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未拥有你,我却依然觉得是失去|观影:苏菲玛索的《芳芳》
(2017-01-18 13:33:18)
标签:
15996211831曹晖心理咨询 |
两个人一旦在一起,就要面对爱情的消失这个问题。
在感情的重点上,我不再爱Ta了,或者Ta不再爱我了,如果非要变成一道选择题,还真不知道哪一方的烦恼会少一点。也有一些时候,尽管还在一起,曾经被定义为“爱情”的感觉却已经不在了。
很多人都思考过这样一个永恒的问题:“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开始,是不是就永远不用结束?”影片《芳芳》的男主角也是这样的凡夫俗子中的一个,只不过,他比大多数人更“疯”一点儿。
《芳芳》是由法国导演亚历山大·雅丁执导,著名演员苏菲·玛索和文森特·佩雷斯主演的一部爱情轻喜剧,讲述了一名男子不愿让爱情经受生活的消磨,不断地追求一个女子,但又不愿和她在一起的故事。激情能否在幻想中无限持续?像一簇被不断添加燃料的火焰。亲密和欲望能不能被完全分离,能否在心理上爱一个人,而在身体上爱另一个人?这对影片中的人物,最后找到一个解决之道?
下面就来看今天的文章。

一辈子都想追求,
但一辈子都不想得到

亚历(文森特·佩雷斯饰)是一名见习医生,平时住在巴黎。一次,他去海边小镇拜访一对老夫妻。当晚下了雨,他就住在他们的一处房子里。老夫妻的孙女芳芳没有钥匙,从窗户翻进来,被亚历误以为小偷,两人误打误撞由此相识。

芳芳(苏菲·玛索饰)正跟着奶奶学习,想成为一名香水师。她美丽又热情,充满活力。房间里只有一张床,芳芳对两人挤在一起毫不介意,亚历则很不情愿。芳芳觉得屋里太闷,邀请亚历一起去雨中裸泳,他嫌弃地拒绝了。

第二天,芳芳向奶奶询问亚历的事,很主动地说晚上再和亚历睡一起,还邀请亚历到一座充满回忆的老房子里亲切地谈心。芳芳既漂亮又个性洒脱,自然令亚历着迷,但是他一直遮遮掩掩,装作一副不近女色的样子。

其实,亚历已经有女朋友了,她叫洛丽。两人认识五年了,现在一起同居,还在计划着结婚的事。然而他们的爱已没有多少激情,平时被日常琐事所包围。在情人节,洛丽特地准备了一份礼物,亚历打开后发现只是一双拖鞋,非常失望。

亚历时常要去见洛丽的父母,这让他不开心,因为这未来的岳父岳母刻板而迂腐。岳父老是唠叨着让亚历继承自己的殡葬业的生意,岳母成天家长里短,唱歌难听又吵闹,还唱个不停。

面对死气沉沉的生活,芳芳的出现令亚历心神荡漾,感觉自己又充满了生机,像是复苏了一般。或许是这两种状态的对比,让亚历觉得,一旦和女人走入稳定的关系,那种追求的刺激感就会消失,两个人会陷入到凡夫俗妇的小日子里,最后只能无奈地缅怀过去的美好。


为了能够永远感受爱的激情,亚历做出了一个听上去荒唐又大胆的决定:永远追求芳芳,但永远不和她发生性关系,不和她确定情侣关系,进行一场漫长的精神恋爱。

至于他和女友之间的关系,亚历想继续保持目前的状态,他觉得会一直爱着洛丽,陪伴在她身旁。因为自己不会和芳芳发生性关系,亚历觉得自己对女友仍可算是绝对忠诚的。


我在生活中也听到过类似的想法,在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性的结合被当作一道分水岭。他们说,爱情最美好的时候是彼此都想和对方发生性关系,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似乎感到对方也对自己有渴望,又还没完全确定。当性变成了被允许的、甚至是一种日常常规,那种徘徊不去的渴望感似乎也就消散了。
亚历则把很多人设想过的一种所谓的“解决方案”行动了出来。他希望和芳芳之间保持着性和浪漫的张力,同时和女友过普通日常的夫妻生活。那,这样现实和虚幻分开的爱在现实中究竟能否顺利地进行呢?
让她留在我的现实里,
而你是我一切美好想象的载体
亚历不听好友的劝诫,开始实施这个计划。他用各种浪漫的方式给芳芳惊喜。甚至到了影片的后半段,亚力住到了芳芳的隔壁,趁她不在家打通了两个房间,将芳芳房间里墙上的大镜子改装成单向透视玻璃。


