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子勋提问技巧

(2014-04-28 23:06:27)
标签:

曹晖

曹晖心理咨询

健康

心理咨询

0635-8238100

分类: 儿童心理
一、直陈式:
        问题是怎样被提出来的?
        被谁提出来的?
        在什么情景下?持续多久?
        问题是指向谁的?与谁有关?
        如果问题有一个规律,是什么?
        问题有例外吗?
        什么事情促使了这样的例外呢?
        有没有什么因素在起阻止或推动作用?
        如果问题还有一个原因,会是什么?
        什么情形下问题就不是问题?
        问题出现后,你与人的关系有没有改变?
        问题引起的变化,哪些是你喜欢的?
        问题接下来的发展会是怎样?
        如果问题还有一个好处会是怎样?
        有没有人喜欢你的问题,为什么?
        问题会自己消失吗?
        有没有什么不受到问题的影响呢?
        如果排序的话,哪个问题你是最想率先改变的?
     二、差异性提问:
对一种行为的不同赋义,行为的对象、场景和时间组织:
       谁认为问题还有另外的意义?
       如果他真有另外的意义,最大的可能是什么?
       你百分之多少认为是问题?
       那剩余的百分比是什么?
       谁来告诉我,为什么问题在你的面前和他的面前不一样?
       为什么今天和明天不同?
       为什么问题在家里和家外不一样?
       如果你的问题突然消失了,谁最先发现?
      三、 澄清沟通三要素中描述-解释-评价间的差异:
        同样的问题你怎么看?
        如果让你来重述一遍,你认为哪些内容是你一定要说到的?
        如果问题有不同意义,你愿意是什么?
        问题真的很糟吗?如果没有问题你将会怎样?
        有没有谁认为这不是问题?
        谁最认为这是问题?谁次之?谁更次之?
        如果你认为这是问题的原因,用百分率来表达,你认为有百分之多少是这样的?
        剩下百分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认为问题还有另外的解释,那是什么?
       四、 对过去、现在、将来构成不同的时间的纬度提问:
       如果问题早一年出现会是什么样?如果晚一年出现又怎么样?如果问题照此发展三年以后会怎么样?假设十年后问题是否还是问题?
    五、假设性提问:
                针对解决问题的提问:
        谁的变化对问题改变有益?如果问题不是这样的话,你们认为问题就不存在了吗?
        当没有问题时家庭关系是怎样?有了问题又是怎样?
        如果有一天问题消失了,家庭关系又会怎样?与有问题前会不会不同?哪些方面会不 同?
         六、对例外的提问,扰动疾病观念:
        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如何来解释这种例外?
        如果发生奇迹,问题一下不存在了,怎样看出来,或谁会最先看出来,谁可能不知道?
        假如问题解决了,你和他会怎么样?有变化吗?
        如果问题好了,你没有变化,那我怎么知道呢?
        如果发生一个奇迹,问题消失了,别人怎么看出来?
        如果有这样的奇迹,你认为发生了什么最可能引起这样的奇迹?
        如果有一个奇迹,问题可以消失了,你希望什么问题最先消失?
        如果一个天使kiss你,答应给你一个愿望,你最想得到的愿望是什么?
     七、针对问题的提问:
        如果要努力保持住问题,如何保留得住?
        如果你需要有人帮助你才能够保留住问题,谁最有可能帮你把问题维持下来?
        如果要让问题更糟糕,你要怎样做?
         八、针对未来的提问:
        保留一些问题会不会有好处?
        如果可能的话,你打算保留多少?或你决定要维持症状(问题)多久?
        假如你需要症状时,你要怎么让她回来?
        假如你好了,但仍需要父母看到症状该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症状是真实的和只是表现的?
     九、前馈提问:
        会不会突然有一天你的问题不再被认为是问题?
        如果问题三年或十年都不改变,你还会坚持这样生活吗?
        如果这个问题消失了,你还需要有个问题,接下的问题又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你喜欢上你的问题,你还愿意治疗它吗?
     十、循环提问:
                对过去和现在的关系的模式和变化的提问
        把问题的关系特征从固化描述为流动
        问题描述索解的提问
        行为者、受害者转换提问。
        问母亲:“你怎样看你儿子与父亲的关系?”
        对儿子说:“你猜母亲会怎样来看你和父亲的关系?”
       “孩子,如果你给父母的关系打一个分,谁能猜到你会打几分?”
       “如果妈妈说父亲对问题负责,你心里不这样看,父亲能猜到吗?”
         被问者会从旁观者的态度去描述另外俩人的关系,而被描述者却能得到一个不同他们内心的解释,看到在另一个人的眼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与他们自身的感觉不同
        被描述出来的差异包含了极大的信息,扰动了他们对彼此关系的固守态度。 转换当事人的视觉,让他看到多种可能性,并让家庭内部形成一种沟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