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习方法和班主任 |
回国后,发现有的学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但是,个别学校在这方面存在问题。我讲学的学校也希望我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把我1997年写的一文发表,供参考。
“河北教育”杂志1997年11期刊登
团结协调共同育人---赵思
一个团结奋进的班级体,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这需要班主任的科学管理,精心培育;需要任课老师管教管导,密切配合,需要所有任课老师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团结一致,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影响力与感召力的教师集体。
班主任是这个教师集体的核心。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统一任课老师的教育思想,明确共同遵循的教育原则,构成一致的教育目标、教育期望,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团结协调,共同育人。
教师劳动虽然是个体的,但效益与成果是集体的。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共同的角色地位、共同的培养目标、相同的追求,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团结协调、搞好班级工作的思想基础。所以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友好的,彼此间要经常联系和沟通,互通情报,反馈信息,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消除内耗和误会,相互配合,抓管理。
双方都努力,关系才会和谐。彼此信任,配合才会默契。
为了使任课老师在班级体建设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班主任要心中有数,运筹谋划,给任课老师创造显示才华的机会,提供活动的舞台。教育本班学生尊敬每一位任课老师,有礼貌,守纪律,爱学习。通过科代表及时反映同学们对学科学习的要求,使科代表成为联系任课老师和班级的纽带。
班主任在共同育人中,要坚持:(一)说明、(二)研究、(三)希望、(四)保证。
(一)说明:班主任要定期向任课说明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活动安排;说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情况;说明特长生的培养方向。
(二)研究:在研究学生中教育学生,在研究教育规律中提高质量。班主任要定期召开班科会(即全体任课老师参加的教师会),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改进学法提高成绩?如何在课堂上德育渗透?如何通过学科课程、潜在课程,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素质?逐个分析学生的个性特长、心理特点。研究提高尖子生水平和转化学习困难生的措施和办法。
(三)希望: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要敢于提出希望,希望任课老师配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统一行动,给学生加油,加温,鼓劲,激励学生进步;希望任课老师正面教育,分类推档,不要轰撵学生,不要矛盾上交,要与学生情感交流。
(四)保证:班主任要通过养成教育,严格要求,保证课堂纪律与教室的干净、整齐和美观,给任课老师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黑板与讲台擦得干干净净。任课教师一进教室,学生立即进入学习角色。坐端正,全神贯注。勤思考,敢发言,促使老师精神振奋,全身心投入。
威信是一种教育力量,班主任要有意识树立任课老师的威信。如果学生对于某位任课老师讲课有意见,班主任不能不理睬,也不要埋怨,也不必马上向学校领导反映,而要善意的向老师转达这些意见,并积极帮助老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切记不背后议论,说长道短。尤其对刚上岗的任课老师,更要理解关怀,耐心帮助,允许他们有缺点有个适应和提高的过程。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多看任课老师的长处和优点,扬长避短,学会适应老师讲课。耐心等待与期望老师改进。用学生的主动学,促进老师的认真教。
任课老师反映班内存在的问题时,班主任要虚心听取。不护短,不搪塞,并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反映调皮学生上课不守纪律气老师时,班主任协助任课老师,研究出疏导方法,并让任课老师亲自去找该生谈心,去帮助,去教育,去批评,去点拨,班主任不要替代。任课老师与学生发生了矛盾,班主任应该公正,妥善处理。不要怕影响老师间的团结,而一味地批评学生。老师向着老师,不分青红皂白训学生,不仅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更会降低老师们的威信。如果确实责任在学生,班主任不包庇,不姑息,该批评就批评,该处分就处分,并要求学生向老师认错,道歉,决心用行动改正。
情感是沟通与配合的心灵通道。任课老师生病,生活有困难,班主任要派班长或同学去看望。春节去拜年,生日送贺卡。外出旅游,参观要邀请任课老师同行。主题班会要请任课老师请讲话。联欢会,家长会请参加。
任课老师经常参加班级活动,必然会加深对学生的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出自内心的配合班主任工作,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配合五字歌:
公正不袒护,爱护不护短。
疏导不强加,尊重不反感。
适应不疏远,沟通不包办。
信任不猜疑,帮助不埋怨。
补台不拆台,协助不替代。
学科不独进,全面抓学生。
背后不议论,劲往一处用。
相互配合好,定能带好班。
附1: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员工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功能。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功能。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事业创新的巨大动力。所以必须打造团队精神。
附:八角台风景区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重阳节的前一天(九月八日),我和老伴去登张家口西面的高山:八角台。八角台山位于桥西区,南北走向,主峰海拔1020米,系赐儿山山脉。
我骑着自行车,带着老伴出发了。我俩分别轮流推着自行车上山。八角台山东麓有汽车公路可盘旋而上,直达山顶。我们在盘旋公路上,边推车,边聊天,边观赏,边照相。推到八角台的管理处时。看见一位热情的老大娘,她就住在管理处。她告诉我们:“上山不要走公路,远。有一条爬山小路,近。很快就能爬到山顶。”于是,我们放下自行车,存在管理处,顺着小道爬山。爬爬歇歇,歇歇爬爬。半个小时登上山顶。
在七一广场,看见一位健身的妇女在长时间地练习倒立。走进八角台饭厅,一位来自康保的小姑娘破格地接待了我们。她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她热情洋溢地带领我们去游泳池和高台上浏览。帮助我们照相,并和我们合影。使我们很感动。
八角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此处多有战争。抗战时,“东条英机机械化师团察哈尔兵团”进逼张家口,国民党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命令29军143师官兵据守水母宫、赐儿山阵地。千名官兵壮烈殉国。最后,由于敌强我弱,143师官兵退据八角台,继续与敌作战。官兵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市民们纷纷烙大饼、烧开水,越过硝烟弥漫的战场,送到八角台阵地。经过20多天的激战,日军伤亡惨重,并击毙了日本高级指挥断本多邱。
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出兵侵占张家口,我军于1946年10月主动撤离张家口,实行战略转移。为了掩护主力部队顺利转移,曾派一个连队据守八角台阵地,许多英勇的战士把鲜血洒在了八角台上。
198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八0二”军事演习在此山西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人邓小平、聂荣臻等曾亲临观察指挥军事演习。这是建国以来一次大规模、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演练。吸引了世界各国元首和军事专家们的眼球。其观察指挥部就设在此山上。山顶有平台。“八O二”军事演习观礼台,2001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八角台平台上登高望远,八角台南侧脚下有张柴公路穿过,西北山岭重叠,沟壑交错,山势险峻,心旷神怡,满心欢喜。站在八角台上,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登顶,东望城廓,能看见治理后的大清河水,山峦的叠翠和楼群映照,成了眼前的一线风景,一幅画面。转过身去,往西望,更觉自由辽阔,能看到万全县。万全县正在建设张家口西山开发区。这可是个“大手笔”。
在山上接到侄女曹启明的电话,邀请我们去她妈妈家吃涮羊肉。我们乐呵呵地顺着盘旋公路快步下山。我们分别抓紧时间摄影,记录下了我们满心欢喜行走如飞的情景。
啊!八角台,风景如画。你是一个可以畅游古今的所在、是一个可以寄情于未来的地方,也是一个在闲暇的时候与家人好友出游的风景区。
(看照片中的《八角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