亚历能透过玻璃看到芳芳的一举一动,但芳芳看到的只是普通的镜子。亚历看芳芳洗澡,他也在隔壁洗澡;他看芳芳跳舞,同样兴奋地舞动起来。亚历就这样隔着一层玻璃爱着芳芳,永远在一起,又永远得不到。
有一次,他带着芳芳潜入一座豪宅,趁着主人不在家中谎称这是自己的住所,和芳芳共进烛光晚餐,结果被主人发现,他们又机智地逃开。

亚历将芳芳的眼睛蒙上,将她带到朋友的剧场里,在各种场景中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一起跳舞和冒险。而正当芳芳沉醉在这样奇幻而美好的约会中,亚历则说他们之间是美好的友谊,为了纯洁的男女朋友关系而干杯。


这自然令芳芳很伤心,两人不欢而散。而另一方面,当亚历迟迟回家,女友洛丽还在床上苦等。她原本准备了烛光晚餐,想给亚历惊喜,最后落了个空。洛丽察觉到亚历爱上了别人,亚历用“没有越轨”来为自己辩解。

洛丽不愿听解释,她甚至觉得自己是可以原谅亚历和别人发生性关系的,真正让她伤心的是,亚历的注意力正从自己身上移开。他连一起生活的基本耐心都没了,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洛丽知道,或许是因为亚历已拥有了自己,所以他丧失了兴趣,开始厌倦。

当洛丽意识到这一点,她也想着为两人的生活增加更多情趣。她假扮成意大利的应召女郎想营造意外的气氛,她也准备烛光晚餐,但这些都阴差阳错地没起到多少作用。亚历只能安慰女友,让她暂缓自己的担忧。

亚历的计划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无论是洛丽还是芳芳,她们都不是他生活的道具,并不会像他想象中一样,被放置在他为她们安排的角色上。洛丽因为亚历的心分给了别人而难过,芳芳也无法理解他明明表现地很受自己吸引,却又不分手来和自己在一起的行为。
亚历的计划,有着开放式关系的部分表象,却完全背离了一段真正的开放关系的实质和核心。开放关系的核心是平等、尊重、开放的沟通,在这段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充分考虑过自己的需要,也了解其他方的需要。它是这段关系中的每个人都认可和想要的东西,同时每个人都有着对等一致的权力。而亚历仅仅根据自己的私人需要,“安排”了两个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他以为是“两全”的方案,只会让她们两个人都受伤。
而芳芳的心理也是微妙的。对她来说,正是亚历这样的追求方式让她感到有趣,正是亚历渴望她又拒绝她,激发了她的渴望和爱情。她知道,如果亚历和别的男人一样“正常”地追求她,她甚至不会注意他。芳芳为此非常纠结。

当芳芳从奶奶那里知道亚历已有同居女友之后,她气愤地找到亚历,让他必须在两个人之间做出选择。亚历仍旧绕圈子,不愿直面。
第二天,洛丽在海边撞见了亚历和芳芳,场面非常难堪。洛丽为了争取亚历,说起他们正在计划结婚的事,还谎称自己怀孕。芳芳无可奈何,扇了亚历一巴掌,愤而离开。

