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食堂微博摘录

(2014-02-18 07:33:40)
标签:

0635-8238100

曹晖

曹晖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分类: 心理故事
心理食堂微博摘录
 

1.  倾听病人过去和现在的经历,注意四个方面:情绪和愿望;处理情绪的方式(防御机制和认知水平);自尊水平;人际关系。这四个方面反映了四种心理动力学视角:驱力、ego功能、自体心理和客体关系。

2. 对神经症水平的患者,心理动力学治疗疗效最佳。他们的心理冲突处于俄狄浦斯期,并且体验为内在的冲突。这些有心理学头脑;能观察情感、而不在情感上见诸行动;能通过“领悟”缓解症状的患者,通常会在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中获益。

3. 存在严重的前俄狄浦斯期病理问题的患者不适合做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这类病理问题可能难以形成支持性的二元关系,存在严重的剥削关系,混乱的生活方式,或有大量的(或危险的)见诸行动。这些患者很难满足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基本要求——足够强的观察性自我和有能力建立起支持性的治疗关系。

4. “一个都投射感到恐惧的母亲必然会形成一个焦躁不安的婴儿。”在投射的过程中,外在环境实际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外在的客体对投射的反应影响到婴儿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人类的精神世界表示通过投射和再认同的循环过程形成的。环境必须要能够处理这些投射成分,从而帮助婴儿的自我发展和整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主要任务便是接受这些投射,但是不要鼓励投射,要求治疗师能够处理自己的恐惧,也就是说,治疗师害怕自己会被摧毁。(Searles1963) 治疗过程的本质就是治疗师能够调整这些内在的客体关系,让患者能够观察到他的投射是如何被治疗师接受和认识到的。——摘自李孟潮博士论文

5.  精神分裂性边缘患者的主要防御机制是把治疗师投射为一个遥远的好客体,同时无法和他建立起治疗关系。这类患者避免和治疗师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因为他害怕自己的破坏本能会摧毁治疗师,而治疗师对他来说是唯一的生存希望。治疗师要通过允许患者对自己进行坏客体的投射,并接受这些投射来建立治疗关系。

6. 当婴儿对自己与客体以及和自己的关系的修复能力更自信时,全能感会降低。他会感觉到随着自己的发展,他所拥有的新的成就会给周围人带来快乐,同时他可以表达爱,克服攻击冲动不做伤害性的事,能够对受伤的所爱的客体进行修复。

7. 在生命早期,坏的、迫害的母亲(乳房),在婴儿心中代表了内在和外在的挫折和邪恶。当婴儿对客体的现实感和信任增强时,他变得更能将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挫败感和自己内在的危险幻想区分开来。因此,婴儿的仇恨和攻击更贴近由外在因素引发的、实际发生的挫败和伤害。婴儿用更现实和客观的方法处理他的攻击性,会减少引发内疚,最终能让婴儿用一种自我更和谐的方式,体验和升华他的攻击性。

8. 生命之初,婴儿就从内、外部体验到焦虑。婴儿的死亡本能引发被灭绝的恐惧,这是迫害恐惧的初始原因。最初引发焦虑的外部来源是出生,出生的经验为婴儿日后所有的焦虑情境提供了一个模式,同时影响到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他承受的疼痛和不舒服、失去母亲子宫的环境,都会被他感受为被敌意力量攻击、被迫害

9.     婴儿第一次被哺乳的经验和母亲的在场,开启了与母亲的客体关系。起初,这个关系是与一个局部客体的关系,口腔-原欲和口腔-破坏冲动都直接朝向母亲的乳房。原欲冲动和攻击冲动一直保持互动,对应于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融合。当婴儿摆脱饥饿和紧张状态的时候,原欲冲动和攻击冲动达到最佳平衡。

