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那么多,为什么还要结婚?

标签:
曹晖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 |
分类: 曹晖心理咨询 |
编者按:婚外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甚至你本人身上;今天推送一篇关于出轨的精选文,值得每个爱过的人看。读完大概要10分钟,文末附上了著名的情感理疗师Esther Perel《重新认识出轨》Ted演讲视频,看了不下十遍。关于出轨的困惑,相信你能从中得到答案。
婚外情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出轨渐渐成为社会的风气?
关于出轨,有一组来自美联社的数据,的确很惊人:
-
在一生所有的亲密关系中,至少出轨过一次的男性和女性都超过50%。
-
41%的已婚伴侣中,有一方或双方承认有过身体或精神出轨。
-
22%的已婚男性婚后至少出轨过一次,14%的已婚女性婚后至少出轨过一次。
-
同事是出轨的高频对象(14%的已婚男女和同事有过性关系);出差则是出轨的好时机(35%的已婚男女承认在出差时有过外遇)。
-
假如可以永远不会被发现,有74%男性表示一定会出轨,68%的女性表示一定会出轨。
-
一段婚外情的平均持续时间是2年。
-
当然,也有一个值得深思的数据:在婚外情被戳破之后,有31%的婚姻持续了下来。
图注: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看着你爱的人,爱上了别人。
需要:婚姻是有有效期的
看了这个数据,你大概会有一些唏嘘之感。
我是做婚姻咨询的,从我的案例来源中,几乎有90%以上的咨询案例都是和婚外情有关。
我经常会被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现在婚外情的人这么多啊?为什么人非要婚外情不可呢?
我往往会回问一句:那么人为什么要结婚呢?
提问的人往往会这样回答:
-
因为年龄恐慌而婚:我也不知道,我妈逼得紧了,我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我一着急就赶紧找了一个差不多就嫁了。否则我不就是老姑娘了吗?
-
因为快乐和好玩而婚:和他在一起太有趣了。
-
因为物质需求而婚:他很有钱啊,有房有车,我可以少奋斗十年,就可以拥有很多物质基础啊。
-
因为安全感的需要而婚:有他在,我晚上就不用害怕有人破门而入了,有他在,我的工作有了麻烦,可以找他帮忙了。
-
因为归属感而婚: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可以让我觉得这么大的城市有一个为我点亮的窗户,我不是孤单的飘零的人。
-
因为自尊的需要:有了这样高富帅的老公,我可以在朋友圈成为女王,我会让我的那些小姐妹们羡慕到吐血
-
因为精神上,我想有一个人真正的懂我:我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一起心灵相通,成为真正的soulmate,可以一起面对生命的种种脆弱,完成一生的修炼。
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就是“需要”。
人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需要进入婚姻的。
需要就像是食色性一样,它是有“有效期”的。
需要有产生的一天,也有消灭的一天;有满足的一天,也有缺失的一天;有存在的一天,也会有变化的一天。
它就像是我们的胃一样,始终是在变化中的。
既然它在变化中,也就像是凤梨罐头一样,始终是有过期的一天。
比如,当一个糊里糊涂被妈妈逼进婚姻的女人,发现婚姻虽然给她一种“正常人”的感觉,但却发现代价是充满了痛苦的争吵和压抑的憎恨。
比如两个过家家玩得很开心的伴侣,进入婚姻后,发现婚姻这个游戏实在难度太大了,两个人都陷入到迷茫之中。
比如当因为安全感而进入婚姻的人,发现虽然这个人给了我很多安全感,可是这和养一条会赚钱的狗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这条狗还会咬人,他根本不解风情。
比如一个男人虽然给了这个女人一个家,但除了她作为已婚女人的名分和对方作为丈夫的身份以外,她和一个寡妇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这个女人虽然有光鲜的外表,但大家渐渐发现,她的朋友圈里炫耀的,都是她的包包、孩子和自己,老公去哪了?