亚历只能回到往日的生活。但当他得知女友其实并没有怀孕,非常气愤,认为自己不能忍受欺骗,两人就此分手。亚历想象中“两全”的计划就这么失败了。洛丽并不愿意只是现实中的一个伙伴,芳芳也不愿意只是亚历幻想的载体。亚历想通过同时和两个人相处,来兼顾激情的爱与平凡的夫妻生活,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少女的智慧:
每天早晨我会离开你,
但黄昏前你要将我追回来
回到了单身状态之后,亚历对芳芳念念不忘。当从芳芳的爷爷那里得知芳芳和朋友外出十来天之后,亚历又想到了一个新的计划继续自己的精神之爱。之前,他租下了芳芳隔壁的一间房子。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那样,在和洛丽分手后,他正式搬到了芳芳隔壁,隔着单面玻璃看着芳芳、爱着芳芳,却打算永远不去占有。

芳芳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后来,她联系亚历,恢复了朋友关系。有一次,芳芳邀请亚历一起看望爷爷奶奶,还带上了前男友。亚历告诉芳芳他已和洛丽分手,怀孕也只是谎言。然而芳芳说一切都太迟了,她和前男友复合了,正打算结婚。

但其实,这一切都是芳芳在演戏,是为了刺激亚历,希望让他懂得失去的滋味,芳芳也许是想让亚历知道,通过不占有来避免失去的痛苦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便她从未属于他,在这一刻他还是会感到仿佛失去了世界上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接着,芳芳从奶奶那里知道了镜子的事,回到房中痛斥亚历。亚历说出了自己这么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童年时,亚历时常看到妈妈的房间里有不同的男人,他为此伤心,觉得性就意味着不稳定,甚至是污秽的,尤其是对于纯净美好的爱来说。

因此,他越是珍视和芳芳的感情,越是害怕和芳芳结合。芳芳劝说亚历,想让他明白自己这副有血有肉的躯体需要他的触摸,需要他的温暖,她不愿隔着一层冷冰冰的玻璃相爱。然而,亚历仍旧不敢向前迈出那一步。


芳芳只能给亚历最后一次机会,让他克服童年的阴影再来找她,如果第二天十点他还未出现,芳芳将永远离开。亚历思考了很久,十点之后才冲到芳芳的房间,发现她已不再。由于之前的一些对话,亚历误以为芳芳已经自杀,这种彻底的失去感让亚历痛苦不已。而就在这时,芳芳从亚历的房间将始终阻隔在他们之间的镜子打碎了。

其实,芳芳一直在隔壁,看着亚历的表现。尽管亚历迟到了,但他最终还是克服了曾经恐惧的一切,敢于面对自己真实的爱欲。跨过破碎的镜片,芳芳和亚历最终站在一起,开始了他们之间的浪漫之爱。
芳芳身上,有着一些少女浑然天成的智慧,比如她没有因为亚历迟到就不再给他机会,她知道“我们在一起”才是最重要、也是唯一重要的事。另外,芳芳也提出了一个解决“爱情被日常生活消磨”的方法——芳芳对亚历说:明天早上,我会离开你。黄昏前,你得争取我回来。以后每天早上我都会这样离开你。

电影就此结束,我们不知道芳芳和亚历能否像他们想象得那样生活下去。如果可以,那一定是生机勃勃的美好时光,但同时也一定是需要付出巨大精力的辛苦生活。
在我们以前的文章“如何保持长久的激情”中,我们曾经谈到过:
与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亲密和欲望之间,并不是一个相互助长的关系,反而是一种天然对立的关系。亲密,是此岸,是已知的、熟悉的、安全的、已经拥有的;它是一种在家的状态。而欲望,是彼岸,是未知的、陌生的、危险的、渴望中而尚未占有的;它是一种在路上的感觉。
我们在关系中许多的挣扎,本质上都是由这对矛盾引起的。无论是恋爱初期感到令人心醉的激情,却总是担忧对方是不是可靠的伴侣;还是多年伴侣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对方,能够完全信任和交付,却常常困惑这还是不是爱情。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渴求新鲜感的刺激没有什么错,如果两个人都如此期待,一起努力的话也未必无法实现。就像芳芳所提议的,即便在稳定的关系中,也保留一些追逐和征服的游戏。
没有人可以永远回避失去的痛苦。因为“感受到失去的痛苦”这个风险,是从对方对你来说变得重要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并不需要占有的发生。或者说,因为人类有爱人的需要,我们都早就被注定了要经历失去的痛苦。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失去发生之前,用尽全力去爱。
愿你永远都能像16岁时一样去爱人。
以上。
在感情的重点上,我不再爱Ta了,或者Ta不再爱我了,如果非要变成一道选择题,还真不知道哪一方的烦恼会少一点。也有一些时候,尽管还在一起,曾经被定义为“爱情”的感觉却已经不在了。
很多人都思考过这样一个永恒的问题:“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开始,是不是就永远不用结束?”影片《芳芳》的男主角也是这样的凡夫俗子中的一个,只不过,他比大多数人更“疯”一点儿。
《芳芳》是由法国导演亚历山大·雅丁执导,著名演员苏菲·玛索和文森特·佩雷斯主演的一部爱情轻喜剧,讲述了一名男子不愿让爱情经受生活的消磨,不断地追求一个女子,但又不愿和她在一起的故事。激情能否在幻想中无限持续?像一簇被不断添加燃料的火焰。亲密和欲望能不能被完全分离,能否在心理上爱一个人,而在身体上爱另一个人?这对影片中的人物,最后找到一个解决之道?
下面就来看今天的文章。