10. 因为内在或外在资源的匮乏,这个平衡被打破,攻击冲动会增强。原欲(力比多)和攻击之间状态的改变,引发一种情绪叫做“贪婪”,这是最早、最重要的口腔特质。贪婪的增加会增强受挫感,攻击冲动也随之变强。那些天生攻击性很强的孩子,容易引发迫害焦虑、受挫感和贪婪,导致他很难忍受贫瘠和处理焦虑。相应地,破坏冲动和原欲冲动之间互动的强度,决定了贪婪的强度。在有些个案中,迫害焦虑增强了贪婪,而有些个案,迫害焦虑会导致最早期的喂食抑制。

11. 克莱因认为焦虑有两种形式:迫害焦虑和抑郁焦虑。迫害焦虑与ego会受到伤害有关,抑郁焦虑与所爱客体会受到伤害有关。这两种焦虑形成了儿童期所有的焦虑情境。被吞噬的恐惧、被毒害的恐惧、被阉割的恐惧、害怕身体内部受到攻击的恐惧,都属于迫害焦虑;而和所爱客体有关的焦虑,本质上属于抑郁焦虑。

12. 对男性来说,阉割焦虑是排名第一的焦虑,它和抑郁焦虑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感觉:他无法使女人受孕,归根结底是无法让他所爱的母亲受孕,这样就无法修复母亲因他的施虐冲动所受的伤害。对女性来说,最强烈的迫害焦虑是害怕仇恨的母亲攻击她的身体和她身体里的婴儿。

13. 一个有深度和完整的人格,意味着有丰富的幻想和能自由体验情感的能力。因此,对原始客体所有的情感,爱和恨、焦虑、痛苦、内疚,需要再三的体验。情感的发展与防御的性质有关,“躁狂”防御机制,会扼制情感和幻想,阻碍觉察,导致在抑郁位相上修通工作的失败。

14. 如果母亲奶水充足,也没有其他外在因素影响满意的哺乳,却出现哺乳困难的婴儿,是存在对内在迫害者的恐惧。

15. “超我”的严厉,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儿童将“攻击性”投射到“超我”上。

16. 第一年下半年,婴儿开始为修通抑郁位相打下基础。然而,分裂机制依然在起作用,但改变了形式、程度也变轻,在改变的过程中会再三体验早期的焦虑情境。从迫害和抑郁位相得到修通,会在头几年一直延续,而且是儿童神经症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焦虑减弱,客体变得不那么理想化或恐怖,ego更整合。

17. 如果偏执-分裂位相期间发生异常,由于内在或外在原因,造成婴儿不同应付抑郁焦虑的冲击,将会导致恶性循环。如果迫害恐惧和相应的分裂机制变得强烈,ego是没有能力在抑郁位相得到修通的,这将使ego退行到偏执-分裂位相,从而强化早期的迫害恐惧和分裂现象。这给将来不同形式的精神分裂症奠定了基础,因为当出现这样一种退行的时候,不仅强化了分裂位相的固着点,而且会出现无法整合的危险。另一种结果可能是强化了抑郁特征。

18. 婴儿在出生4-6个月间是将完整的客体内射,之后开始进入整合,这预示着客体关系的重要改变。母亲爱和恨的部分不再被分开体验,结果是增强了对丧失的恐惧,以及类似于哀悼和强烈的内疚感,因为婴儿感受到攻击冲动直接指向被爱的客体。抑郁位相开始出现。抑郁情绪的体验对ego进一步整合产生作用,因为它提升了精神现实的理解,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以及内在和外在情境的结合。

19. 在这个阶段显现出来的修复的驱力,可以看作是对精神现实有更多的洞察以及整合增强的结果,因为对悲伤、内疚和对丧失的恐惧有了更现实的反应,而不再是攻击爱的客体。想要修复或者保护受伤客体的驱力,为更满意的客体关系和升华铺路,促进了ego的整合。

20. 过多的分裂和投射性认同会形成一个虚弱无力的ego,它无法同化内在客体,反而感觉是被内在客体控制,同时虚弱的ego也没有能力将投射到外部世界的部分摄取回来。在投射和内射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阻碍(ego被过度分裂),将对与内在及外在世界的关系形成不良影响,并且是一些精神分裂症的根源。

