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抑郁症,然后战胜它

(2017-02-03 12:03:10)
标签:

心理咨询

曹晖

15996211831

http://pic47.nipic.com/20140822/17961491_102927631000_2.jpg
尽管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令人担忧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残原因,但大众对它的状况却知之甚少,因此演艺明星患上抑郁症更容易被大众关注。除了张国荣、乔任梁这种以死亡作为解脱的决绝和惨烈,英国喜剧演员鲁比·怀克丝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对抗抑郁的方式。

中秋节的后一天,艺人乔任梁的死讯遍布各社交平台,在透过种种恶意揣测和不明真相的围观后,相对合理的解释是“因抑郁症自杀身亡”。



“哦,是抑郁症。”

简单的几个字似乎就交代了一个青年艺人离世的原因。

近些年来,因为抑郁症而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不在少数,但大多旁观者对于抑郁症的了解还只停留在最粗浅,也是最容易误解的程度。对抑郁症的无知往往使大家对这个精神疾病关注不够,因而一些抑郁症患者缺乏最合理有效的疏解途径。

我们用一组数据来了解抑郁的现状。

•在英国,每年花费在精神治疗的金钱为700亿英镑,相当于全国健康总预算。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30年抑郁将超过其他问题成为人类心理健康的头号敌人。

•目前,抑郁的患病人数超过生理性疾病人数的总和。

•在英国发放的丧失工作能力福利的总额中,因为抑郁引起的占了接近一半,官方数据为44%。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30年全球在精神疾病上的花费将达到16万亿美元。单向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负担。

•精神疾病发病率呈现年轻化(50%始于14岁)。

•精神健康问题增加会产生生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患精神分裂症者和躁郁症者在16~25岁年龄段的死亡率高于普通人群。

•欧洲六国的综合数据显示,17%的人报告称过去6个月内遭受过抑郁的侵袭。

•在任何时候,10%的美国人都在前一年患有临床抑郁症。20%-25%的女性和7%~12%的男性会在一生中患上临床抑郁症。

可见,抑郁症早就不是一个小众罕见的心理疾病,它像一个潜伏在我们周围阴影里的巨大恶魔,虎视眈眈的盯着每一个曾经健康的人,然后趁其不备伸出它的魔掌。

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面对抑郁症初期表现出来的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质量变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等各种不适症状,很多人并不认为这就是抑郁症。更有一部分人对于抑郁症的认识还停留在矫情,负能量,苦大仇深,无病呻吟的误区里。即使是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还要承受家人的讳莫如深、旁人的冷嘲热讽以及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束手无策。

我认为,这世上很大一部分的误解来自于无知。面对太阳时,我们是看不到阴影的。所以拥有健康身体和心理的人无法体会抑郁症患者内心的无助感和他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抑郁症患者这样描述他们生病时的状态:

·在夜里我严重失眠,只能安睡两个小时,醒来后就被无尽的恐惧感笼罩,压得我喘不上气。我的身体很重,挪步去卫生间洗澡就像经历了男子铁人十项赛后一般疲惫。

·这种感觉就像行尸走肉,从四肢到皮肤都毫无感觉。现在的我感觉只剩一副空空的躯壳,上周那个有胆有识的我现在想想都不可思议。现在对我而言,无即是有,有即是无,只剩下头脑中的压力不断喷涌。这感觉就像曾经的你不断抽离,而你丝毫没有察觉。像抽丝一般,那个曾经的你正在走远,你对过去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渐渐地,你不知道自己是谁、有什么感觉。

·突围、闪光、暗淡、绝望,我就被这种轮回束缚着、折磨着、撕裂着……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的希望在何方?谁能告诉我?无数次大声地呼喊换来的只有死一般的宁静,没有任何反馈,没有一点曙光。

抑郁症最严重的状况是自杀,研究表明,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张国荣曾是大中华地区最耀眼最瞩目的明星之一,塑造了程蝶衣,宋子杰,宁采臣等众多成功的人物形象,成为众多影迷乐迷心中的超级偶像;罗宾·威廉姆斯是美国优秀的喜剧演员、导演,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和奖项;乔任梁自好男儿出道,影视歌三栖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作品……这些曾经红极一时或是小有成就的人,用死亡来解决抑郁症带来的诸多痛苦和折磨,死亡带给他们的,可能是痛苦和抑郁的终结,但同时悲观的宣告了他们以后的所有可能也随之终结。





我们永远无法获知那些最终选择死亡的抑郁症患者生前与病魔做出了多大的抗争,我们无法获知他们求生的意念被抑郁一点点消解掉的沮丧和绝望,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有让更多人知道在面对抑郁时,如何尽可能不被打倒。

鲁比·怀克丝是英国知名喜剧演员,曾进入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她作为喜剧演员的几年里,给观众带来许多欢笑和快乐。与上面几位演艺界人士相同,她也曾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在也曾消极无措,倦怠颓废,她说“抑郁患者自杀的原因不是找不到治愈之道,而是无助感——大脑不听使唤,净胡思乱想。”

在与抑郁症博弈的日子里,鲁比开始奋力自救。她鼓励自己“这不是你的错,你会振作起来的,这只是一种病”,同时也开始养成抑郁的预警系统,使她能够逐渐对消极、贬损的征兆有一定的警觉。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几乎每4人中便有1人会在一生中某个阶段出现精神或行为问题。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令人担忧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残原因。这种不分年龄,性别,阶级,工作领域的病症可能成为威胁我们每一个人的隐患。

鲁比·怀克丝把自己调侃为那1/4的人,并开始学习神经科学并师从正念认知疗法创始人马克·威廉姆斯,在正念认知疗法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出了抑郁症的桎梏。她也在《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一书中,对正念练习做了系统而详实的阐述,而正念练习不只是针对那1/4的“问题人群”,而是对4/4的人,因为我们都需要面对相同的问题:我们都有痛苦,都享受欢笑,我们也会时而愤怒,偶尔犯贱。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调节情绪:

·生理疼痛 疼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生理上固有的感受,一部分是你对这种感受赋予的意义。当疼痛难以忍受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给自己留有喘息的余地。

·5秒钟,集中注意力 用手机定时,每隔几小时响铃一次。每次响铃时停下手中的事情,集中注意力,体会此刻的内心和身体感受。

·行走 认真体会一只脚离开地面、另一只脚接触地面的过程。体会你的腿部肌肉和身体平衡。体会你的重量。体会你的思绪变化,因为人们在走路时总是想些事情,腿部动作基本不需要思考。一旦你发现自己走神儿了或者对自己走路的姿势产生评判性的想法,请立刻将注意力拉回行走本身。

·,拓展注意力 将关注点集中在某种感官体验上,也可以拓宽心智和视野,将注意力覆盖从头到脚每一处体验。

除此之外,《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还对焦虑症、恐慌症、强迫症、暴饮暴食者、酗酒患者和购物狂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它指导读者如何对情绪和思维方式进行自我调节,成为情绪的主人;它帮我们摆脱恐惧,勇敢探索未知世界,所以我们也应该顺应心智好好利用情绪的积极作用,才能体味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平静。

我的微信公众平台:psychicaohu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