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父亲写给孩子的拒绝信,很特别很用心!
(2016-04-14 09:03:26)
标签: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曹晖 |
分类: 曹晖心理咨询 |
一个人一生会被拒绝多少次?
被朋友拒绝一起玩,被学校拒绝评为优秀学生,被心仪的异性拒绝真心,被公司拒绝入职的申请...也许没人能算清。可当我们在面对孩子不太合理请求时,想拒绝又会犹犹豫豫,特别是当这个请求不触犯原则,也无伤大雅的时候,心里就更犯嘀咕了。拒绝吧,事后又有点小纠结;连哄带骗吧,会不会显得自己没诚信?...自我价值感低的父母,甚至还会内疚。不过前几天我在《时代周刊》上看到一封非常特别的信,这是圣路易斯的父亲写给6岁儿子的,起因是儿子希望父亲能多给自己一些零花钱,父亲却模仿荷兰国际集团(一个财政金融集团)用很正式的商务邮件冰冷的拒绝了孩子的请求。整封信不管是格式还是用语,都很商务范,信封上还印着“DAD Savings and Loan”(爸爸储蓄和借贷),完全是一个金融机构拒绝一个不够格的个体贷款的赶脚:
信的大意是:"我们遗憾地告诉您,我们不能为您提供20美元的贷款请求。因为在审查您的帐户后,我们发现您的资金不足,而且还有不做家务的历史记录。此外,在从圣诞节开始,您有80美元任性地花在娱乐上,这是一笔不可持续的花费,所以我们目前不能给你继续提供贷款以导致事情的进一步恶化了。如果您想反驳这一决定,您可以联系我们的投诉部门(一个电话号码)。我们负责处理争端的经理也许会说服我们改变决定。
非常感谢您选择爸爸储蓄和贷款,让我们为您提供财务服务。"
看后你是不是也觉得,居然还有如此奇葩的拒绝方式!这位爸爸后来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在早期教育中,能让孩子在离开温暖的巢穴后具备一些生活技能,以面对这个原本就很严酷的世界,其中就包括学会接受拒绝。所以他一本正经地拒绝了孩子的请求,但如果你仔细看这封信就会发现,除了有新意且冷静客观外,还有这位爸爸的智慧和爱:
一
不仅拒绝,而且说明拒绝孩子的理由
在信中,父亲虽然用成人世界的方式很冰冷地拒绝了儿子多要零花钱的请求,但也非常客观地说明了拒绝的原因,例如儿子有不做家务的记录,说明不能靠自己的劳动换来收入;圣诞节后没有节制的支出,说明对自己的财务缺乏把控。这个信号非常重要,我想那个6岁的小男孩看到信后即使心里会暂时不爽,但在情绪上也是接受被拒绝这个事实的,甚至会反思被拒绝的理由,想着是否以后应该多做家务或者有节制地开销自己手上的钱…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讲理的,如果你能说出让他信服的理由,这次拒绝就成功了一半…毕竟,我们的每个决定,都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二
拒绝后给孩子一个情绪的出口
有时候我们父母都希望在拒绝孩子后他不哭不闹,乖乖听话,
例如:
孩子:妈妈,我想要这个玩具。妈妈:不行,你家里已经有一个了,不能再买了。孩子:好的,我毫无怨言地接受您的拒绝!
三
被拒绝的孩子更需要爱和信任
一个妈妈给我讲过一件令她很后悔的事,那次孩子说想在自己的卧室点几根蜡烛,她听后断然拒绝,因为小孩子不能玩火。结果孩子开始大哭大闹,在地上打滚,直到嗓子哭哑了,也没力气再打滚了…但她一直没理他。其实这就是市面上流行的“冷处理”,潜台词是“你哭吧,反正我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但这会令孩子产生深深的被嫌弃、被遗弃的感觉。
事后这位妈妈认真想了想,觉得孩子的要求没有那么不合理,当时那么武断地拒绝,而且一点不安抚他的情绪是有点不对。其实,孩子受挫时产生情绪是正常的,孩子并不是在故意为难父母,而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此时能够提供的最好帮助,听一听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如果不合理,能否稍微改变下使之变得可行?就像那位写信的爸爸,没有一口咬死不给孩子多余零花钱的决定,而是让他不服就申诉,也许会改变经理的想法。
我们只是心理学精髓智慧的搬运工,
加入微信公众号:
psychocaohui(长按复制)
曹晖带你每天读一次心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