,崇祯急招吴三桂勤王护驾。按吴三桂晚年建国“大周”称大周皇帝。脂批【又周到如此】即指崇祯招吴三桂入京。

 

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甲戌侧批:写雨村真令人爽快。】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黄道黑道”,为日月运行的轨道。旧说日月运行有九道,即“黄道一,青道二、赤道二、白道二,黑道二”。

“不在黄道、黑道”则“日月”运行于“青、赤、白”三道之上。三道各二、合为六道。“日月”为明,指明朝进入六道轮回,即灭亡在即。

 

脂批【雨村真令人爽快】即李自成灭“明”,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爽快】者清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