一辈子都想追求,
但一辈子都不想得到

亚历(文森特·佩雷斯饰)是一名见习医生,平时住在巴黎。一次,他去海边小镇拜访一对老夫妻。当晚下了雨,他就住在他们的一处房子里。老夫妻的孙女芳芳没有钥匙,从窗户翻进来,被亚历误以为小偷,两人误打误撞由此相识。

芳芳(苏菲·玛索饰)正跟着奶奶学习,想成为一名香水师。她美丽又热情,充满活力。房间里只有一张床,芳芳对两人挤在一起毫不介意,亚历则很不情愿。芳芳觉得屋里太闷,邀请亚历一起去雨中裸泳,他嫌弃地拒绝了。

第二天,芳芳向奶奶询问亚历的事,很主动地说晚上再和亚历睡一起,还邀请亚历到一座充满回忆的老房子里亲切地谈心。芳芳既漂亮又个性洒脱,自然令亚历着迷,但是他一直遮遮掩掩,装作一副不近女色的样子。

其实,亚历已经有女朋友了,她叫洛丽。两人认识五年了,现在一起同居,还在计划着结婚的事。然而他们的爱已没有多少激情,平时被日常琐事所包围。在情人节,洛丽特地准备了一份礼物,亚历打开后发现只是一双拖鞋,非常失望。

亚历时常要去见洛丽的父母,这让他不开心,因为这未来的岳父岳母刻板而迂腐。岳父老是唠叨着让亚历继承自己的殡葬业的生意,岳母成天家长里短,唱歌难听又吵闹,还唱个不停。

面对死气沉沉的生活,芳芳的出现令亚历心神荡漾,感觉自己又充满了生机,像是复苏了一般。或许是这两种状态的对比,让亚历觉得,一旦和女人走入稳定的关系,那种追求的刺激感就会消失,两个人会陷入到凡夫俗妇的小日子里,最后只能无奈地缅怀过去的美好。


为了能够永远感受爱的激情,亚历做出了一个听上去荒唐又大胆的决定:永远追求芳芳,但永远不和她发生性关系,不和她确定情侣关系,进行一场漫长的精神恋爱。

至于他和女友之间的关系,亚历想继续保持目前的状态,他觉得会一直爱着洛丽,陪伴在她身旁。因为自己不会和芳芳发生性关系,亚历觉得自己对女友仍可算是绝对忠诚的。


我在生活中也听到过类似的想法,在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性的结合被当作一道分水岭。他们说,爱情最美好的时候是彼此都想和对方发生性关系,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似乎感到对方也对自己有渴望,又还没完全确定。当性变成了被允许的、甚至是一种日常常规,那种徘徊不去的渴望感似乎也就消散了。
亚历则把很多人设想过的一种所谓的“解决方案”行动了出来。他希望和芳芳之间保持着性和浪漫的张力,同时和女友过普通日常的夫妻生活。那,这样现实和虚幻分开的爱在现实中究竟能否顺利地进行呢?
让她留在我的现实里,
而你是我一切美好想象的载体
亚历不听好友的劝诫,开始实施这个计划。他用各种浪漫的方式给芳芳惊喜。甚至到了影片的后半段,亚力住到了芳芳的隔壁,趁她不在家打通了两个房间,将芳芳房间里墙上的大镜子改装成单向透视玻璃。


