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2014-02-20 09:29:29)
标签:
0635-8238100曹晖曹晖心理咨询心理咨询 |
分类: 心理故事 |
多么好的话,它诠释了生命是自由,是独立,爱与生命一样,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然后才会实至名归。
而生命中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爱该是轰轰烈烈的,海枯石烂的永恒,他们极度地渴求爱,抓住爱,误以为爱是占有,爱是自私,爱是非你不可的偏见。
母亲后来有了“对付”我的办法,她说,我是从乞丐手中捡来的。她说这话时一板一眼,我一下愣住了,她见我害怕,又咧着嘴笑,好似一个轻松的玩笑。
我开始想:我是捡来的。我甚至开始想像,我的乞丐父母在哪?我要如何找到他们。另一方面,我十分难过,我觉得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下掐紧了我和父母的关系,那关系是一根线,细在空气中,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拉拢我们的距离。
这不能完全怪她。中国有太多的父母觉得孩子是他们的占有品,当孩子们渐渐羽翼丰满,想要展翅高飞时,想要“囚禁”他们,抓紧他们的就是他们的父母。他们想要和孩子成为连体婴儿,尽管他们没人会承认。
人们觉得孩子离不开父母,其实很多时候,恰恰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母亲不会承认有时候她的爱是占有,她觉得爱就该如此:舍身付出,赴汤蹈火。如果爱应该分离,应该独立,应该自由,她会觉得爱是不可思议的魔鬼。这些,我都理解,人要破除我执,谈何容易,放下即是得到,可是又有几人能够潇潇洒洒地放手?
她写到:“没有孩子天天愿意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孩子当然愿意跟年轻人在一起,所以我说,巴图,你如果不是真的想我,千万不要给我打电话,你妈自己玩得挺好,呵呵。你好好自己玩,如果你真的想我了,你可以给我打电话。”我相信等他有一天会明白,他妈妈有多爱他。我希望给我的孩子最大的空间。我生了他,他就是自由的,不束缚他。
心理学家派克举过一个例子:一位女孩十分害怕蜘蛛,她交往过许多男友,并且无一例外不能长久。心理医生观察了解后发现这个女孩有个掌控欲极强的母亲,只有脱离了母亲,治疗才可能进行。于是医生要求女孩搬离父家。 但马上就遇到了阻碍,一方面女孩还没有勇气,而更重要的是她的母亲百般阻挠,母亲完全离不开女儿。随着治疗的进行,女孩慢慢学会独立,她开始忍受不了母亲的操控,一次治疗后女孩报怨:她(母亲)真像只蜘蛛。那一刻,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为何极端恐惧蜘蛛了。故事还没结束,最后,她还意识到在母亲的影响下,自己也变成一只蜘蛛,总是无意识地想要占有操控男友……尽管她找到了自己的病因,但她还是需要漫长的治疗才能很好地康复。
我们必须承认,尽管承认这样是痛苦的:人生注定孤独,爱注定要承受这份孤独与不舍。但是,不要害怕,不要难过,正应如此,我们才要珍视当下,不问过去,不想未来,安静自由地过好各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