21. 投射性认同是引发很多焦虑的基础,幻想强行侵入客体,会引发害怕被客体威胁的焦虑。例如,控制客体的冲动,会激发被客体控制和迫害的恐惧。通过内射和再度内射,强行进入客体,内在迫害者的感觉会强化,因为再度内射的客体会感觉包含了自体危险的部分。当这种性质的焦虑积累时,使ego处于内在和外在迫害情境当中,这是妄想症的一个基本要素。

22. 婴儿幻想攻击和施虐性的侵入母亲身体,会引发不同的焦虑情境,特别是害怕被母亲囚禁和迫害,这是妄想症的基础。害怕在母亲身体内被囚禁的恐惧(特别是怕阴茎受到攻击),是造成日后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幽闭恐惧症的重要原因。

23. 分裂人格的客体关系:自体的暴力分裂和过度投射会将投射的客体体验为迫害者。自体中破坏和仇恨的部分分裂出来,投射到被爱的客体上,并对他造成危险,因此引发内疚,这个投射的过程暗示由自体而来的内疚转移到了另一人身上。然而,转移的内疚会被无意识的认为对他人有责任,他人代表了自体攻击性的部分。

24. 另一个分裂人格的客体关系的典型特征是自恋特性,它来自于婴儿期的投射和内射过程。理想化的ego投射到另一个身上,这个人因为包含了自体的好的部分而被爱慕。同样的,将坏的部分投射给另外一个人,而形成的关系同样也有自恋特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客体明显代表了自体的一部分。两种自恋特性的关系都有强烈的强迫特征。我们知道,想要控制他人的冲动,是强迫神经症的基本元素。控制他人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对部分的自体想要控制的转移。当这些部分过度投射到他人身上时,需要通过控制他人来控制这些部分。在婴儿期的投射过程的特殊认同中,可以发现强迫机制的根源。

25. 所有这些因素会造成与特定客体的强迫关系,或者是另外一个结果——从人群中退缩,为了避免会破坏性的入侵,和被报复的危险。对这些危险的害怕,会通过与客体关系的负性态度表现出来。例如,一个病人告诉我,他不喜欢容易被他影响的人,因为他们看起来和自己太像了,他对他们感到厌倦。

26. 分裂人格的客体关系的另个一个特征是造作的,缺乏自发性。与这一点息息相关的是对自体的感觉发生了严重的困扰,或者是与自体的关系发生了困扰,这个关系也是造作的。换句话说,精神现实、与外在现实的关系都受到了阻碍。

27. 自体将分裂的部分投射给他人,会影响客体关系、情感生活和人格。为了解释这个论点,我选择两个常见的现象,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孤独感和分离的恐惧。伴随离开人群而来的抑郁情绪,可以在伤害客体的恐惧中发现,这种伤害是用攻击冲动直接对抗客体。

28. 如果与客体的关系是以攻击性元素占主导,同时被挫败强烈引发,个体会将自体分裂的部分投射给客体,并用攻击和破坏的方式控制客体。同时,当内在客体感觉作为自体一部分的外在个体要离去,它感受到同样被破坏的危险。这造成ego变得很弱,好像没有东西可以维持它,随之而来的是孤独感。

29. 分裂人格的客体关系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正常人身上看到其较轻微和不明显的形式,例如:害羞、缺乏自发性,或者相反的一面,对人有特别强烈的兴趣。

30. 同样的,思考过程的正常干扰与发展过程中的偏执-分裂位有关。我们都会发生短暂的逻辑思考障碍,这是思绪与联想切断,与所在情境切断。事实上,这是ego暂时分裂。