亚历能透过玻璃看到芳芳的一举一动,但芳芳看到的只是普通的镜子。亚历看芳芳洗澡,他也在隔壁洗澡;他看芳芳跳舞,同样兴奋地舞动起来。亚历就这样隔着一层玻璃爱着芳芳,永远在一起,又永远得不到。
有一次,他带着芳芳潜入一座豪宅,趁着主人不在家中谎称这是自己的住所,和芳芳共进烛光晚餐,结果被主人发现,他们又机智地逃开。

亚历将芳芳的眼睛蒙上,将她带到朋友的剧场里,在各种场景中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一起跳舞和冒险。而正当芳芳沉醉在这样奇幻而美好的约会中,亚历则说他们之间是美好的友谊,为了纯洁的男女朋友关系而干杯。


这自然令芳芳很伤心,两人不欢而散。而另一方面,当亚历迟迟回家,女友洛丽还在床上苦等。她原本准备了烛光晚餐,想给亚历惊喜,最后落了个空。洛丽察觉到亚历爱上了别人,亚历用“没有越轨”来为自己辩解。

洛丽不愿听解释,她甚至觉得自己是可以原谅亚历和别人发生性关系的,真正让她伤心的是,亚历的注意力正从自己身上移开。他连一起生活的基本耐心都没了,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洛丽知道,或许是因为亚历已拥有了自己,所以他丧失了兴趣,开始厌倦。

当洛丽意识到这一点,她也想着为两人的生活增加更多情趣。她假扮成意大利的应召女郎想营造意外的气氛,她也准备烛光晚餐,但这些都阴差阳错地没起到多少作用。亚历只能安慰女友,让她暂缓自己的担忧。

亚历的计划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无论是洛丽还是芳芳,她们都不是他生活的道具,并不会像他想象中一样,被放置在他为她们安排的角色上。洛丽因为亚历的心分给了别人而难过,芳芳也无法理解他明明表现地很受自己吸引,却又不分手来和自己在一起的行为。
亚历的计划,有着开放式关系的部分表象,却完全背离了一段真正的开放关系的实质和核心。开放关系的核心是平等、尊重、开放的沟通,在这段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充分考虑过自己的需要,也了解其他方的需要。它是这段关系中的每个人都认可和想要的东西,同时每个人都有着对等一致的权力。而亚历仅仅根据自己的私人需要,“安排”了两个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他以为是“两全”的方案,只会让她们两个人都受伤。
而芳芳的心理也是微妙的。对她来说,正是亚历这样的追求方式让她感到有趣,正是亚历渴望她又拒绝她,激发了她的渴望和爱情。她知道,如果亚历和别的男人一样“正常”地追求她,她甚至不会注意他。芳芳为此非常纠结。

当芳芳从奶奶那里知道亚历已有同居女友之后,她气愤地找到亚历,让他必须在两个人之间做出选择。亚历仍旧绕圈子,不愿直面。
第二天,洛丽在海边撞见了亚历和芳芳,场面非常难堪。洛丽为了争取亚历,说起他们正在计划结婚的事,还谎称自己怀孕。芳芳无可奈何,扇了亚历一巴掌,愤而离开。

亚历只能回到往日的生活。但当他得知女友其实并没有怀孕,非常气愤,认为自己不能忍受欺骗,两人就此分手。亚历想象中“两全”的计划就这么失败了。洛丽并不愿意只是现实中的一个伙伴,芳芳也不愿意只是亚历幻想的载体。亚历想通过同时和两个人相处,来兼顾激情的爱与平凡的夫妻生活,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少女的智慧:
每天早晨我会离开你,
但黄昏前你要将我追回来
回到了单身状态之后,亚历对芳芳念念不忘。当从芳芳的爷爷那里得知芳芳和朋友外出十来天之后,亚历又想到了一个新的计划继续自己的精神之爱。之前,他租下了芳芳隔壁的一间房子。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那样,在和洛丽分手后,他正式搬到了芳芳隔壁,隔着单面玻璃看着芳芳、爱着芳芳,却打算永远不去占有。

