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咨询师曹晖博士
心理咨询师曹晖博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220
  • 关注人气:2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培训的思考

(2014-02-19 09:26:43)
标签:

0635-8238100

曹晖

曹晖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分类: 心理故事
关于培训的思考
      今日,有幸拜读居易老师的培训体会,引发我对培训的一些思考。我看过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也在逐渐开展公益培训和公益合作企业的培训,整体感觉目前的培训业是外表热闹的投机市场。由于培训业的收费没有统一标准,因此这里面会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一些机构临时聘请兼职培训师开展培训,或者邀请“名人”挂名开展培训,实际上成了一个中介机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培训机构。这样就出现了如下的一些情况:

 

1. 培训质量不齐:中介机构培训质量的把控实际上就放在了兼职培训师的手中,也就是说,完全凭培训师自己的“良心”在把控培训质量,这样也形成了居易老师所说的“讲师绑架机构”;

2. 培训价格混乱:培训行业和医疗行业、教育行业不一样,后两者有国家统一的资质高低评价系统,在目前的培训行业中,缺少统一可信的水平认证标准,在寻找培训师的时候,客户往往感到迷茫,也难以评估培训质量,多数采用主观感受来评估培训效果,这就引发了下一个情况——

3. 培训评估不准:不少客户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对培训价值的评估多采用短时评估模式,也就是看培训后的即时效应(现场感)和短时延时效应(3月内培训内容的内化情况),这源于对培训的定位不准。居老师认为培训是一种教育业,而不是服务业,这点我非常认同。教育界有句俗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然培训是教育业,那么我们就需要长程评估(数年),对每个培训项目都要进行1年以上的内化质量评估,这样才让客户购买到真正有用的培训产品;由于培训评估不准,因此不少培训师“以不变应万变”,引发了下一个情况——

4. 培训内容雷同:现在很多培训属于模式化培训,也就是几个机构用同样的内容,但用不同的包装来开展,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这源于培训师的工作态度。我认为,没有完全一样的培训,因为每次遇到的客户需求都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问题(例如人际沟通训练),由于客户内在的管理模式不一样、客户的人力结构不一样、客户的现实背景不一样等诸多原因,培训师每次应该做不同的课程设计,而不是一个课程打天下。这就引发了下一个情况——

5. 培训师的定位不准:培训师到底是什么角色?居老师认为是教育者的角色,我认为其包含内容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角色,培训师的实质还包括是“授人以渔”的导师。授人以渔有两个基本环节——1.给客户钓鱼的工具,2.教会客户使用工具。因此,培训师实际上是行为模式训练导师——引导学员掌握一种工具、学到一种技能——问题解决的技能——分析、思考、训练、内化。因此,培训师应该是有灵魂的训练者,而不是金玉其外的稻草人。

  仅以此文感谢居老师的培训体验分享!

                                                                                         成都阳光成长志愿者联盟霍磊  2010年8月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