31. 逃遁到不能同化的理想化客体,会迫使ego进一步分裂,因为ego的某些部分要和理想化客体结合,而其余部分要努力应对内在的迫害者。ego和内在客体不同的分裂方式导致ego感觉像碎片,无法整合。在正常发育中,婴儿处于非整合的状态是很短暂的,从外部好的客体不断的得到满足,可以帮助婴儿度过类分裂状态。

32. 婴儿能克服短暂的类分裂状态的能力,取决于他的心智能力的弹性和耐受性。如果分裂的非整合状态经常发生,或持续很久,这将造成婴儿的精神分裂症,而且在出生前几个月就能看到疾病的一些症状。在成人患者中,人格解体和精神病性的解离被看作退行到婴儿期的非整合状态。在婴儿早期,过多的迫害恐惧和类分裂机制,会损害婴儿的智力发育。某些形式的心智缺陷会被认为属于精神分裂症。相应的,当我们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智缺陷时,应该想到他们在婴儿早期患有精神分裂疾病的可能性。

33. 正常人格的ego发育和客体关系,取决于婴儿早期内射和投射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支持ego的整合和内在客体的同化。即使平衡被破坏,或者这两种过程的任何一种变得过度,投射和内射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些互动。例如,由于迫害恐惧,向外投射一个敌意的内在世界,会导致内射入一个敌意的外在世界;反之,如果内射入一个扭曲、敌意的外在世界,也会强化投射出一个敌意的内在世界。

34. 当口欲还处于主导位置时,从其他渠道而来的性欲和攻击冲动会慢慢浮现出来,形成口欲、尿道和肛门欲望、性欲和攻击性。对母亲乳房的攻击发展为对母亲身体的攻击,身体是乳房的延伸,这发生在感知母亲是一个完整的人之前。

35. 婴儿在幻想中对母亲身体的猛烈攻击,分成两条路线:一条主要是口欲冲动,吸干、吃光、掏空、抢夺母亲身体里的好东西;另一条是来自口腔和尿道冲动形成的攻击,把自身危险的东西(排泄物)扔给母亲,这些有害的排泄物,来自于ego的分裂物,投向了母亲,甚至投进了母亲身体。这些排泄物和自身的坏的部分不仅伤害,也控制和占有客体。只要母亲容纳婴儿自体坏的部分,她就不再体验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坏的自体(self)。

36. 婴儿将自体中仇恨的部分直接朝向母亲,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认同,这种认同是“攻击性客体关系”的原型,称作“投射性认同”。这种投射主要来源于婴儿想要伤害和控制母亲的冲动,婴儿会把母亲体验为迫害者。精神疾病患者,会将客体以“自体中仇恨的部分”来认同,从而导致对他人的强烈恨意。

37. 不仅是自体(self)坏的部分,好的部分也会投射给母亲。排泄物作为一份礼物,和ego的其他部分,一起投射给代表“好的”、“自体爱的部分”的他人。这种类型的投射认同,同样影响客体关系。婴儿将“好的感觉”和“自体好的部分”投射给母亲,是婴儿有能力建立好的客体关系和整合ego的基础。然而,如果这个投射过程过多的话,人格中好的部分会感觉流失了,母亲成为“理想自我”,导致ego被削弱和耗竭。很快这个过程会延伸到其他人,导致会过度依赖他人,他们其实代表自我中好的部分。另外一个结果是害怕失去爱的能力,因为所爱的客体,是被当做“自体的代表”来爱的。

38. “内射”对客体关系同样重要,内射好的客体(首先是母亲的乳房),是正常发育的前提,它是形成和整合ego的关键点。建立与好客体的关系的最早期的特征是理想化它。在挫折和焦虑升高的状况下,婴儿会逃入他的内在理想化客体,以躲避迫害者。

39. 这个机制会造成不同的严重困扰:当对迫害的恐惧非常强烈时,会过度逃入理想化客体,这会严重阻碍ego的发育,并且干扰客体关系。结果,ego会完全顺从并依赖内在客体,作为保护。ego会感觉自己没有活力,没有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