芳芳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后来,她联系亚历,恢复了朋友关系。有一次,芳芳邀请亚历一起看望爷爷奶奶,还带上了前男友。亚历告诉芳芳他已和洛丽分手,怀孕也只是谎言。然而芳芳说一切都太迟了,她和前男友复合了,正打算结婚。

但其实,这一切都是芳芳在演戏,是为了刺激亚历,希望让他懂得失去的滋味,芳芳也许是想让亚历知道,通过不占有来避免失去的痛苦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便她从未属于他,在这一刻他还是会感到仿佛失去了世界上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接着,芳芳从奶奶那里知道了镜子的事,回到房中痛斥亚历。亚历说出了自己这么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童年时,亚历时常看到妈妈的房间里有不同的男人,他为此伤心,觉得性就意味着不稳定,甚至是污秽的,尤其是对于纯净美好的爱来说。

因此,他越是珍视和芳芳的感情,越是害怕和芳芳结合。芳芳劝说亚历,想让他明白自己这副有血有肉的躯体需要他的触摸,需要他的温暖,她不愿隔着一层冷冰冰的玻璃相爱。然而,亚历仍旧不敢向前迈出那一步。


芳芳只能给亚历最后一次机会,让他克服童年的阴影再来找她,如果第二天十点他还未出现,芳芳将永远离开。亚历思考了很久,十点之后才冲到芳芳的房间,发现她已不再。由于之前的一些对话,亚历误以为芳芳已经自杀,这种彻底的失去感让亚历痛苦不已。而就在这时,芳芳从亚历的房间将始终阻隔在他们之间的镜子打碎了。

其实,芳芳一直在隔壁,看着亚历的表现。尽管亚历迟到了,但他最终还是克服了曾经恐惧的一切,敢于面对自己真实的爱欲。跨过破碎的镜片,芳芳和亚历最终站在一起,开始了他们之间的浪漫之爱。
芳芳身上,有着一些少女浑然天成的智慧,比如她没有因为亚历迟到就不再给他机会,她知道“我们在一起”才是最重要、也是唯一重要的事。另外,芳芳也提出了一个解决“爱情被日常生活消磨”的方法——芳芳对亚历说:明天早上,我会离开你。黄昏前,你得争取我回来。以后每天早上我都会这样离开你。

电影就此结束,我们不知道芳芳和亚历能否像他们想象得那样生活下去。如果可以,那一定是生机勃勃的美好时光,但同时也一定是需要付出巨大精力的辛苦生活。
在我们以前的文章“如何保持长久的激情”中,我们曾经谈到过:
与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亲密和欲望之间,并不是一个相互助长的关系,反而是一种天然对立的关系。亲密,是此岸,是已知的、熟悉的、安全的、已经拥有的;它是一种在家的状态。而欲望,是彼岸,是未知的、陌生的、危险的、渴望中而尚未占有的;它是一种在路上的感觉。
我们在关系中许多的挣扎,本质上都是由这对矛盾引起的。无论是恋爱初期感到令人心醉的激情,却总是担忧对方是不是可靠的伴侣;还是多年伴侣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对方,能够完全信任和交付,却常常困惑这还是不是爱情。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渴求新鲜感的刺激没有什么错,如果两个人都如此期待,一起努力的话也未必无法实现。就像芳芳所提议的,即便在稳定的关系中,也保留一些追逐和征服的游戏。
没有人可以永远回避失去的痛苦。因为“感受到失去的痛苦”这个风险,是从对方对你来说变得重要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并不需要占有的发生。或者说,因为人类有爱人的需要,我们都早就被注定了要经历失去的痛苦。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失去发生之前,用尽全力去爱。
愿你永远都能像16岁时一样去爱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