图注:对此我什么也做不了。
失衡:婚姻这笔买卖划算与否的标准就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才能显现
婚姻就是一头狼,你喂饱了它,它会冲你摇尾巴,像狗一样忠诚;
你喂不饱它,它不会跟你客气,它会反过来吃你。
没有猎人那把刀,小红帽的结局就是一个字:死。
比如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战争中的小女孩,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跳出火坑,赶快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可以拥有一个可以供她理想化的爸爸一样的男人,或者拥有一个温暖的接纳她,保护她的妈妈式的暖男。
她遇到了一个同样从小就被父母疏远,感觉到自己对父母就是一个累赘,无足轻重的男人,这个男人最擅长的就是假独立,假装一切都不在话下,他从小就在很多亲戚家寄宿,需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隐忍不发,委曲求全,此时,他遇到了这个渴望父爱或者渴望母爱的小姑娘,他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于是他就对她呵护备至。
他们俩的情感合约是:
女人需要被爱,来补偿她小时候被剥夺了爱的痛苦。
男人需要爱,以此补偿他小时候被认为自己毫无价值的痛苦。
男人给女人爱,可以得到价值感;女人可以由此弥补小时候被剥夺了爱的痛苦,感觉到被娇宠的快乐。
这个情感合约成立的时候,双方的爱当然是满足的,充满生命力的。
但是,当男人的事业开始发达,他的很多价值感可以从事业中获得的时候;当女人开始成为人妻,发现要承担很多成人的责任的时候,情感的合约遭到了挑战。
男人不那么需要价值感了,因为他的需要被极大的满足了。
而女人则还需要很多娇宠,她根本不想做成人,她甚至可能暗暗嫉妒自己的女儿可以从丈夫那里获得爱——她小时候被剥夺的痛苦,就会再次经历一遍。
一方不需要了,另一方面反而需要更多,更重要的时候,此时,这个男人开始产生新的需要了: 我现在在亲密关系中,为别人付出拥有价值感,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现在也想做一个孩子了,我不想老是被别人吸血了。我希望我的老婆可以关心关心我,我也想在关系中,找一个真正爱我的妈妈或者可以给我提供方向的爸爸了。
而此时妻子还在为她不能充分享受孩子的权利感到不满呢:以前你工作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你生活的重心是我,现在有了事业、有了孩子,我只能在你的世界占不到1/3的份额,不行,我要你给我更多!
这个时候,这笔买卖就开始失衡了。
解决方案:劣币和良币,谁驱逐谁?
什么是做买卖?四个字:“讨价还价”
什么时候买卖可以做成呢?
大家都觉得划算的时候。
有人说婚姻不是买卖。
对不起,在人类的历史上,婚姻几千年来就是买卖。
直到最近半个世纪,中国人才开始不能买卖婚姻,就是今天,穷乡僻壤依然有拐卖婚姻的存在。
但我想问婚姻神圣论者:婚姻不是买卖是什么?
或者干脆问:买卖是什么?
买卖就是能量守恒,谁也别占谁便宜。
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买卖。
那么不公平的是什么?强买强卖,偷盗窃取。这些都是占便宜。
人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就是两种:一种是买卖,在一个游戏规则之下进行的能量交换;一个是偷盗窃取,欺行霸市,就是不讲游戏规则进行的剥削和剥夺。
这个世界上看上去最不公平的买卖就是婴儿和妈妈的关系,妈妈好像是纯粹的付出,婴儿好像是纯粹的享受,但婴儿也有代价,比如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妈妈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价钱的,都是要有代价的,都是需要能量的平衡的。
但人类总有一种幻想:发明一种叫做永动机一样的机器,可以不需要任何能源,就能无穷地运动下去,为我们提供便利。
这种幻想在情感中,也会出现童话和传奇,希望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爱我,而且这种爱亘古不变。
在生意场上,最终拼的,就是谁更能禁得住不占小便宜吃大亏。
在情感中,也如是。
图注:我迷失了自己。
当我们发现在情感中遇到了需求不平衡的时候,怎么办呢?
比如卖酒的,为了拼业绩,就往酒里面倒水,甚至更有甚之,干脆往乙醇里面灌水,这样做的好处是最短的时间里你赚了最多的钱,而且成本貌似最小,但时间长了,你的声誉差了,最终大家都会远离你。
因为你生与斯长于斯,你和周围的人的关系是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的,打断腿也连着筋,在一个熟人社会里,为蝇头小利而丧失人品,那成本太大了。
但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我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赚了钱就跑,我和这个地方不发生任何联系,在熟人社会里,远亲不如近邻,在陌生人社会里,近邻不如网友或者陌陌亲。
于是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盛行欺骗、剥削,因为在陌生人社会,信用是靠政府和中间组织以及信仰维系的,而在中国,信仰就是实用主义,一旦它失去了实用价值,比如家族开始失去了保护伞的时候,人心就迅速的败坏下去了。
婚外情也是这个文化的一个呈现。
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两者为何不可兼得?家里红旗倒了,实在太麻烦了,可是扶着这个红旗太麻烦,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面对冲突文化呢?在我们的历史中,中国人是最擅长不解决问题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比如说上文中所说的那对夫妻,男人想要得到女人母性的关怀,他不想老是在关系中总是扮演爸爸。女人还没有当女儿当够,她不愿意承担成人的角色,更不愿意承担母性的角色。
他们的核心需要已经无法匹配了,但他们知道该如何解决吗?
在他们的武器库里,有解决的武器吗?在他们的药方库里,有对症的药方吗?在他们的思想世界,有化解夫妻问题的工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